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内容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主备人陈金霞参与备课组二年级语文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语言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搜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寓言故事,出示12寓言二则,指名读。

二则就是两篇,如果是古诗我们还可以说二首。

2、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指名读课题。

3、板书课题,书空生字“亡、牢”,注意“牢”的读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亡羊补牢的背后又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老师来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怎么丢的?丢了几次?
2.羊是怎么丢的呢?
3.看图,这就是养羊人的羊圈,我们来看“圈”这个字,“圈”还是个多音字,又读“圈”,谁来读读。

4.羊圈发生了什么变化?(破了个窟窿)看图,“窟窿”中的字“窿”要读轻声。

“窟窿”一词是什么意思?(洞)
5.原来狼就是从这个窟窿里钻进去的。

学习“钻”、“叼”,想想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谁叼着什么?指名说一说。

6.羊圈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一下就传遍了整条街,他的街坊都来劝他。

“街坊”就是住在一条街上的邻居。

他们是怎么劝他的?小朋友们都很
爱听故事,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讲给你们听:小红马过河,像这样在有趣的小故事中藏着大道理,我们就把它们称为“寓言故事”。

学习“钻”、“叼”,想想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谁叼着什么?出示图片,指名说一说。

临写这俩个字。

如果此时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说?怎么想?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人说其他学生提建议。

引导到“后悔”
7.出示“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1)指名读一读,评价。

(着急、担心)
(2)谁再来读一读,突出“赶紧”、“堵上”。

街坊都很为他着急、担心,可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8.出示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1)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用修羊圈。

(2)养羊人为什么觉得不用修羊圈了呢?(已经)
(3)从这个已经中你读出了养羊人什么样的心情?
2.沮丧:
3.于事无补:
(4)指名读好养羊人的话,评价。

9.出示街坊的话和养羊人的话,分角色读一读,体会感情。

10.养羊人是这样想的,所以他没有修,紧接着第二天又发生了什么?谁来读。

出示段四。

11.出示两句话对比,指名一人读一句。

12.如果此时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说?怎么想?(后悔)
13.养羊人确实很后悔。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这一次他有没有像以前那样做?他怎么做的?
(2)对比句子,突出“赶紧”。

为什么要赶紧修?
(3)难怪街坊都劝他赶紧堵上窟窿,读句子。

现在你明白了街坊为什么劝他赶紧堵上吗?
(4)所以这一次他赶紧堵上羊圈之后,羊还丢过吗?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齐读段5
四、小结课文
五、学习生字:钻、告。

六、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丢了不补
羊又丢了赶紧补
为时不晚犯了错误要及
时的补救。

否则就会像这个人一样,损失会更大。

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类似亡羊补牢的事情,联系旧知,拓展新知。

教学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习都能明白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那如何让他们印象更加深刻呢?教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一件牙疼及时医治的事情给他们起了个头,这下话匣子打开了,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这类“亡羊补牢”的事情。

这样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使学生真正受益。

以多种形式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读课文,最后到分解色读文。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文章的意思就不言而喻,在总结寓意时也就得心应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