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记录TJ1.5
500mm厚墙体配筋按照下图(设计院回复单):
如果是端部或者变形缝两侧,按照下图所示施工:
2.施工方法
(1)项目部测量人员放线,确定挡土墙准确位置及标高,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开挖宽度根据基础垫层宽度加上工作面30cm。
(2)基坑完成后,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标高无误并经监理确认后,方可进行垫层浇筑,混凝土强度C15。
(3)测量放线确定基础尺寸后,进行钢筋绑扎、立模,同时插好墙身钢筋。
基础钢筋的绑扎要注意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垫块采用和基础同强度的混凝土垫块,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浇筑基础混凝土,在基础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墙身处的混凝土凿毛,保证浇筑挡墙的墙身时新浇混凝土与已浇混凝土的连接。
待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墙身施工。
首先绑扎墙身
钢筋,钢筋安装完成经监理检查合格后封模。
施工中特别注意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的浇筑主要采用泵车进行输送,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
在浇筑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不得过振及漏振。
(6)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防止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各种影响。
(7)混凝土墙体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可进行拆模施工。
3.钢筋加工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如上图所示。
在钢筋混凝土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垫块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制作,保证垫块的强度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相同。
垫块的安装应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2)混凝土自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米,以不发生离析为准。
当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时,应通过串筒或溜槽等设施下落。
(3)混凝土振捣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
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对每一振动部分必须振动到该部分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
(4)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得随意向混凝土运输车中加水,来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流动性。
5.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按设计布设每隔10m~15m,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宽3cm。
施工时缝内夹2cm厚的泡沫板或木板,施工完后抽出木板或泡沫板。
按设计要求,缝内填塞沥青和油浸木条,并在施工结束时集中对沉降缝进行描直处理。
6.泄水孔施工
泄水孔的施工要根据图纸要求在适当的位置预留,采用Φ100mmPVC管,泄水孔的横坡为5%,在安装时,可通过钢筋对PVC管进行固定,对于面板方向的泄水孔,要使PVC管与正面模板接触紧密,PVC管的端面要形成相应的斜面,保证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PVC管周围不会漏浆,使面板光滑、平整。
PVC管管口利用胶布进行密封。
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接受交底人,一份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