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经贸)

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经贸)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文摘要: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融入现有国际机制,特别是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参与多边机制的增多,中国对多边机制及其运行规则逐步有了全面的认识,对国际秩序的认识也逐渐发生变化,从现有秩序的批判者向有保留的认同者、建设性的融入者转变。

首先,对当前世界局势我们有一个什么总的评价?按照我们中央领导同志说法,一般是这么几句话叫“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这三句话可以管现在,也可以管将来。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课文楷体字部分所讲述的中荷外交事件,旨在强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

还引用了邓小平语录,强调我们珍惜与别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由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讲述,因此,课文重点分析第二个方面。

指出,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其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过程,目的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

课文设置了小栏目:“想一想:
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

第二,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确立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表现,并弓引用邓小平语录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

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讲了两点:第一,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

因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有过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又面临着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的共同历史任务。

第二,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因此,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

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全面的对外开放。

面向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吸取不同类型国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全面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等。

第三,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参考文献:
[1]卫灵等.邓小平外交思想探究.北京:法律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金正昆.外交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英]戈尔—布思主编.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