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语言学史》期末考查作业

《中西方语言学史》期末考查作业

《中西方语言学史》期末考查作业一、名词解释1.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结构语言学派。

1926年,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依、雅柯布逊等在布拉格成立布拉格语言学会,标志着该学派的形成。

学会会刊为《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纲领是《语言学现代研究的行动纲领》。

他们把语言看作一种具有合目的性的功能系统,强调共时分析的优先地位,认为语言有多种功能,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音位学。

2.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语符学派。

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代表人物为叶姆斯列夫、乌尔达尔和布龙达尔,会刊为《语言学学报》。

该学派继承了索绪尔符号系统的思想,从形式和实体方面来分析语言,认为语言只是形式不是实体,语言形式即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包括依存关系、决定关系和并存关系;提出了表达平面和内容平面的两个平面理论,提倡演绎分析法,试图建立一个严密的语符学理论体系。

叶尔姆斯列夫逝世以后,该学派逐渐衰落。

3.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又称“语言相对论”,是由萨丕尔提出,经他的学生沃尔夫论证和发展的一种语言决定论的世界观。

假说提出了语言模式和思维模式相关的论题,认为语言结构决定思维方式,语言不同,思维也不同,对世界的看法也不同;语言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

该假说错误地夸大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伦敦语言学派是指以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的语言学教授弗斯为首形成的语言学派。

该学派注重语言出现的情境,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

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意义”思想是学派的思想源泉;弗斯的情景语境理论是学派存在的理论基础;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该学派语言学思想的发展。

5. 乔姆斯基革命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该理论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采用演绎法和形式化表达手段,研究语言现象,探索语言普遍规律和普遍语法,试图解释人的语言能力,将语言学从社会科学领域引入到了自然科学领域,全面挑战了当时美国流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改变了人们对待语言的传统看法和观念,为语言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方向。

这被称为语言学界的“乔姆斯基革命”。

6.语言能力由乔姆斯基提出,是生成语法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就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来讲,语言能力指的是内在于其大脑之中的语言机制以及在特定的语言社团中习得的内在性语言知识。

就整个人类来说,语言能力指的是为人类所独有的、内在于大脑之中的语言机制。

7.合作原则1967年,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在《逻辑与会话》中提出。

他认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保证谈话得以顺利进行,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人们在谈话中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达到相互了解、互相配合,从而形成一种说话双方的默契。

这个原则就是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要求每一个交谈的参与者在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本次交谈的目标和方向,包括了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等四个准则。

8.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它将认知科学和语言科学结合,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

认知语言学的诞生,一般以1987年莱考夫的《女人、火和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约翰逊的《心中之身:意义、想象和理解的物质基础》、兰盖克的《认知语法基础》三部著作的出版为标志。

9.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的研究词义的学科,偏重在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以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

也综合分析古书中的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其著作大体上有两类。

一是专为解释某部著作而写的,如《毛诗注疏》《韩非子集解》等;一类是搜集词语,分类编次,解释其意义的,如《尔雅》《方言》《释名》等。

10.《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原书十四篇,又叙目一篇,称十五卷。

今存宋初徐铉校定本,每卷又分上下,共三十卷。

收字9353个,又重文1163个。

字体以小篆为主,为正字,有古文、籀文等异体则列为重文。

全书所收之字,按照形体构造分为540部,首创了部首编排法。

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再说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

虽有错误,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1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注重辨析字音中的声、韵、调系统,并研究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异同。

音韵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古音、今音、等韵等。

12.等韵学是中国古代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以“等呼”来分析韵母的结构,以“七音”来分析声母的发音部位,以“清浊”来分析声母的发音方法,以“字母”来表示汉语声母系统。

重要的等韵书有两类:一是分析《切韵》的语音系统的,如《韵镜》;一类是根据当时语音对《切韵》系统加以调整的,如《切韵指掌图》。

二、简答题1.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思想有哪些?1916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全面反映了索绪尔的符号系统理论。

核心思想如下:⑴以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从言语活动中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并明确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

⑵区分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⑶指出语言是一个表示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连结的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可分别用所指和能指代替。

⑷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说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能指则具有线条特征,只在时间上展开。

⑸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语言的价值并不决定于心理实体和声音实体,而是由关系决定的。

⑹语言符号系统是一个由句段(组合)关系和联想(聚合)关系构成的关系网络。

⑺提出了建立符号学的设想,语言学可以作为整个符号学的模型。

2.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哪三个阶段,其标志分别是什么?第一阶段(1911-1932)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摇篮时期。

其标志一是1911年出版《美洲印地安语手册》及鲍阿斯作的序言;二是萨丕尔1921年出版的《语言论》。

从人类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提出了语言共时客观描写的原则。

第二时期(1933-1950)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正式形成时期,以1933年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出版标志。

其语言理论以行为主义为基础,主张根据形式的差别来分析语言,提出了一些结构分析的技术和方法,这一时期也称“布龙菲尔德时期”。

第三时期(1951- 1956)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成熟时期,以“美国新语言学的发言人”海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1951)的出版为标志。

分布和替代成了结构分析中的主要标准和方法,把描写语言学的方法推向了成熟。

3.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的核心观点有哪些?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提出了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其核心观点如下:⑴机械主义的语言观他从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把语言看成一连串的刺激和反应,主张根据形式结构的差别来分析语言,为语言作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S→r…s→R(其中,S是刺激,R是反应,小s是语言的替代性刺激,小r是语言的替代性反应。

)了机械主义语言观的三条原则,把言语行为以前和以后的实际事项看成意义,并排斥意义。

⑵言语社区理论言语社区就是通过言语来互相交往的一群人,言语社区跟人的生理群体没有关系。

在同一个言语社区里存在着不同的“交际密度”,因而语言可有多种变体,分别是文学标准语体、口语标准语体、地方标准语体、非标准语体和地方方言。

⑶音位理论他区分了实验语音学和实用语音学。

认为音位是有区别的声音特征的最小单位,采用“最小音差对词测验”的方法来确定音位,并把音位分成三种:简单基本音位、复合音位、次要音位。

⑷语言形式在语言形式和语言分析方面,提出了诸如自由形式和粘附形式、简单形式和复合形式、直接成分和最终成分、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形式类、语言形式的四种主要配列方式(分别是词序、变调、变音/语音修饰、选择)多独创的概念和见解。

该书后半部分讨论了历史语言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指出语言谱系树形图的两大缺点,并把语言变化的情况归纳为社会文化变化、类推变化、语义变化和借用等四种类型。

4.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同传统语言学以及其他结构主义的流派相比,该学派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⑴不区分语言和言语。

搜集的言语素材即语言描写的对象。

⑵重视口语描写和共时研究。

美洲印第安语大多没有书面文字,对其研究只能从口语入手,这跟欧洲传统的语言学主要着眼于书面语,以及历史比较语言学以历时为主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同。

⑶注重形式分析,回避意义。

主要根据可以观察到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只管语言结构的本身,避免用意义作为结构分析的标准,不考虑语言以外的事实。

⑷反对心灵主义,主张行为主义。

在描写和分析语言结构时,抛弃心理主义和泛灵主义,从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的立场出发,只管可以观察到的物理事实,不管心理过程。

⑸强调验证。

语言研究必须根据话语的素材,采用严格的步骤对这些素材做形式的分类,而且分析的结果必须能经受验证。

⑹建立了“语素音位”。

它是在把语法和语音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单位,是出现在某个语素变体里的一组音位所组成的语音单位。

语素由语素音位组成,语素音位体现为音位。

⑺语言分析有形式化倾向。

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把语言分析推向代码化、公式化,术语翻新,符号众多。

以上特点是由这个学派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的。

对于这个学派的成员说来,基本上是一致的,最多也只不过在程度上或者个别点上有所不同。

5.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哪些?(1)结构观弗斯以结构和系统为坐标考察语言现象,韩礼德肯定了弗斯的基本观点并加以改造和发展。

他认为,结构是由符号按照线性方式排列的,每个符号即是一个单位。

单位本身也是一个层级体系,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级别。

不同级别的单位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就成了一个级阶。

级阶表明了各单位、各范畴自上而下的联系。

韩礼德认为,句子往往由许多单位组成,这些单位呈现一维线性排列,形成一个连锁轴。

出现在连锁轴上的是大小不同的结构,在这些结构的任何一点,又都有选择的可能,这样连锁轴就变成了选择轴。

选择轴把没有出现的单位联系起来,就形成了相应的语法,在连锁轴上的语法就是结构。

(2)系统观韩礼德认为,语言系统是一种可以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说话者必须根据所表示的意义,在系统中作出适当的选择。

系统有三个特征:每个系统都是有限的,系统内的选择是互相排斥的,相互制约的。

系统与系统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实现后,就产生结构。

(3)功能观韩礼德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的功能,认为儿童语言具有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个人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等七种,儿童语言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语言功能的逐渐掌握。

成人阶段语言的功能减少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三种元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