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选修4期末测试试卷与答案

化学选修4期末测试试卷与答案

2014年下期高二年级期末考化学试题(理科)班级姓名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64 108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到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这一现象说明了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反应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2. 25时若体积为,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 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和0.5b,则下列符合a值的是A.3B.4C.5D.63.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22434.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钠、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钠、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3B.3︰2︰1C.6︰3︰1D.6︰3︰2 5.0.1 溶液的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c() () >c() ()>c() ()>c()6.已知:△△H-T△S,△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熵变,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B.焓变小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C.焓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不能自发进行D.焓变小于零且熵变大于零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酸、、的溶液,其依次为4、5、6,则、、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8.在1000.13溶液中,欲使3的电离程度和溶液的都增大,可A.加少量的(1)溶液B.加少量1盐酸C.加少量3固体D.微热9.不考虑水的电离,在H23溶液中,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3-)+2c(32-) ()(3-)(32-)C.2c(32-)() (32-)(3-)10.以2为原料制得的2溶液中常含有2+、2+、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得纯净的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具有的相关性质是A.溶解度与、、等相同B.溶解度大于、、C.溶解度小于、、D.具有吸附性11.右图是可逆反应2B2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反应物的转化率先降低后增大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B、C、D均为气体12.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22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为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反应为C.不能被溶液激活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13.下图所示的电解池I和中,a、b、c和d均为电极。

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

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X Y选项A.43B.3(3)2C.42(4)3D.4414.将气体W、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W(g)(g)2C(g)反应进行到4s末,测得W为0.5,B为0.4,C为0.2,则用反应物W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A.0.025(L·s) B.0.0125(L·s) C.0.05(L·s) D.0.1(L·s)15.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A、B混合气体发生反应:(g)(g)(g)。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28。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B.该变化使平衡正向移动的转化率降低的体积分数增大16.250,101时,2N2O5(g)= 42(g)+ O2(g) △56.76,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其自发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是吸热反应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反应D.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17.有关电化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和电解池的阴极金属都不会腐蚀B.不锈钢难生锈是因为合金中铁受保护C.原电池的负极一定比正极金属活泼D.原电池的负极质量一定减少,正极质量一定不变或增加18.在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海水,依次插入(1)铁片;(2)导线相连的铜、铁片;(3)导线相连的锌、铁片、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1)(2)(3)B.(2)(3)(1)C.(2)(1)(3)D.(3) (2)(1)19.以惰性电极电解少量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加入19.6克氢氧化铜固体,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与电解前相同(浓度、密度、体积等),则电解过程中电路中流过的电子为A.0.2 B.0.4 C.0.6 D.0.820.以惰性电极电解某溶液,发现两极只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则电解一段时间后。

下列有关该溶液(温度不变)的说法中。

(1)该溶液的可能增大(2)该溶液的可能减小(3)该溶液的可能不变(4)该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变(5)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6)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减小。

正确的是A.只有(1)(2)(3)(6)B.只有(1)(2)(3)(4)C.只有(1)(2)(3)(5)D.只有(1)(2)(3)(4)(5)二、填空题(共60分)21.(4分)电化腐蚀是钢铁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当水膜较强时,主要发生腐蚀,其负极反应式为,正极反应式为。

22. (2分)将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将硫酸铝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23. (6分)用铜、锌和硫酸铜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

原电池的负极是,电极反应式是;正极是,电极反应式是。

24. (6分)实验室常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制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也可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作用制取氨气。

(1)写出氨水电离方程式;(2)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作用制取氨气的原理是;25. (2分)下列溶液:A、0.1B、0.1 H24C、0.1D、0.1 3其中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26.(6分)牙齿表面由一层坚硬的、组成为5(4)3的物质保护着。

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4)3(s)523435(1)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2)已知5(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

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防止龋齿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27.(8分)用0.1320的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待测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号125.0024.41225.0024.39325.0024.60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中甲为滴定管,乙为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2)实验中,需要润洗的仪器是:(3)取待测液溶液25.00 于锥形瓶中,使用酚酞做指示剂。

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4)若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将使所测结果(填“偏高”“偏低”“不变”,下同);若读酸式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正确读数,则所测结果。

(5) 未知浓度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8.(10分)反应A(g)+ B(g)C(g) +2D(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原因是;(3)向体系中加入催化剂,△H ;(4)向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E2;(5)将1和2加入2L容器中,5后达到平衡,此时A的转化率为50%,则5内用D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平衡常数29.(16分)下图装置中:b电极用金属M制成,a、c、d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金属M沉积于b极,同时a、d电极上产生气泡。

试回答(1)a连接电源的极。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电解开始时,在B烧杯的中央,滴几滴淀粉溶液,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罩在C极上的试管中也收集到了气体。

此时C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3)当d极上收集到44.8气体(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a极上放出了气体,若在b电极上沉积金属M的质量为0.432g,则此金属的摩尔质量为。

(4)电解停止后加蒸馏水使A烧杯中的溶液体积仍为200。

取该溶液逐滴加入到25.00.1 溶液中,当加入25.00这种溶液时刚好沉淀完全。

试计算电解前A烧杯中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2013年下学期会同一中高二期中考试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 B D D C D C A A 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 D A C C D A C D C二、填空题:21.(每空1分,共4分)酸性析氢 2 2+222↑22. (每空1分,共2分) 2O32(4)323. (每空1分,方程式2分/空,共6分) 22+2224. (每空2分,共6分) 24()22+23↑+2H2O 3·H24增大浓度,使3·H2O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促进3·H2O分解25. (2分) C D A B26.(每空2分,共6分)(1)酸中和了,促进溶解平衡右移(2)523435(4)3F (3)多食用含钙、磷丰富的食物(或补钙、补磷)27.(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8分)(1)酸式碱式(2)(酸、碱式)滴定管(3)红色褪去,半分钟不再出现红色(4)偏高偏低(5)0.128828.(最后2空各2分,其余每空1分,共10分)(1)放热(2)减小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3)不变(4)变小变小(5)0.1 1/3 (或0.33)29.(16分)(1)正(2) C电极周围先变蓝色442↑+2H2O(3)0.001 108 (4)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