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

第一章体育现象与体育概念1.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与英国户外运动形成了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2.德国体操分为杨氏和施皮斯两个阶段。

杨氏是创始人,以“德国国民体操之父”被载入史册。

施皮斯被尊称为“德国学校体操之父”。

3.1881年第一个国际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

4.1793年德国的顾茨姆茨第一个提出恢复奥运会。

5.法国史学家、教育学家皮埃尔·德·顾拜旦为恢复奥运会召开第一节国际体育会议。

6.1894年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索邦神学院隆重开幕,6月23日大会通过成立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

(IOC)7.中国传统体育:(1)养生体育(2)祭祀体育(3)舞蹈体育(4)娱乐体育(5)军事体育(6)武术8.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公布,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9.界定体育概念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国际用语一致原则;(3)考虑民族习惯原则;(4)客观性原则。

10.国际体育发展趋势:一、体育终身化;二、体育的社会化与产业化;三、体育运动科学化;四、体育与环境优化;1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12.20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在他的名著《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体育”。

第二章体育手段1.体育手段与竞技手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运动形式相似,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二者的区别体现在:首先,二者的活动目的不同。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形式、以追求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的一切人类活动。

竞技运动则是以从事专门竞赛项目的身体活动为形式、以争夺锦标为主要目的的人类活动。

其次,二者的运动负荷差别很大。

体育手段的运动负荷要求是适当,竞技运动的运动负荷要求是“更快、更高、更强”。

2.体育手段只有在人们真正使用它时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3.身体练习的生物力学分析,包括七要素:身体的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

4.根据生理学中条件反射学说,可将运动分成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相互联系的时相。

泛化相是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开始阶段;分化相是在不断练习过程中;巩固相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运动动力定型的阶段;自动化相是随着动作的巩固和发展,动作会更加熟练自如,可在“低意识控制”下完成运动技能,即出现自动化。

5.运动的原则:(1)适宜负荷原则,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合理适度,既能满足运动者增强体质等需求,又符合身体的实际承受能力。

(2)循序渐进原则,运动内容方法、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等,应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合理顺序安排。

(3)持之以恒原则,锻炼着以相对稳定的时间节奏和周期,经常地从事身体锻炼。

(4)因人制宜原则,根据锻炼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客观条件及锻炼基础等个人特点,合理确定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使之符合实际需要。

6.运动的方法:(1)重复的方法,指不改变身体练习的形式与运动负荷大的条件下,重复练习的方法;(2)分解的方法,指将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环节,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最后再组合在一起完成完整动作的学习的方法;(3)变换的方法,指为实现一个目标而选择不同的身体练习、不同的负荷或不同的环境进行练习的方法。

(4)间歇的方法,指在一次练习后,按照严格的间歇时间进行休息,并在运动的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即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5)巡回的方法,按照科学的顺序依次设站编组,进行身体不同部位、不同负荷练习的训练方法;(6)游戏与竞赛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比赛的方式达到体育练习的强身健体、提高运动和比赛能力的方法。

7.评价主要是指评价价值的高低。

它需要注意:(1)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比较。

(2)评价是运用体育手段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准确的信息是评价成功的保障,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4)评价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评价的意义在于:确定身体练习过程中手段的先进性与合理性;明确身体练习的成效,科学地说明身体练习的价值以及与预期目标的拟合程度;了解运用身体练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锻炼方案提供依据。

8.评价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专门研究人员的评价两种。

对于专门研究人员的评价来讲,按评价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形式,可分为现场评价和实验室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运动的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着眼于评价体育手段导致的参与者群体的健康状况、体能变化或生活质量的最终变化。

9.影响身体练习效果的其他因素:(1)运动准备(2)放松与恢复(3)运动间隔(4)运动营养(5)健康生活习惯(6)身体练习的社会环境(7)身体练习的时间(8)体育器材(9)科学指导与身体练习第三章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研究1.科学的特征:(1)科学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针,并具有可重复性(2)科学是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3)科学具有发展性(4)科学方法是通向真理的途径。

2.科学研究是指人们为了探索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规律,创造新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体育科学是反映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学科群。

4.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标志出体育科学研究的独立性和学科的独立性。

5.国际体育学术组织:(1)国际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理事会(2)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6.发展体育科学的意义:(1)发展体育科学是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体育科学就是要应对新科技革命给体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发展体育科学就是要全面加快我国体育现代化的步伐。

7.体育科学研究的结构与类型:(1)基础性研究(2)应用性研究(3)推广性研究(开发研究)8.基础研究的特点:超前性、理论性和创造性。

9.体育科学研究的类型:(1)定量研究,是指为获得研究对象量的调整的研究(2)定性研究,是指为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存在的特征的研究。

10.体育科学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法(2)调查法(3)观察法(4)实验法11.调查法分为面谈法、座谈法、电话法、问卷法和专家调查法。

12.实验法的作用:(1)纯化作用(2)简化作用(3)重复作用(4)强化和激化作用.13.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选题与假说(2)确定研究方法(3)制定体育科学研究计划并撰写开题报告(4)运用研究方法搜集研究资料(5)对研究材料的加工和整理(6)撰写论文与发表第四章体育的功能1.体育的功能包括文化教育功能、经济和政治功能。

2.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是体育的本质功能。

包括健身功能、健智功能、健心功能。

3.体育的健身功能:(1)体育运动可促进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2)体育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3)体育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4)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还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4.体育的健智功能(1)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感知的发展(2)体育运动能增强人的记忆力(3)体育运动能促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4)体育运动能提高人的创造力。

5.体育的健心功能:(1)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获得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和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2)体验体育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3)观赏体育,给人以美的享受。

6.体育的经济功能:(1)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2)促进旅游、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3)增加就业机会。

A体育服务产业与就业B体育相关产业与就业7.体育的政治功能:(1)强化民族形象,提高国家威信(2)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4)促进国际交流,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8.体育异化的表现:(1)体育本质的异化。

主要是指竞技体育与人的关系的失调。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 竞技体育成为支配人的一种强制力,进而反过来支配人。

B 竞技体育的参加者丧失自主意志和兴趣爱好。

C竞技体育不能直接与参与者的终身幸福相关联,往往造成他们精神伤害、躯体上、社会上的不幸。

(2)体育过程的异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 运动训练的野蛮化B 运动竞赛的局外操纵C竞技体育中失范现象日益严重。

(3)体育结果的异化A 运动员成王败寇B 商业成为竞技体育的主宰C竞技体育附着了更多的政治符号。

9.体育异化的原因:(1)商业化对竞技体育的腐蚀(2)人文精神的缺失第五章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和体制1.准确制定并认识体育的目的、任务的重大意义:(1)为领导者制定体育的方针、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2)能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明确工作的目标,正确制定体育工作计划(3)有助于评价各具体领域体育工作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改正工作。

总之,准确制定并认识体育的目的、任务对明确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知道具体的体育工作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

2.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依据:(1)以社会经济为基础(2)处理好体育与政治的关系(3)依据我国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与法律规范(4)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5)依托体育的功能3.我国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

4.我国体育的任务:(1)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根本任务(2)提高运动技术水平(3)丰富社会文化生活(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5)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改革发展服务。

5.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1)学校体育(2)社会体育(3)竞技体育(4)体育产业及体育市场6.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人为本,体育为人的发展服务(2)坚持体育的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3)坚持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4)坚持优先发展学校体育7.新时期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1)社会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2)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稳中有升(3)体育产业初具规模(4)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8.我国体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体育事业与竞技、社会协调发展。

9.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它包括三个部分:(1)体育的组织机构(2)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与事业机构的职责、权利、利益的划分,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准则(3)各项体育管理制度。

10.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发展过程:(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辉煌成绩(2)中国体育发展进程中明显的波动性(3)中国体育历来与政治和经济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11.市场经济对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1)注重法制建设。

(2)大力发展体育市场12.国外体育法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体育的性质任务及立法目的(2)体育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3)社会体育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是各国体育立法的重要部分(4)多数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性质、管理等作了规定(5)各国体育经费一般通过多种渠道解决(6)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7)关于奖惩问题13.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领导体制改革(2)社会体育体制改革(3)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第六章社会体育1.社会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