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六)
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 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 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 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 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 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 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 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 舒服。
给人 的感觉 是釉色 发乌, 不自然, 看上去 极不舒 服。
清 广 钧 窑 花 瓶
炉钧:是清雍正 时期景德镇创造的仿 钧瓷,是在素胎上施 低温釉二次烧成的, 胎色洁白,釉薄而光 亮。
清 炉钧 釉 鹿头
尊
炉 钧 釉 直 颈 瓶
钧窑瓷器
鉴定
首先,看其制作工艺。钧 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 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 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 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 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 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 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 薄釉处有轮指痕。
还创烧出一种窑变釉。 器面各种釉相互熔合、流 淌,千变万化。这是一种 在底色釉上有意洒上其它 釉色,经过高温烧成,蓝 色乳光青中泛红的钧釉。
窑 变 釉
钧 窑 窑 变 玫 瑰 红 碗
红釉(钧红)、窑 变釉,是钧釉的特征, 钧窑器物的釉一般都 比较厚重。碗多里部 满釉,外部只施半釉。
纹饰:钧窑瓷器没有纹 饰,但是器表上的“蚯蚓走 泥纹”却十分有名,在釉中 有细小弯曲极不规则看似裂 纹的东西。但是,这不是人 为的装饰,而是在烧制过程 中,胎釉自然变化而来的。
临
汝
窑
小 碗
郏
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窑
新
安
窑
浑 源 窑
备注:明清时仿烧钧窑的瓷窑
宜钧:江苏宜兴明清 时仿烧钧窑风格的陶器, 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 等,但胎或为紫色、或为 白色,器型有瓶、盂、尊 等。
清 宜钧 兽 耳 衔 环 尊
广钧:又名泥钧,明清 广东石湾窑所仿,陶胎、胎 色灰暗、厚重,釉色有钧红、 月白、玫瑰紫,器型多为盘、 碟、罐等明器,其特点是釉 厚、有流淌,施底釉面釉二 层釉。
人为剥釉现象。作伪者有时故 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 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 代久远之感觉。由于现代仿钧与古 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 地,故其胎色十分接近。但是与真 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 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 上是直茬,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对于钧窑瓷器 的辨别,除了以上 几点外,还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河南钧窑是宋代著名瓷窑 之一,有河南禹县为中心,遍 及县内各地,钧窑瓷器由于釉 中含有微量的氧化铜,创造性 的烧出了紫红色釉。钧窑以青 中带红、灿如红霞的釉色而闻 名当时。
河 南 禹 州 钧 窑 遗 址
胎:宋代钧窑 瓷器的胎质不甚细 密,色多为灰色或 紫褐色,一般比较 厚重。
灰 色 胎 质
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 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 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 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 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 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 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 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 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 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 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 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 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 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 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 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 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
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 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
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
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 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 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 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 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 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 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 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 。
蚯 蚓 走 泥 纹
器型:主要是花 盆、盆托、洗、炉、 壶等陈设瓷,大小均 有,其中的精品为主 贡宫廷的,一般底部 刻有一到十的数字。
•
受钧窑影响形成钧窑系的瓷窑 河南的临汝、郏县、宝 丰、新安、宜阳、辉县、淇 县、鹤壁、林县、安阳,河 北的磁县,山西的浑源,内 蒙古自治区的包头以及浙江 的金华。
:
钧瓷真品釉面上的块状窑变 斑为紫红色;仿品的窑变斑不是 偏浅就是过深。仿品的胎色较之 真品稍浅,同时由于古代胎泥淘 练的工序繁复,所以胎质细腻致 密,而现代钧瓷的胎泥淘练较为 简单,胎质断面有时有杂质或产 生孔隙。
现代仿钧瓷器大部分 都达不到宋钧制作工整、 釉色玉润晶莹的工艺效果, 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于 金、元时期的钧瓷风格, 但胎、釉与金、元时期相 比又显得较单薄。
作旧及辨别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 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 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 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 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 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 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 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 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 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可 以看到伤痕。
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 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 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 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 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 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 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 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
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马上以土覆之, 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 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其实根据近 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 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钧窑 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 结的现象更为少见,大都呈现出一种光 洁细腻的效果。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 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 蛇添足之举。
总之,钧瓷真伪的辨别 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够彻底 掌握的学问,它需要日积月 累地不断学习、观察和揣摩, 更需要经常了解现代钧瓷的 发展状况及仿钧生产工艺变 化的新动向。
紫褐色胎质
釉:钧釉是一种蓝 色乳光、青中泛红的 釉,色调有玫瑰紫、 海棠红、天青、天蓝、 月白带多种。
钧 窑 鼓 式 三 足 洗
玫
瑰 紫
钧 窑 海 棠 红 釉 六 方 花 盆
海 棠 红
钧
窑 洗
钧 窑 天 蓝 釉 瓷 炉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钧 窑 月 白 釉 瓶
并创烧了高温铜红 釉,因为色泽不同,又 有朱砂红、胭脂红、海 棠红、鸡血红、茄皮紫、 玫瑰紫等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