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宫内膜异位症 ppt课件

子宫内膜异位症 ppt课件

醋酸甲羟孕酮150mg/月,羟孕酮250mg /半月 ❖副反应(点滴出血、体重增加)
ppt课件
38
2.药物治疗
达那唑:假绝经疗法
❖ 20世纪70年代标准治疗药物 ❖ 合成的17a-乙炔睾丸酮衍生物 ❖ 阻断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 直接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的合成 ❖ 与靶器官性激素受体结合 ❖ 诱导内膜萎缩和闭经 ❖ 200mg,2-4次/d ❖ 副反应:雄激素作用、体重增加、肝功能损害
ppt课件
24
四、临床分期
AFS - r分期法(1985年) 部位 数目 大小 深度 粘连程度 Ⅰ期、Ⅱ期、Ⅲ期、Ⅳ期
ppt课件
26
五、临床表现★
1.症状
痛经和持续下腹痛: 继发性痛经, 进行性加重 不孕 : 解剖异常、黄体功能不足
LUFS、自身免疫反应
月经失调: 多、长、乱; 性交痛 特殊症状:肠道、膀胱、腹壁瘢痕、囊肿破裂
月经(初潮早、周期短、经量多、 经期长、痛经、经期运动)
宫腔操作 职业与文化层次 环境毒素(二恶英)
ppt课件
8
二、发病机制
1.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典、公认)
经血逆流确实存在 内膜细胞能通过输卵管
证据 且能够存活---猕猴试验
阴道闭锁、宫颈狭窄常并发EM 剖宫切口、分娩会阴切口可发病
无法 90%妇女经血逆流,只有15%发病 解释 盆腔外病灶
病人困惑 医生棘手
ppt课件
5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
南方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产科学教研室
刘木彪
ppt课件
6
一、概况★
定义: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
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5%-15% 发病年龄:生育年龄,25-45岁居多 发病相关因素
腹膜:
白色混浊灶、火焰状红色灶、腺样息肉灶、
卵巢下粘连、色素沉着灶、腹膜缺损
输卵管:
浆膜紫褐色斑点、小结节、粘连、扭曲
ppt课件
17
宫骶韧带异位灶
腹 膜 缺 损
腹膜缺损
内异灶
宫骶韧带 增粗
腹膜瘢痕、回缩
2. 镜检
子宫内膜上皮 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 内膜间质 出血(红细胞、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若临床表现和手术所见典型,镜检仅见 后两点之一即可确诊
于体腔上皮,在雌激素、炎症刺激下化生为子宫内膜
证据:不足
ppt课件
11
二、发病机制
4.免疫学说
免疫异常
EM
血清中IgG、抗子宫内膜抗体↑
腹腔中的巨噬细胞、NK细胞、Tc细胞功能↓
CD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补体等改变
提示:EM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疑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疫与EM的因果关系不明
ppt课件
12
三、病理★
ppt课件
28
五、临床表现★
2.体征
子宫后倾固定 触痛性结节(直肠子宫陷窝、宫骶韧带、
子宫后壁下段)
单侧或双侧卵巢囊实性包块、不活动 其他部位异位灶
ppt课件
29
六、诊断★
症状:继发性、进行性痛经;或伴有不孕 体征:痛性结节或宫旁不活动囊性包块
辅助检查 1.B超 2.腹腔镜检查:最佳方法,金标准
❖ 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萎缩 ❖ 痛经缓解、经量减少 ❖ 避免经血逆流 ❖ 适于有痛经、暂无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 ❖ 价廉 ❖ 对大病灶无效
ppt课件
37
2.药物治疗
高效孕激素:假孕疗法
❖ 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 ❖ 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 ❖ 诱导内膜萎缩和闭经 ❖ 甲羟孕酮20-50mg/d,醋酸炔诺酮5mg/d
35
治疗手段:期待疗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期待疗法:定期随访、对症处理、促进受孕
2.药物治疗
痛经消失
机制:药物 闭经 经血逆流停止
特点:
异位内膜萎缩退化
• 缓解疼痛有效 • 可使病灶缩小 • 治疗不孕不佳
• 停药复发率高 • 均有不良反应 • 不能长期用药
ppt课件
36
2.药物治疗
短效避孕药
确诊、分期、同时手术
3.病变活检 4. CA125:可能升高,<200ku/L,无特异性 5.抗子宫内膜抗体
ppt课件
30
七、鉴别诊断
卵巢肿瘤 盆腔炎性包块 子宫腺肌病 陈旧性宫外孕
ppt课件
33
八、预防★
防止经血逆流:纠正生殖道畸形
避免经期盆腔检查
避免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内异症:
药物避孕
妥善处理子宫切口 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恰当控制人流负压
ppt课件
34
九、治疗★
目的:减轻症状、去除病灶、促进妊娠、预防复发
原则:个体化(根据年龄、症状、病变部位
和范围、对生育要求全面考虑) 1.症状轻微者:期待疗法; 2.有生育要求:轻者先药物治疗,重者保守手术; 3.无生育要求重度患者:年轻者予保留卵巢功能手
术加激素治疗;>45岁予根治性手术
ppt课件
ppt课件
27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
特征:无排卵,但卵泡细胞黄素化,体温双相,
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但无受孕可能
依据:
❖应有的排卵期后4-10日,腹腔镜检卵巢表面未见排卵孔 ❖ 在LH高峰后2日,B超见卵泡继续生长 ❖月经周期中,腹腔液中雌、孕激素水平无突发性增高
异位内膜
卵巢激素
周期性出血、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
紫褐色斑点、小泡
紫蓝色实质结节、包块
ppt课件
13
1.巨检
卵巢型、深部结节型、腹膜型
卵巢
最多见,80%一侧、50%双侧 紫褐色斑点、小泡→巧克力囊肿→周期 出血→血液渗漏→粘连
ppt课件
14
1.巨检
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窝、子宫后壁:
紫褐色出血点、颗粒状散在结节→子宫后壁 与直肠前壁粘连→直肠子宫陷窝变浅、消失
ppt课件
9
二、发病机制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良性转移)
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组织发生EM 盆腔淋巴系统、静脉中有子宫内膜
ppt课件
10
二、发病机制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化生:在某些因素如炎症、激素、毒素的刺激下,一
种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细胞,并产生相应的生理功能
理论基础:卵巢上皮、盆腔腹膜与子宫内膜同源
盆腔沙尘 暴
ppt课件
1
“癌”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