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教学设计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教学设计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教案求经度和求地方时都是一样的步骤,先看时差(经度差),之后进行换算,把时差(经度差)换成经度差(时差),最后在判断东西,不过这里判读东西不再是东加西减,而是东经东加西减;西经东减西加(作图说明)。

所以最后这道题的答案是多少?(110°W)(过渡)这里呢,我们就学习了怎么计算地方时。

但大家想想我们每地都用自己的地方时方不方便啊,比如说杭州与北京只相差了4个经度,但它们的地方时却不尽相同,因此,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使用地方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为解决这一不便,我们引进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二、时区与区时【投影】“世界时区图”,指导学生阅读,并让学生思考“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如何推算?”(讲解)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反馈。

在黑板上作图说明时区的构成(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及范围),特别说明东、西十二区两者合并为1个时区。

【归纳】(1)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2)中时区(零时区)的划分: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自0°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3)东时区的划分:自中时区开始,向东依次划分出东一区东十二区;西时区的划分:自中时区开始,向西依次划分出西一区西十二区(4)东西十二区的划分:东、西十二区都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两者合为一个时区。

东十二区的经度范围是自172.5°E经线到180°经线,西十二区的经度范围是自172.5°W经线到180°经线。

(过渡)我们讲了时区,我们来看下区时。

【投影】“世界时区图”(讲解)所谓区时就是一定时区内的时间,那它又跟地方时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提问】由刚刚的知识我们知道,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而自西向东跨越180°就变成了前一天,所以180°就是新的一天结束的界线。

有结束就有开始,大家觉得我们新的一天通常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一天都是从0时开始,所以我们就把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当做“昨天”和“今天”的另一条界线,即0时经线。

这一条是自然界线。

大家请看课件上的日界线图。

【观察思考】0点钟是一个地方新的一天诞生的时刻,其所在的经线与作为“日界线”的180°经线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日界线”在地球上位置固定不变,始终是180°经线及附近。

---0点钟所在的经线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经度数上,其随地球转动而发生位置的变化。

【观察思考】有没有可能全球处在同一天,那时北京时间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当两条日界线重合的时候,即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位于同一天,那时北京时间为20时。

【小结】根据所学的这些,我们来归纳一下两个日界线的特点区别:【教师承转】此堂课我们已经完整的学习了两条日界线的基本知识。

那么在实际做题时我们该如何应用它的特点进行解题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例题来锻炼一下。

读右图,回答:(1)此刻A、B各是什么时刻?(2)如果A地此日是5月1日,则B、C 两地各属何日?(3)此刻分界两个日期的日界线各是哪两条经线?【学生回答】【教师讲解】(1)A:6时;B:21时。

(2)B:4月30日;C:5月1日(3)国际日界线:180°;0时经线:45°W【教师总结】学习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航海、飞机飞行时经常都会遇到有关地方时区时以及日界线的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运用这类知识,争取牢固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主要讲述的是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问题,它们与前面讲过的昼夜交替互相关联,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

(二)、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理解地方时的概念,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运算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和学生调时钟活动,让学生理解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用生活实例,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地方时和区时及日界线的计算方法二、教法阐述:选择教法的依据:根据创新教育、主体教育、成功教育三个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高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1、自主探究教学法:创设情景提出探究问题——学生实践体验引导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例如计算东十二区区时和西十二区区时时,发现两个区时的时间的特殊性从而又产生了日界线的新问题,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发展过程。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立体化。

例如船只经过日界线日期的变化。

三、学法指导:(一)、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上学期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自然地理知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认识;而且本节知识在生产、生活上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时有较大的好奇心、较强的求知欲。

(二)、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研究学习的方法2、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学习的方法3、指导学生学会读析、绘制地理图像的方法4、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圣诞节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很喜欢的节日,可是短暂的一天总是令大家意犹未尽,有的同学曾经许下这样的愿望希望自己一年能过两个圣诞节,你猜猜看,他的愿望能实现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找到答案。

2、通过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转动,让学生观察同纬度的两点哪先看到日出,得出结论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引出地方时。

通过flash动画演示地球自转俯视图,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地方时的概念,特征。

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总结规律的习惯,3、承转:我们天津(117°E)的学生当地时间8:00的时候已经来到学校上课了,你猜猜此时乌鲁木齐(88°E)的人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的地方时是多少吗?设疑,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引出地方时的计算。

从设疑的问题入手,通过教师的示意图引导,最后让学生归纳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即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间差(东“+”西“-”)4、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结果走进生活、解决疑惑资料:有一个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8.5°E)市场买进欧元,听说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可是世界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

这样他把金融市场选在了纽约(74°W),结果如愿以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师公布正确结果:(12个小时后,法兰克福的时间为21:00,市场已经闭市,而纽约的时间为15:30,市场还在开市),对又快有准的小组提出表扬。

这个过程即是对学过知识的巩固,锻炼了学生的地方时计算能力,又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并能意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学生活动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材料:1858年11月24日,英国多塞特郡法院预定上午十时开庭。

法官准时到庭,等到十时零六分,案件的原告还没有到庭。

法官就依据原告不遵守时间为理由,作出了不利于他的判决。

原告在十分钟后赶到现场,得知已判决,他推理反驳:“我是从家乡提前乘车赶来的,依据家乡车站的时钟,路途经过的时间,我深信完全没有迟到!”经过一场争论,法官只好重新判决。

针对这场争论你能想到什么?6、承转:由上面的资料我们看出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引起时间混乱,给工作、生活带来了不便,为了时间的统一全球按照统一标准划分了24个时区采用分区计时,引出区时利用多媒体图像展示24个时区的划分标准及分布情况,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中央经线及中央经线度数的规律性。

然后给出区时的定义。

7、承转:如果你从你所生活的时区来到另一个时区,你的手表该顺时针调还是逆时针调吗?该调多少?引出区时的计算通过观察时区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处区时的计算方法即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8、学生活动3 调时钟活动全班共分六组,每组课前已经布置准备好一个时钟,每个组代表一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伦敦、开罗、莫斯科、东京、纽约,时钟目前显示的都是北京时间,每个小组负责把时钟调到你所在城市的时间。

然后向全班学生公布你所在城市的时间。

让学生在动手操练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因此,这个过程,即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达到了掌握区时计算的目的。

9、特殊介绍北京时间10、小材料:介绍行政时区的几种类型,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11、巩固加深、已知伦敦的时间为2日的0:00,那么东十二区的时间和西十二区的时间分别是多少?12、引导发现问题:请你观察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时间的特点结论: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不同设疑:你能找到日期的分界线在哪吗?结论:180°经线13、由上面的问题引出日界线通过多媒体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特征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日期的变化即“东退西进”通过直观的动画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日期变化的规律。

14、解决课前设疑:过两个圣诞节的愿望可以成真吗?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学生主动回答,根据所学知识给出正确答案15、布置作业:(想一想)隋朝时,和国(今日本)派使者给隋炀帝修书一封,希望和大隋建立友好关系,可是信末处的落款却惹恼了隋炀帝,因此差点引发两国大战,后经两国使者多方劝解,才避免了这一战事,那封信的落款是“日出天子至日末天子”请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落款是否合理?你的答案将在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公布。

布置这个作业可以将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并能增添地理学习的趣味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圣诞节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到本课学习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发学习动力。

在讲述地方时、区时理论时,尽量做到表述简洁、准确、清晰,并在讲授过程中随时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动手操练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通过层层递进的难度设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