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产空间2018.1009

农业生产空间2018.1009


林地区
园地及其他用 地区
生态保育
养殖等设施农 业
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 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耕地、 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河湖水体区
湿地保护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 面,滩地,生长芦苇的土地
园地及其他用地区 河湖水体区 生产服务区
农业种 植单元
耕地 园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水域 农村居民点
农林区
农业种 植单元
强制性 指标
基本农田区面积 耕地区面积 林地区面积
园地及其他用地 区面积
河湖水体区面积 生产服务区面积
特色产业
引导性 指标
强制性 指标
粮食产能 农用地规 模经营比

耕地等别质量 配建设施
石、泥结碎石; 道路两侧结合景观地段,500m内设置临时停车区,
便于观光停留; 加强道路两侧的生态连通性,按一定间距布置过路
管道,偏于生物通过。
02 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建筑系统
住宅建筑采用较高标准的外墙保温板,高于国际5cm 的常规标准;
建设标准; 划分农业生产空间管控单元,确定管控指标体系; 提出配套设施、交通设施、产业发展、耕地保护等的具体管控要求,为下一
步先行区非建设用地控规编制提供依据和支撑。
1.4 技术路线
全面摸排
政策解读
定规模、定模式、 定功能
01 项目概况
定布局 定管制要求
建体系 定标准
气候 用地情况
水资源 耕地质量 地质灾害
01 项目概况
深入分析现状情况; 借鉴相关先进经验; 明确三生空间对应关系,确定农业生产空间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提出先行区农业生产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与实施策略; 合理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用地布局,确定各类用地规模; 明确农业生产空间的景观、交通、建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系统和相应
打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辐射 力强的公共场地,场地距中心区距离不超过 500M,便于居民及游客歇息,;
健身设施宜结合绿地设置户外健身场地,可 设置篮球、排球及小型球场、室外器械场地、 慢跑道等。
02 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基础设施
节水灌溉 可采用滴灌施肥、带式微日贡施肥、环绕滴灌施肥、灌溉自动控制、随
人口 产业
“十九大” 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发展趋势
其他
论证分析
先 行 区 发 展 需 求
产 业上 发位 展规 案划 例要 研求 究
类 似 区 域 案 例 研 究
落实新 区总规
落实生 态规划
建制 立定 指相 标关 体要 系求
02 基础研究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现状分析 相关规划衔接 政策要求与发展趋势解析
02 研究基础
生活 空间
生产 空间
生态 空间
生活空间与承载和保障人居有关,是以提 供人类居住、消费、休闲和娱乐等为主 导功能的区域

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空

间,包括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村

生活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

主导功能的区域。


生态空间与自然本底有关,是以提供生态 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在调 节、维持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重 要作用
耕作层厚度 平均容积率 水质达标率
河道宽度 农田林网密度 滨河绿带宽度
引导性 指标
主导功能 人口规模 功能配比 粮食产能 品牌农产
品 景观风貌
控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工作内容
02 基础研究
案例研究
体系研究
具体指标
.
西 咸
杨 凌
天 府
. . .
..
交 建生 公 基 通 筑态 共 础 系 系景 设 设 统 统观 施 施
02 基础研究
02 基础研究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现状分析 相关规划衔接 政策要求与发展趋势解析
• 气候 • 用地情况 • 水资源 • 耕地质量 • 地质灾害 • 人口 • 产业
2.2 现状分析
2.2.1 气候
02 基础研究
先行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春旱、夏涝、秋燥、冬干”之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3.5 ℃,平均降雨量55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71天,日照2678.9 h, 平均风速2.9 m/s。
全年平均气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温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均最高温 4 7 13 22 27 32 32 31 27
21
13
6
32
(℃)
日均最低温 -5 -2 4
11 17 21 23
22 17
11
4
-2
-5
(℃)
平均降水总 6 10 15 31 50 82 204 162 63
服 健 公农灌排 务 身 共业溉水 设 设 场设设设 施 施 地施施施
. . . .
.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交通系统
农林区村级道路可配置为双向两车道,道路宽度不 小于6米,应设置自行车道,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 间应设置绿化分隔带;
农林区内机耕路设置为有会车区的单车道; 田间道、生产路控制在3m以内,材料选用水泥、条
如何有效 管控?
如何精准 管控?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3 农业生产空间管控体系研究
案例借鉴
城市
管控体系
具体做法
广州市
杭州市
成都市 西咸新

建立了“行政区-功能单 元-规划管理单元”3个层 次的管控体系
根据不同用地管制类型, 实施不同的控制指标。如 在农田保护区中构建农田 保护率、保护面积和水土 流失率等特色控制指标
在耕地中建设林网、块状林区,作为田园生 态景观的生态板块和生态廊道,农林区内整 体绿化率大于95%;
严格控制防护林带的宽度,农林区内干道两 侧林带宽度不小于60m,机耕路两侧林带可 灵活设置。
02 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宜分散布置,保证就近可达与 均好性,平均辐射区域控制在300M内;
农业生产空间
(非建设用地)
为什么要开展农业生产空间的管控体系研究? 建设用地的管控措施和手段相对比较成熟,但对非建设用地的 管控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农业生产空间从本质上说属于非建 设用地,所以借鉴先进城市和地区对非建设用地管控的实践经 验,对先行区农业生产空间管控体系进行研究。
02 基础研究
如何实施 管控?
平均建筑密度不超过26%; 公共建筑提高建设的质量效率,降低能源和资源消
耗,实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02 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
2.1.4 农业生产空间建设标准研究
生态景观
农业空间内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绿地系统,包 括农田、林地、湿地、水体等,形成块状、 带状与环状相结合的绿化网络,;
01 项目概况
山东新旧动能 转换重大工程
实施规划
携河 发展 规划
总体 规划
土地利 用总体 规划
...
综合交 通规划
生态空 间规划
绿色市 政规划
......
公服设 施规划
生态
农业生
生态
景观
产空间
水系
生态 湿地
绿地 系统
......
专题支撑 专项规划
控规
城市 设计
修建性详 细规划
....
1.3 工作要求
36
20
8
651
量(mm)
2.2 现状分析
2.2.2 用地情况
耕地
现状耕地448平方公里,占比61.18%; 主要分布于太平、孙耿、回河以及大桥、崔寨的 北部。
单位:公顷
02 基础研究
2.2 现状分析
2.2.2 用地情况
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313平方公里,占比42.69%; 主要分布于太平、孙耿、济阳、回河以及大桥北 部、崔寨西部。
参考控规图则,通过控制 图则的方式,明确了用地 性质、可兼容用地性质、 建设用地控制等指标体系
从三方面五项内容建立了 “三类五项”指标管理体 系
对非建设用地管控体系设立定量、定性、定位的专项控制要求, 三个层级划分与总规层级相衔接,并与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和权 限划分一致。行政区以乡级行政区为单元,功能单元对生活居 住、生态休闲、农业设施等制定管控规则,规划管理单元分解 落实功能区单元所提指标要求,并衔接控规单元汇总各规划管 理单元成果。
总规层面,控制土地用地和面积指标,建立控制与保护的指标 体系,对生态保护区,建立绿化(地)率、生物多样性等控制 指标;对农田保护区建立保护面积、农田保护率、水土流失率 等控制指标
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水体控制面积、生产绿地控制面积、生 态绿地控制面积、公园绿地控制面积、防护绿地控制面积、建 设用地控制、可兼容用地性质
02 基础研究
耕地区
粮食种植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 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 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滩涂。
基本农田区
高产良田
耕地中具有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土地,具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 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