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标准《冶金级氧化铝》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冶金级氧化铝》编制说明

《冶金级氧化铝》审定稿编制说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二О一一年十月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武汉年会的安排,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承担《冶金级氧化铝》标准的起草工作,由XXX、XXX、XXX单位参与起草。

项目已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关于印发2011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1]134号)”文件下达,项目编号:2011-0935T-YS。

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

2、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简况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是国内唯一的从事铝、镁轻金属研究的专业性机构,成立于1965年,一直致力于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研究,包括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皮江法炼镁、氧化铝的砂状化、选矿拜耳法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

拥有铝土矿处理、氧化铝工艺、铝用炭素和电解铝工艺、镁冶炼工艺、化学品氧化铝和轻金属材料工艺、轻金属检测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实验室,具有完善的铝、镁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平台,包括TEM、SEM、EDS、XRD、XRF、IC等在内的大型仪器设备50余套,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铝中间试验厂和电解铝中间试验厂,以及铝土矿综合利用试验基地,同时依托郑州研究院设立了国家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郑州研究院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79、ISO/TC129、ISO/TC226在国内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在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承担了轻金属行业大部分分析检测方法标准的起草或修订工作,近今年来,作为负责起草单位,完成了《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等多个系列160项标准的起草或修订。

3、主要工作过程(征求意见过程,讨论会、预审会的情况)及主要工作内容郑州研究院接受任务后立即成立标准编制小组,确定工作方案,于2011年2月开始发文征求意见,发出60余份调研信函或电子邮件,返回意见的企业26家,其中生产企业10家,使用企业16家,其中2家生产企业、8家使用企业的要求几乎一致,综合26家企业将意见合并为16家,反馈的情况汇总见表1。

根据调研的情况结合对12家氧化铝生产企业样品的检测和日常委托检测的结果及几年来抽查掌握的产品质量状况:2003年国内部分氧化铝样品的分析结果见表2、2008年国内部分氧化铝样品的分析结果见表3、2011年国内部分氧化铝样品的分析结果见表4、国外部分氧化铝样品的分析结果见表5,参照国际上对冶金级氧化铝的一般要求:国外代表性企业及国际组织,其冶金级氧化铝保证指标见表6,以及2010年4月徐州会议上讨论的情况,编制了《冶金级氧化铝》标准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于2011年5月挂网征求意见,截止意见征求结束日,收到7家企业的27条意见,挂网征求意见的反馈及处理汇总见表6。

同时2011年8月在郑州召开了8家氧化铝生产企业、16家电解铝企业参加的讨论会,会上提出了42条意见,通过认真和激烈的讨论,对会议的42条意见进行了处理,根据挂网返回的意见以及讨论会的情况,编制了《冶金级氧化铝》标准的预审稿。

2011年8月23日,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在河南省安阳市召开了《冶金级氧化铝》标准的预审会,经过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形成会议纪要如下:(1)前言中的第3段删除,放在编制说明中。

(2)删除范围中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

(3)按照新要求修改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第1段,将所引用的GB/T6609中的各部分列出,把GB/T19097.1加上。

(4)将3.1“产品分类中的YAO-01、YAO-02、YAO-03”改为“YAO-1、YAO-2、YAO-3”。

(5)3.1中表1修改为:在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上加a、b上标;将比表面积一栏、-45μm含量放在物理性能前两列;注分表注和角注;将“考核指标”改为“判级指标”;将注3删除,改为“注1:需方对质量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注4改为“注2”,注1、注2改为“角注a”、“角注b”。

(6)将“3.5 其它要求”删除。

(7)将检测方法中的序号排列号,将最后一行“其它项目的检测按照GB/T6609中相关的方法进行”删除。

(8)将5.1.2中的“1个月”改为“30日”。

(9)将 5.2 组批中“每批应由同一批号的产品组成,批重不限,一般不大于2000t。

”改为“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的产品组成,批重不大于2000t。

”。

(10)在5.3.1 仲裁取样下加上一行:“建议供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仲裁取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规定,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

(11)将5.3.2和5.3.3中的标题和内容分行。

(12)起草单位进一步征求冶金级氧化铝用户企业意见,按进度在年会审定。

郑州研究院根据预审会议的要求,结合进一步调研反馈的意见编制了《冶金级氧化铝》标准的审定稿,预审会上,对具体的理化指标没有提出修改的意见,因此审定稿对涉及的理化指标没有改动。

将审定稿发21家企业进行调研,其中氧化铝企业5家,电解铝企业13家,电解和氧化铝都有的企业3家。

除2家电解铝企业没反馈意见外,其它19家都反馈了意见, 11企业家对标准没有不同意见,11家中氧化铝企业3家,电解企业6家,电解和氧化铝都有的企业2家;其余8家反馈了23条意见,主要集中在理化指标上。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1、标准编制的原则《冶金级氧化铝》标准的起草应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冶金级氧化铝》标准牌号和指标的设立主要依据:参照国际上对冶金级氧化铝的要求,以满足电解铝工业的要求为根本。

符合国内氧化铝产品质量的现状。

2、牌号的确定YS/T274-1998《氧化铝》中,有4个牌号,GB/T24487-2009《氧化铝》中,留下3个牌号,讨论稿时,根据国际上冶金级氧化铝的通用要求,保留了2个牌号,经过意见征求和会员讨论,考虑国内冶金级氧化铝的需求和生产实际,增加了1个牌号,恢复到与GB/T24487-2009《氧化铝》一致的3个牌号。

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的改进,及国内对原辅材料标准的理解,冶金级氧化铝最终应该不分牌号。

3个牌号分别用YAO-1、YAO-2、YAO-3表示。

3、化学成分指标的设立和确定3个牌号化学成分指标的设立与GB/T24487-2009《氧化铝》一致,指标值除Na2O外,其余与GB/T24487-2009《氧化铝》中的指标值一致。

由于每增加0. 1%的Na2O,将带来3kg~4kg氟化铝的消耗,而国内现有的氧化铝产品,90%的Na2O含量在0.55%以下,95%以上的Na2O含量在0.60%以下,因此3个牌号Na2O的限值都降低了0.05%。

4、物理性能指标的设立和确定除了考虑对电解铝质量的影响外,冶金级氧化铝的物理性能对电解工艺有着极大的影响。

大型预焙电解槽技术的普遍使用,一般希望冶金级氧化铝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流动性,较强的吸附能力、较小的起尘性,因此在指标的设定中,讨论稿时增加了粒度(包括-45μm、-20μm、+150μm含量)、磨损指数、安息角、α氧化铝含量、松装密度、比表面积8项物理性能指标,挂网征求意见及讨论会后,预审稿中对设定的物理指标进行了区别处理,在全面地反映冶金级氧化铝产品的质量同时,客观反映国内氧化铝生产的现状,考虑检测和仲裁的需要。

预审稿中增加的YAO-3牌号,对冶金级氧化铝的物理性能指标不作要求。

在YAO-1、YAO-2牌号中,-45μm含量、比表面积2项指标作为判级指标,其他指标作为参考指标,各指标具体设定情况是:(1)-45μm含量-45μm含量是影响氧化铝流动性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一般要求在15%以下,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分为20%和30%两个等级。

(2)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对氧化铝的吸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干法净化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许多电解铝厂要求氧化铝有更强的氟的吸收能力,国外一般要求在60m2/g 以上,部分规定了范围:60m2/g~80m2/g。

(3)磨损指数磨损指数对氧化铝的输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国际上对此要求很严,一般在25%以内,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产品其磨损指数在10%以下,考虑将磨损指数的要求定为25%以下,但由于磨损指数是按照吹前和吹后-45μm的含量来计算的,其结果的大小对浓相或超浓相输送的影响有多大,没有一个定量的关系,从实际的使用和用户的调查情况看,发生输送堵塞的并不是磨损指数最高的氧化铝,因此这个指标评价的科学性和实际的指导作用应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暂时定为参考指标。

(4)安息角安息角是反映氧化铝流动性性能的又一项重要指标,国内氧化铝产品的安息角大部分在29~35度之间,国际上一般要求在35度以下,同时用粒度中的d50来补充安息角对流动性能反映的不足,此次把安息角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也是基于其对流动性性能的反映不全面,而且数值差别较小。

(5)-20μm含量-20μm含量的多少对电解起尘、氧化铝的流动性有极大的影响,也是很多企业特别关注的指标,但由于采用筛分方法特别繁琐,而且国内没有标准样品或参考样品,如果采用激光衍射法,不同厂家的仪器、不同型号的仪器或同一型号的不同仪器及前期分散条件的不同都易造成结果可比性较差,因此确定为参考指标。

YAO-1、YAO-2牌号中-20μm含量定在2%和5%以下,2%这个指标与国际水平基本一致。

(6)+150μm含量+150μm含量多少与氧化铝的溶解性有较大关系,国际上一般要求不大于5%,YAO-1、YAO-2牌号中+150μm含量定在3%和6%以下,由于对粗粒子的要求不是非常强烈,此次暂定为参考指标。

(7)α氧化铝含量α氧化铝含量对氧化铝在熔盐中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结壳的坚硬程度有一定影响,国外一般要求在5%~10%范围内,国内由于基本都改为悬浮焙烧,高α氧化铝含量基本没有,但低α氧化铝含量的氧化铝较多,可能引起结壳过硬,出现打孔和更换阳极困难,此次作为参考指标只规定了不大于10%,没有定下限。

(8)松装密度松装密度影响点下料或连续下料的准确性,国外要求该指标稳定,国内近几年该指标一般在0.98g/cm3~1.10g/cm3之间,此次将其定位参考指标,要求在0.95g/cm3~1.10g/cm3之间。

5、检测方法和检测周期检测方法选择的原则是:有国际标准的,如果不是技术上的原因,优先选用,其次是国家标准,后是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由于国内氧化铝的检测已经有1套全世界检测项目最全、检测技术最为先进的方法标准GB/T6609,该系列标准共有37个方法,包括了所有在用的ISO(国际标准)和AS(澳大利亚标准)标准,此次检测方法推荐全部采用国家标准GB/T66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