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1.师示范读文。
2.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4.合作学习生字。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看一个小故事:《司马光砸缸》
师: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3)师小结: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活动二: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二:
1.学生交流西门豹为百姓做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简单归纳课文内容。
3.学生说话练习。
活动三:
1.认读以下词语:
面如土色 担心吊胆 旱灾
磕头求饶 娶媳妇 开凿
2.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案
课 型
课 时
计划内容
单元课
1课时
1.认识33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会写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背诵。
3.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4.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学时课
6课时
1.认识33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会写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背诵。
3.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4.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整合课
2课时
1.交流总结复述方法,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
教 学 设 计 表
学科
语文
2.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3.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浏览本单元内容。
活动二:
1.小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能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读给同学们听,并评价同学。
3.我会选择一篇说说读懂了什么。
活动三:
1.学习字词。
2.读词语。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三、合作朗读
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
四、总结提升
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单元
第8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单元课
课题
历史传说故事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认识33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会写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背诵。
3.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4.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
目标
1.认识33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会写12个词语。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故事?
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第8单元
执教者
课 型
学时课
课 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内容。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学习
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内容。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
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善观察勤思考)
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
生汇报。师总结。
2.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板书
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独立思考 爱动脑筋
教学
后记
教 学 设 计 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第8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西门豹治邺》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认识“豹、芜、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派”等13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友(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活动一:
1.学生朗读这两句文言句子。
2.思考这两句话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何不同。
活动二:
1.学生自渎课文。
2.认读“戎”并理解其意思。
3.学生读词语。
活动三:
1.学生理解实词和虚词。
2.学生合作认读生字。
3.学生合作朗读,注意停顿
活动四:
1.背诵课文。
2.学生想象游戏画面,尝试用古文说说。
3.小组合作学习说故事情节。
3.我会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活动四:
和同学分享你喜欢的故事。
活动一: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来阅读第八单元的文章,去感受历史故事的魅力吧!
活动二: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你喜欢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并评价。
3.选择一篇文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探究
问题
为什么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
应用
作业
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并表演。
文化
阅读
《同步拓展阅读》
学习
重难点
1.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办法的巧妙。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