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课件[文字可编辑]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课件[文字可编辑]
思考讨论
1.某地区总人口数为 1 000人,2014 年出生5人,死亡2人。请计算该地 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 出生个体数 /种群总个体数 =5‰。 (2)死亡率= 死亡个体数 /种群总个体数 =2‰。 (3)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种群的 自然增长率 。
2.热图解读: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7)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密度,原理是怎样的? 提示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比率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
提示
(8)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 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蝗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
3.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图,请思考:
知识梳理
1.种群的概念 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 同一物种个体 的集合体。
2.种群的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单位时间 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 死亡个体数 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 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 种群兴衰 的晴雨表。
提示
重难突破
1.“J”形增长曲线和 “S”形增长曲线的比较
项目
“J”形曲线
“S”形曲线
增长模型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 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 前提条件
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限,受到其他生物制约
m
3.种群的分布型 (加试) (1)概念:种群中个体的 空间配置 格局。 (2)类型:包括 均匀 分布(如稻田插秧 )、 集群 分布(如橡树种子常落在 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 )、 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 )。 其中 集群 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3)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 集群 分布,人类在地球 表面的分布为 集群分布。
aa
增长
类型
5.环境容纳量
11.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
aa
aa
和过程
6.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
c 12.顶极群落的概念
a
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考点三 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加试) 模拟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
4.种群的存活曲线 (加试) (1)概念: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 死亡过程 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2)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 1 000 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 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 死亡年龄 ,直至 全部个体死亡 为止。 (3)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 年龄 ,纵坐标是 _存___活___ 个体数的对数值 。
越快
时停止增长或在 K值上下波动
有无K值 曲线类型
无K值 “J”形 曲线
有K值 “S”形 曲线
(2) 环境容纳量 (K值) :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6.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加试)
(1)种群的数量波动 ①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 随时间而变化 的。
②原因
出生率和死亡率 的变动 环境条件 的改变
(2)年龄结构 ①年龄结构: 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 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种群的年龄组: 生殖前期 、 生殖期 、 生殖后期 。 ③年龄金字塔
生殖后期
增长型
稳定型
④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衰退型
(3)性比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4)种群密度 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 标志重捕 法,其公式为种群总个体数 N= M·n(M=标志个体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
(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 种群密度 。 (2)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 。
(3)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年龄结构 。 (4)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 性比率 。 (5)种群的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除图中影响因素外, 气___候___、___ 天敌、传染病 等都会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6)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迁___入___率___ 和迁出率 。
③类型
非周期 波动:如我国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动 周期 波动:如北极旅鼠的数量变动
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波动,少数种群数量波动表现出
周期性。
(2)种群数量的调节 ①调节类型: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 外源性 因素和 内源性 因素。 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后者包括 行为 调节 和 内分泌 调节。 ②外源性调节因素:气候 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 端的 温度和湿度 。此外,食物 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③内源性调节因素:领域行为 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由 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被称作内分泌调节。
(1)种群发展至 c时期时,其密度增长率为多少? 提示 种群发展至 c时期时已达到饱和期,出生率=死亡率,其密度 增长率为 0。
提示
(2)若为某渔业资源,则捕捞时机及捕后种群剩余量分别为图示哪一点? 提示 渔业资源最佳捕捞时机为种群数量超过 K/2时捕捞,捕后剩余 量应维持在 b点处。 (3)若为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状况,则防治害虫最好应从哪一点开始? 提示 若为害虫防治,则最好从图示 a点时即采取防治措施,严防种 群数量达到 K/2处。
5.种群的增长方式 (1)逻辑斯谛增长
条件
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 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 他生物制约的条件下
起始 增长很慢,但随着种 起始呈加速增长, K/2 时增长
增长特点 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 最快,此后增长减速,到 K 值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6讲 种群和群落
考试标准
必考 加试
考试标准
必考 加试
7.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aa
a
动和周期性波动
2.标志重捕法
a a 8.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
a
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a 9.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aa
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
10. 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