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将目测法、抽芯法及灌浆连接接头抗拉强度检测结合起来对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进行检测,从而得出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具体为:制作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并将该构件横向剖开,然后将下半部带套筒部位与上半部预留钢筋接头部位合拢,进行套筒灌浆施工;通过外观物理检测及无损检测对接缝处进行连接质量的检查;将灌浆套筒试件纵向剖切,检测套筒灌浆密实程度;通过抽芯法检测接缝处混凝土强度;对构件内的灌浆套筒进行拉拔试验,检测套筒连接强度。
本技术能准确检测灌浆套筒的连接质量,而且不会对已建成结构造成破坏。
技术要求1.一种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将目测法、抽芯法及灌浆连接接头抗拉强度检测结合起来对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进行检测,从而得出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作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横向剖开,上半部分包含预留钢筋接头,记为A部分;下半部分包含灌浆套筒,记为B部分;步骤三、将B部分的套筒部位与A部分的预留钢筋接头部位合拢,实施套筒灌浆施工,制作灌浆套筒试件;步骤四、待灌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外观物理检查和无损检测手段检查灌浆套筒试件接缝部位连接质量;步骤五、将灌浆套筒试件纵向剖切,检测套筒灌浆密实程度;步骤六、通过抽芯法采集灌浆套筒试件的芯样,观测坐浆层部分的外观质量;步骤七、将步骤六的芯样加工成标准试件,并对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记录抗压强度值和抗压过程中芯样的破坏模式;步骤八、取出步骤六的灌浆套筒试件内的套筒,对其进行拉拔试验,检测套筒连接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由高层建筑标准层的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经过剖切、再加工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步骤二中的A部分进行叠合楼板及现浇层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B部分灌浆套筒与A部分预留钢筋接头合拢前,进行对中检查并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在对灌浆套筒试件进行外观物理检查及无损检测前,去除灌浆套筒试件表面浮浆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采集灌浆套筒试件的芯样的方法为:沿平行于套筒方向抽取芯样。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试件的制作方法为:以坐浆层为中心,将芯样加工为高径比为1的标准试件。
技术说明书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及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成本、环境污染严重等缺陷日益显现。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因其节能环保、生产效率越高、成本低而成为其中最具前景的发展方向。
在装配式结构中,灌浆套筒是预制构件纵向钢筋连接的主要方式。
由于施工现场条件受限,目前施工现场对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主要为目测法、抽芯法及灌浆连接接头抗拉强度检测。
而目测法检测精度不高,误差较大;抽芯法及灌浆接头抗拉强度检测会对已建成结构造成破坏,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检测灌浆套筒连接质量的方法。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准确检测灌浆套筒的连接质量,而且不会对已建成结构造成破坏。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将目测法、抽芯法及灌浆连接接头抗拉强度检测结合起来对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进行检测,从而得出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
具体为:步骤一、制作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步骤二、将所述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横向剖开,其中上半部分包含预留钢筋接头,记为A 部分;下半部分包含灌浆套筒,记为B部分;步骤三、将所述B部分的套筒部位与A部分的预留钢筋接头部位合拢,由现场施工的对应灌浆班组按现有技术实施套筒灌浆施工,制作灌浆套筒试件;步骤四、待灌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外观物理检查和无损检测手段检查所述灌浆套筒试件接缝部位连接质量;步骤五、将所述灌浆套筒试件纵向剖切,检测套筒灌浆密实程度;步骤六、通过抽芯法对所述灌浆套筒试件采集芯样,观测坐浆层部分的外观质量;步骤七、将所述芯样试件加工成标准试件,并对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记录抗压强度值和抗压过程中芯样的破坏模式;步骤八、取出所述灌浆套筒试件内的套筒,对其进行拉拔试验,检测套筒连接强度。
按上述方案,所述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为适用于高层建筑标准层的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经过剖切、再加工制作而成。
按上述方案,步骤二中,对A部分按工程需要进行叠合楼板及现浇层混凝土施工及养护。
按上述方案,将B部分灌浆套筒与A部分预留钢筋接头合拢前,应进行对中检查并调整。
按上述方案,在对灌浆套筒试件进行外观物理检查及无损检测前应对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去除表面浮浆层。
按上述方案,在对所述灌浆套筒试件进行抽芯法试验时应沿平行于套筒方向抽取芯样。
按上述方案,在对灌浆套筒试件抽取芯样后先对芯样坐浆层部分外观质量进行观测和检查。
按上述方案,对所述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前,以坐浆层为中心,将芯样加工为高径比为1的标准试件。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目测法、抽芯法及灌浆连接接头抗拉强度检测结合起来对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进行检测,目测法主要用于直观检测灌浆套筒内灌浆料的密实度,抽芯法主要用于检查坐浆层的质量,灌浆连接接头抗拉强度检测则用于检查灌浆接头的抗拉性能;此三种方法为目前施工现场对灌浆套筒连接质量的主要检测方法,检测精度足以达到施工要求;制作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的过程采用与施工现场相同的施工流程及施工技术,同时结合实验室试验的优势,不仅能准确模拟现场施工的灌浆套筒的连接质量,也不会对已建成结构造成破坏;本技术所述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是由同一预制剪力墙通过横向剖切后再连接制作而成,套筒连接的钢筋定位精度高,可以有效避免试验中的误差,提高套筒连接质量;试件截面尺寸小,养护成本低,节约试验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本技术适用于实验室检验灌浆套筒连接质量,并可为实际施工项目提供参考和依据。
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的剖切示意图;图3为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灌浆套筒,2、水平分布钢筋,3、未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4、连接的竖向分布钢筋,5、拉筋,6、A部分,7、B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参照图1至图3,一种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将目测法、抽芯法及灌浆连接接头抗拉强度检测结合起来对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进行检测,从而得出灌浆套筒连接的质量。
具体为:步骤一、制作由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经剖切、再加工制作而成的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如图1;a:所制作的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为已在生产的高层建筑标准层的预制剪力墙,且每个构件至少包含5个灌浆套筒。
b:所制作的预制进去标准构件包含普通混凝土剪力墙和含有保温板的三明治剪力墙两类。
c:预备有与所述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配套的叠合板预制件。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预制剪力墙标准构件横向剖开,上半部分包含预留钢筋接头,记为A部分;下半部分包含灌浆套筒,记为B部分,如图2;a:按工程需要对A部分底部进行叠合楼板及现浇层施工,并做好养护工作。
步骤三、将B部分的套筒部位与A部分的预留钢筋接头部位合拢,由现场施工的对应灌浆班组按现有技术实施套筒灌浆施工,制作灌浆套筒试件,如图2;a:上述合拢步骤前,先对A部分预留钢筋接头及B部分套筒进行对中检查,对钢筋偏心等误差及时调整;b:带灌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将灌浆套筒试件沿中部坐浆层上下各保留500mm进行切割,作为后续试验试件。
步骤四、待灌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通过外观物理检查和无损检测手段检查灌浆套筒试件接缝部位连接质量;a:外观物理检查及无损检测前,应对灌浆套筒试件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清洁、平整、无疏松、浮浆及蜂窝现象,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物及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粉末或粉屑;b:在外观物理检查中记录接缝处是否存在裂纹及裂缝等缺陷;并根据无损检测结果初步判断灌浆套筒处灌浆料的密实程度等内部构造。
步骤五、将灌浆套筒试验试件沿平行于套筒方向从中心位置剖切,检测套筒灌浆密实程度。
步骤六、沿平行套筒方向对灌浆套筒试验试件钻取芯样,观察所取芯样坐浆层部分的外观质量;对每个灌浆套筒试验试件钻取3个芯样,芯样直径为100mm。
步骤七、将芯样试件加工成标准试件,并对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记录抗压强度值和抗压过程中芯样的破坏模式;a:标准试件尺寸及抗压强度试验均参照《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2016)实施,测试结果包括芯样的抗压强度值及抗压破坏模式。
步骤八、取出灌浆套筒试件内的套筒,对其进行拉拔试验,检测套筒连接强度;a:在每个灌浆套筒试验试件中取出3个套筒,凿去套筒外包裹的混凝土,并注意不扰动套筒连接;b:套筒的抗拉强度试验参照《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实施,测试结果包括灌浆套筒的极限抗拉强度与残余变形指标。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