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目的意义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目的意义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目的意义
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农牧牧民增收。

会议指出,由于超载放牧和草原保护投入不足等原因,我国草原退化严重,可利用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弱化。

同时,农牧民就业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一)实施禁牧补助。

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全省三大区域的禁牧年补助标准确定为:青藏高原区20元/亩、黄土高原区2.95元/亩、西部荒漠区2.2元/亩。

(二)实施草畜平衡奖励。

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按每亩1.5元的标准对未超载放牧的农牧民给予奖励。

(三)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

增加牧区畜牧良种补贴,在对肉牛和绵羊进行良种补贴基础上,将牦牛和山羊纳入补贴范围;我县主要对山羊实施良种补贴。

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对8省(区)1亿亩人工草场,按每亩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实施农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8省(区)约200万户牧民,按每户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我县牧草补贴面积为53.04万亩。

(四)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培训的支持力度,促进牧民转移就业。

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36亿元。

会议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
管理,发挥牧民主体作用,建立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完善禁牧管护和草畜平衡核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011年5月5日两部委正式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北京举行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
策实施动员布置会上说,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补贴和绩效考核奖励等方面,支持上述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安排资金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补贴内容最多的一项政策。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第二草原大国,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利用和人为破坏影响,目前全国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生态总体上呈“点上好转、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刻不容缓,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坚决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落到实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