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苯甲苯二甲苯三元模拟物系分离(proII软件)

(完整word版)苯甲苯二甲苯三元模拟物系分离(proII软件)

吉林化工学院
PROII上机练习
题目:三苯精馏过程模拟计算
教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化工1204班
学生学号 12110432
学生姓名常月
指导教师刘艳杰
2015 年5月24日
任务:
1、处理量:13万吨混合芳烃/年
2、生产方法:精馏
3、生产时间:330天/年
4、原料组成见右表
5、饱和液体进料,塔顶采用全凝器
6、各塔产品质量指标
T0201(苯塔):99.9%(苯);
T0202(甲苯塔):99.5%(甲苯)
7、操作压力:
T0201:171kPa
T0202:191kPa
8、组分及原料组成(质量分数):苯:45.5 甲苯:24.3二甲苯:30.2 要求:
1、完成全流程的简捷模拟计算;
2、完成全流程的严格模拟计算;
3、优化各塔进料位置,核算各塔的分离要求;
4、计算T0201塔塔顶冷凝器和再沸器公用工程的消耗量。

根据已知数据计算得出:F=(13×104×103)/(330×24)=16414.14kg/hr
双击图标启动软件,点击确认
新建文件后开始计算:
一、简捷计算:
1、选择单位:
点击:选择SI-SET1(国际单位制),并将温度从开尔文(K)改为摄氏度(℃):
2、添加组分:
选择Most Commonly Used,选择Chemical Formula,并分别输入:C6H6、C7H8、C8H10,然后选添加:
3、热力学方程选择:
选择常用里的SRK方程
3、画流程图:
4、输入F物流数据:
点击Flowrate and Composition后,如下图:
首先将光标放在Total Fluid Flowrate框内,点击把mole单位改为mass单位,然后输入总流率为16414.14kg/hr
然后将光标放在原料组分里:也同样点击将mole单位改为mass单位,然后依次输入:
根据东北实际情况,全年平均温度设为20℃;又因为是饱和液体进料,所以要选泡点:
5、输入T1数据:
点击Specifications进行设定:
选择物流(Stream),依次设置D1、W1的组成(Compasition)
D1的变量设置:开始组分为C6H6,结束组分为C6H6,点击将mole单位改为mass单位。

W1的变量设置:开始组分为C7H8,结束组分为C8H10,点击将mole单位改为mass单位
根据要求设置D1的产品质量指标为0.999,W1的产品质量指标为0.999。

点击Products进行产品预估设定:首先将光标放在Estimate 里点击把mole改为mass,然后输入预估流率为7468.5kg/hr
点击Minimum Reflux进行设置,选择轻组分为C6H6,重组分为C7H8
6、输入T2数据:
点击Specifications进行设定:
选择物流(Stream),依次设置D1、W1的组成(Compasition)
D2的变量设置:开始组分为C7H8,结束组分为C7H8,点击将mole改为mass。

W2的变量设置:开始组分为C8H10,结束组分为C8H10,点击将mole改为mass。

根据要求设置D2的产品质量指标为0.995,W2的产品质量指标为0.995。

点击Products进行产品预估设定:首先将光标放在Estimate里点击把mole改为mass,然后输入预估流率为3988.7kg/hr
点击Minimum Reflux进行设置,选择轻组分为C7H8,重组分为C8H10。

在整个屏幕中没有红色出现,则点击运行,出现蓝色,则证明正常收敛。

T1数据表
T2数据表
二、严格计算
由T1、T2的数据表可知,T1总板数为21,进料板为10,回流比为0.910。

T2总板数为18,进料板为12,回流比为1.115。

将简介计算中的shortcut换为Distillation,并输入板数分别为21和18。

1、设置T1
由于含再沸器和冷凝器,所以需要将Number of Stages设为23
点击Pressure Profile进行设置,根据已知,压力为171Kpa,设置每板压降为0.7Kpa
点击Feeds and Products进行产品预估设定:首先将光标放在Estimate里点击把mole 改为mass,然后输入预估流率为7468.5kg/hr,在进料板数处填11(存在冷凝器)
点击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进行设定:物流设定D1组成设定起始组分为C6H6,终止组分为C6H6。

点击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进行设定:物流设定W1组成设定起始组分为C7H8,终止组分为C8H10。

根据要求设置D1的产品质量指标为0.999,W1的产品质量指标为0.999。

点击PrintOptions,
选择Weight Basis
设置完成后如下图:
2、设置T2
由于含再沸器和冷凝器,所以需要将Number of Stages设为20
点击Pressure Profile进行设置,根据已知,压力为191Kpa,设置每板压降为0.7Kpa
点击Feeds and Products进行产品预估设定:首先将光标放在Estimate里点击把mole 改为mass,然后输入预估流率为4957.1kg/hr,在进料板数处填13(存在冷凝器)
点击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进行设定:物流设定D2组成设定起始组分为C7H8,终止组分为C7H8。

点击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进行设定:物流设定W2组成设定起始组分为C8H10,终止组分为C8H10。

根据要求设置D2的产品质量指标为0.995,W2的产品质量指标为0.995。

点击PrintOptions,选择Weight Basis
设置完成后如下图
三、优化各塔进料位置
(一)T1优化器优化设计
在严格计算后,点击,放置位置如图,然后双击进行目标设定:Objective 选择Minmize,
选择塔T1
Objective Function选择最小回流比,变量为:进料板
设置完成后,如图:
双击得到的最优结果如下:
由此得出:进料板为第十块板
(二)T2灵敏度分析设计
点击左上方的Input ,选择。

变量设置为:T2的进料位置
选择Actual Value(实际开始)为2
选择Value of Change(步长)为1
共循环18次,从第二块板开始,步长为1,Results设置为:回流比、塔顶热负荷、塔底热负荷。

设置完成后如下图
运行后点击Output 选择中的plots,输出曲线,如图
点击Date后选择NF为x轴,RR、QC、QR为y轴,如图:
点击Preview Plot,输出图形如下
运行后点击Output 选择中的table查找数据,将其粘贴到excle中
点击Date选择变量,NF、RR、QC、QR都为变量
点击View Table,输出数据表
点击下方的粘贴到剪贴板,新建到excel,并粘贴。

利用excel作出图如下:
四、计算T0201塔塔顶冷凝器和再沸器公用工程的消耗量
新建四个Simple HX 分别为E1、E2、E3、E4
Column,选择T1
Cold Side(冷物流)为Utility Stream,点击Utility Stream,选择冷却介质为水,根据东北天气情况,选择25℃,升温20℃
设置完成后如下
E2为塔底再沸器Cold Side(冷物流)选择Attach to Column(连接塔),点击Attach to Column,选择T1,选择Reboiler
Hot Side(热物流)选择Utility Stream,点击Utility Stream,选择加热蒸气,温度为190℃
Column,选择T2,Condenser
Cold Side(冷物流)为Utility Stream,点击Utility Stream,选择冷却介质为水,根据东北天气情况,选择25℃,升温20℃。

E4为塔底再沸器Cold Side(冷物流)选择Attach to Column(连接塔),点击Attach to Column,选择T1,选择Reboiler
Hot Side(热物流)选择Utility Stream,点击Utility Stream,选择加热蒸气,温度为200℃
点击运行,为蓝色则设计成功,点击后,点击左上角的Edit Find查找E1、E2、E3、E4 结果如下:
由上述得出
E1消耗的公用工程量(冷却水)为:140062.636kg/hr E2消耗的公用工程量(水蒸气)为:418.572kg-mol/hr E3消耗的公用工程量(冷却水)为:103902.134kg/hr E4消耗的公用工程量(水蒸气)为:253.107kg-mol/h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