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层次教学总结

分层次教学总结

分层次教学总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要与时具进~求实创新。

在农村小学一线工作了十六个春秋期间~我骏马扬蹄地探索着学校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学真谛~我努力用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治学~不断求索的勇气和在务实中进取的精神塑造着班级孩子们完美人格的雏形~为他们一生的走好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一些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提倡的分层次教、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揣摩~渐渐地我发现它在学校集体教学模式下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活力。

在运用分层次教、分类指导的教学中~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应遵循“可接受原则”~“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因材施教思想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产生于个别教育的土壤。

但是从班级授课制问世以来~一直受到限制。

班级授课制显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一位老师可以同时教几十个学生~按年龄随机编班~照统一时间授课~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则以相同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试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与差的学生。

它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学业基础相差不大~教师上课主要是根据中等程度的学生可接受的能力组织教学。

优点是教学效率高~教师备一次课~基本上对所有学生都适用。

但缺点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以及主体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甚至很大的差距是客观存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都能认识到班级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尤其是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差异更是有目共睹~有的班级优生与差生的差距极大。

由于不能够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

一个班里的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时~这种“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学生就比较多~就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可见学生的能力差异和班级授课制制约着“因材施教”原则的发挥~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给每个学生提供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与方法~是同时提高所有学生能力的最理想状态。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的思想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在当前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班内分层”进行语文教学~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的涵义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综上所述~我所努力尝试的分层教学~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1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因此~同一教学方法不是也不可能是万能钥匙~面向每个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和谐地发展是进行分层教学最终的目的。

二、实施分层教学研究的意义面对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个性极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学生~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将较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适应关系~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烦学情绪~课堂难于管理。

另外~统一化的教学不利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对那些本来就是学习失败者的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的流失。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

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一,学生分层1. 调查准备我在2000年9月开学后不久~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收集可靠的信息、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我对我们三,2,班的49名学生进行全面的情况调查。

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下:1 ?.认为语文、数学是重要的学科都是100%2 ?.喜欢学语文的83%,喜欢学数学的88%,喜欢学体育的95%,喜欢学音乐的73%,喜欢学美术的66%3 ?.接受分层教学:同意38人,82%,,认为一般的7人,14%,,不同意2人,4%,从统计数字看出:一方面~学生爱好、兴趣有着个性差异,另一方面:他们支持分层教学的比率较高。

2. 摸底分层全面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我协调科任教师组织进行了一次语文、数学摸底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内容不超出课标要求~考虑到学生假期复习准备不够充分的实际情况~命题时多以的试题。

成绩分布:分数 100—80 79—60 59—40 39—20 19—0百分比 20.4% 43.9% 22.4% 12.2% 2%经过充分研讨~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决定分成3个层次——A、B、C。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或勤奋的学生属于A层,接受能力一般、学习成绩中等或学习情绪不够稳定的或学习有困难、但仍然愿意学的学生属于B层,能力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

属A类的有:柯广源、柯文翔、宋金林、张杰、张小玲、张富梅、徐超、张跃成、柯嫣然、宛涛、王文杰、刘园园、宛文斌、沈莹莹、褚桥2等15人~占31%,属B类的有:方志刚、张松林、柯玉兰、柯丽红、徐小乐、未磊、宋文婷、宋晶晶、柯明明、张露冉、张俊、宋海宝、王燕、宋珊珊、张玉林、高爽、张龙启、褚昌军、李月、宋书云、沈群、张小会、宋莹莹、柯文俊、张素娟、何文龙26人~占53%,属C类的有:徐杨、宛波、孙敏、张政、柯静静、杨帆、张荣、秦等8人~占16%。

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我力求做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宋异的教育~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目标分层在掌握学生的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将《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低层学生,将《课标》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层次目标~适用于中层和上层学生。

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选择性目标~具有挑战性~属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

目标分层由教师把握~与学生密切联系,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学困生应该要求他们掌握语文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

这样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1、分层备课在备课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爱好、日常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在家学习的环境、家长是否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子女的学习中等方面~采用家访、调查统计等不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标》、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

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

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配备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

从教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

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优等生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

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设计较难题~让优等生回答。

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这项工作让我在教学生涯中设计出了很多非常有效果的课堂~像《穷人》、《匆匆》等我都课的讲授都获得了极大的收获。

2、抓住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分层落到实处~注意个别辅导在科学分层分组的基础上~讲课分层进行。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3对优等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

例如:在语文学习中~要求他们不只是简单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而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人文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

对普通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

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评价的需要。

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在辅导环节~主要是两个层次:一是协调做好多个学科的分层辅导,兼任班主任,。

二是做好语文单科分层辅导。

辅导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认真做到“三个结合”~即学法指导与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智力因素的挖掘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结合,心理辅导与人格健全相结合。

这样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通过尝试努力~从2000年9月到2002年9月的两年时间里~我班学生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脱颖出大批的品学兼优的同学~两年中~共有 16 人次的 18 篇习作在比赛中获奖或发表~其中柯广源、宋金林同学在“春蕾杯”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在校现场写作赛中~连续两次获校团体第一名。

更为可喜的是~原基础较差的宛波、柯静静、杨帆等同学经过努力~也在校作文展上展出了习作。

3、分层练习~设计弹性作业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臵基础题~精心设计“必做”和“选做”练习。

要求学生多做研究性习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困生进行强化训练~优等生则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