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对策研究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二○一一年六月目录一、前言 (1)(一)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界定 (1)(二)加快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性 (1)二、天津市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情况 (3)(一)我市总体发展情况 (3)(二)各产业领域联盟组建情况 (5)三、国内外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经验 (19)(一)国外先进做法 (19)(二)国内优秀经验 (22)四、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对策 (27)(一)加强机制创新 (27)(二)加大资金支持 (28)(三)搭建公共平台 (29)(四)培育骨干企业 (30)(五)广泛开展合作 (31)天津市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对策研究一、前言2010年科技部下发了《关于选择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我国产学研结合工作。
截至目前,各省市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推动构建的区域性联盟已达到百余个。
在这一形势下,我市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模式,在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出适合在本市推广的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的机制与模式,对于我市的产学研结合与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界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技术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有效组织形式。
根据科技部给出的定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二)加快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性1. 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推动科技实力向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转化的有效手段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能否构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链。
以往的产学研结合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
联盟恰恰破解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业技术创新组织的难题,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2. 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举措我国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 明确提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
通过多年的探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技术创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有效组织形式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
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推动了联盟规范有序构建。
3. 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从以往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经验来看,多数产学研合作项目是为解决单个技术,以“短、平、快”为主,战略层面合作少,难以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所需的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
鼓励以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式承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可以有效推动企业、高校、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解决企业现实需求,显著提升我国科技计划的科学性、带动性和有效性,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4. 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企业实现自主技术创新的必经之路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其关键在于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整个产业乃至国家的创新能力才会提高。
目前我国的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起来相当薄弱。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尤其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规模发展和高端发展,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和技术支撑。
二、天津市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情况(一)我市总体发展情况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按照《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09]269号)以及《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338号)等文件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天津市不断推进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各类联盟相继建成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了中新生态城、现代中药、软件和IC设计、半导体照明、软件、工业技术等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
其中,由8家研发机构、14家企业组成的天津市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化联盟,已经形成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器件和高档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互动格局,已聚集企业超过100家,增长40%以上,群体产业规模由2008年的50亿元增长到接近100亿元。
2.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天津在积极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同时,十分注重基础平台的搭建,为各类联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累计投资86.46亿元,搭建管材加工、高档精品钢制造、汽车、现代中药等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实现了“新型超高强汽车板”等核心技术的突破。
其中,天津北方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园区由北方实业公司与北京联动投资集团合作筹建,南开大学提供人力、智力和科技等方面支持,将科研开发,创意投融资,设计,科技孵化等功能集于一身,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完整服务体系;管材加工技术研发平台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J—G3镍基耐蚀合金油管制造技术,解决了含硫油气田急需解决的设备腐蚀问题,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3.对外合作日益紧密天津市立足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了与国家科技部、中科院以及有关部委、科研机构和企业集团的科技合作,以外部优势科技资源带动天津企业进行创新,由天津企业完成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跨省市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与国家科技部举行了四次部市会商会议,确定在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基础上由四部一市共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与中科院合作项目达到84项,其中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2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58项,合作建成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重大创新平台、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等产业化基地;与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典、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围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地国际科技合作,落实了一批重大项目,8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被列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二)各产业领域联盟组建情况1. 天津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1)发起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中心、中科院物理所、中电46所、天津大学、中环电子信息集团、天津海宇照明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汽车灯厂、天津晶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2)组织形式由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倡议成立了天津市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由联盟牵头进行整体统一规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主线,政府支持、企业共建、教学科研机构参与、资本市场助推的“政、产、学、研、用、资”有机结合的产业化和技术创新体系。
联盟由天津市科委指导、秘书处设在天津工大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中心。
联盟组织机构设臵为:联盟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
(2)运行模式a、通过技术交流、培训、人才互访、联合研发等方式,推动研发的联盟;b、通过在联盟成员之间建立知识产权共享及专利技术许可优先机制,推动专利的联盟;c、根据行业制标工作需求,加强分工与协调,推动标准的联盟;d、疏通业界的资金渠道,推动投资的联盟;e、促进全产业链机构及企业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合作,推动市场的联盟;f、建立全球性的人才招聘渠道,推动人才的联盟。
(4)取得成效天津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通过2009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网络广、实力强、名气大的联盟之一,建立了天津市半导体照明网,联盟企业已扩大到61家。
通过联盟发展方式,带动了天津市半导体照明产业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扩大了与美国、韩国、台湾等技术产业发达地区的合作,开辟了与国际气候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推动了天津企业走出去和外地企业走近来。
具体工作成果如下:a、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科委的大力引导下,天津市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纷纷组织力量对半导体照明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展开了攻关。
全年累计申请专利82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
上游晶明电子的砷化镓衬底及中环新光公司的超高亮度红黄光外延片中试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市场推广全面展开。
46所碳化硅衬底技术取得新突破;中游电子辐照芯片技术和单芯片白光技术初步取得成果,正在加速攻关;下游应用从高端技术切入,工大海宇的大功率LED室内外照明系列技术吸引了众多大型企业的青睐,转化到天津、山东、湖南等地,特别是单项散热技术被三大光源巨头的美国GE照明公司所购买。
工大海宇与汽车灯厂合作全面完成了汽车前照大灯的多项关键技术指标攻关及天汽美亚系列LED车灯的开发,由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牵头起草的汽车LED前照大灯国家标准已经完成提交并进行了网上公示,即将颁布实施。
b、产业加速聚集发展,基地建设快速成熟2009年,天津三安、银星等企业相继落户天津,本地内资和外资多家企业纷纷加大了在LED领域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直接从事LED照明的企业家数超过100家,比2008年增长40%以上。
产业规模由2008年的50亿元左右增长到接近100亿元。
在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实施计划的带动下,天津海宇照明、中环华翔、中环新光、汽车灯厂、光电星球、天星电子、华彩电子等内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国家特色产业化基地申报工作。
c、“十城万盏”示范工程加速推进在联盟的组织和具体工作下,5月18日,天津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
在21个城市的申报材料评比中,排名第一。
截止目前,天津市实施的多项LED照明示范工程累计应用LED室内外照明灯具9.1万盏。
其中室外照明2.2万盏,室内照明6.9万盏。
特别是以滨海高新区、东丽开发区、大火箭基地示范工程为标志的道路照明集中反映了天津市企业的实力和水平。
联盟团结行业协会与政府机构为“十城万盏”示范工程组织的道路照明产品系列检测活动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及广大企业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