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学习法

系统学习法

所谓系统学习法,是指把所学内容当成是一个系统看待,力求从大方向出发指导学习,这样,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不是按部就班按章节行进,而是先模糊概括,再逐渐在大框架下逐步明晰细节、完善结构、针对缺陷和不足专攻的学习方法。

一、系统学习法的层次系统学习法有四种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1、树状结构。

最初,树状结构从大轮廓理顺。

这可以看书的目录。

其次,是心中有了这种轮廓,对书本以最快速度阅读。

自己在心中找出脉络,归纳总结重点,有所取舍。

大轮廓,即第一层分支(章)了解以后,可以理第二层分支(节)。

掌握的标准是能够离开书本不杂不漏地口头复述。

对于课本或应试复习,第三层分支一般是指每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定义、特点和状态描述、另外形态、适用范围、来由和出处、引申和发展、分支、作用、交叉归属、历史和方向这几个方面。

在看书、理关系的时候就要不断地提问自己这些问题,为自己找到答案。

如果这些方面在教材上讲的不具体不全面,可以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相关的材料,和同学探讨,也可以询问老师和经验丰富的人。

经常回忆轮廓甚至整一棵树,发现有含糊、不明确的部分要尽快翻阅教材或相关资料,在模糊处再看一次。

掌握的标准是能够清晰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初学者可参照课本的目录,理顺关系。

系统学习法用得熟练以后,应该是自己归纳总结出树状结构。

2、网状联系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有这种观念:任何学习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而任何出题都不过是这些关系的形式转化(变形)、叠加而已。

因此第一步就是找出各部分间的直接联系,把网络结构初步地建立起来。

但是有些部分和其他部分并不一定能够建立直接的联系,那么还需要发掘第二层、第三层关系。

要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综合运用。

要在这过程中学会给自己出题,或者出题给别人做。

讲究出题的水准。

这个阶段掌握的标准是能够把大的网络通过适当的语言充分地表述出来,能够让别人通过你的叙述听懂这些关系。

3、由点及面由于各部分间存在着联系,由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拉起树状结构。

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是中心,都可以是基础,都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散开,让其他部分为其服务。

这已经是游刃有余的境界。

4、包容引入其他学科,或生活实践。

这样,学习一门学科可以提高其他学科]的认识和境界。

在我们碰到一个学习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力图将它统一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中。

分析以上三种层次,其实不过是将学习内容清晰化,找出种种特征,共性和外界关系的接口,从而在邻近的知识域中与自己熟悉的内容结合,并启发思维,拓展认识空间。

以火把的更多加入照亮更广阔的空间。

黑暗中,智慧和希望就是光明。

学科之间并不是割裂的。

教育中把他们区分只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到他们,了解他们,不被复杂的联系蒙住眼睛、理不出头绪。

但它们本身就是社会的各方面,甚至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角。

它们能够结合,是理论的必然,如果能够结合,我们将会迅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可以说是“悟”,在“知”和“行”的基础上让人豁然开朗。

这样学到的东西,是真正自己的东西,谁都抢不去。

哪怕会有遗忘,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捡起。

所谓层次,是针对境界来说的,因为我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境界的提高,只不过是看量变有没有积累到质变而已。

在还没有真正掌握系统学习法的时候,可以简单地把层次理解为步骤。

按照这几种步骤来学。

我们可以看到,前两个层次可以归类为认知层次。

如果能清晰认知,细致关联,要应付并考好各类考试是不成问题的。

后两个层次更多的是知识的组织和再造,可以归类为认识创新。

这不但是要懂得,更多地是要思考,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都存在着发展需求。

人对发展的放弃,并不是由于他不想发展,而是他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

如果给他以比较殷实的基础,他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

他会追求自我实现。

系统学习法就是为了最快、最有效地结构这一基础。

我们没有必要在开始的时候强调后两个层次。

等前两个层次都比较出色地达到以后,人自然而然地会从认识的限制中跳出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这时稍加指点,就会愉悦于后两个层次豁然开朗的光明境界,渐渐凝聚自觉、系统认知的动力。

二、系统认识的要素系统认识有整体、部分、关系、发展等要素。

系统学习是要把学习对象当成是一个整体。

先从整体来把握学习对象。

即“看山是山”。

再把对象合理分解,认识各部分的特点,寻找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弄清具体关系和来龙去脉。

即“看山不是山,是泥土、一块块岩石、树木、一株株花草……”。

然后按照整体轮廓整合这些部分,特别是相互之间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从宏观角度把握量与度,特别要关注质变的临界点。

即“看山仍是山”。

系统学习就是在整体与部分间积极相互转换的过程。

每一次转换,都意味着一次提高。

1、整体系统认识的整体要素是要求学习者具有整体感和完整意识。

系统学习法最讲究的就是整体把握。

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先以最快的速度在心里建立所学内容的轮廓。

在轮廓形成以后拆分成各小部分进行分析、比较和引申。

对于细节,也应该尽可能地组块,把小刺激联合成大刺激,从意群把握。

举个例子,我们要以“中国”这个词,而不是“中”和“国”两个字记住这个意群,然后与“美国”“尼加拉瓜”等联系区分;我们要记住“新中国”这一整体而不是“新”+“中国”,并且与“旧社会”比较。

整个句子、整段话、整篇文章、甚至整个类别系统都可以如法炮制。

我们在文章、对话中要获得的是一个完整的意群,而不是支零破碎的片断,这个整体越大,就越容易识别和记忆。

整体感的获得是有方法的。

有几种有段和途径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整体感。

一般我最常用的的是视觉印照和快速阅读。

视觉印照是指尽量的一次性地将所要认知的事物印照在脑里,哪怕仅仅是大致形体,没有细节。

系统学习法强调快速阅读。

因为只有速度足够快才能够在心里有轮廓感。

也许最初是蜻蜓点水,但心里有了个框架结构就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被进展太慢而困惑。

整体感是可以培养的。

整体感的培养一般从……方面着手。

整体感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步骤:整体感培养的注意事项:宁可模糊,也要全局;宁可缺失,力求总括。

2、部分认识是可以分解的。

由大到小、化整为零。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都可以将其简单或繁复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

认识是需要分解的。

认识的分解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性,尽可能地从每一个细节去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适当地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分解是学习有效性提高的途径之一。

将整体化成部分的过程就是画出“体系树”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并不能非常有效地把部分分离出来,体系树并不能画得很好,但这并不重要。

因为体系树是在不断调整的,随着认识的加深,体系树会越来越优化。

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强调体系树的合理性、有效性正是考虑到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一开始的求全责备并不利于认识的发展。

系统学习法也强调细节。

但那是在整体把控下的细节。

这意味着要顺着枝干摸到叶子,而不是单纯为了叶子而摸叶子。

积累是系统学习法对部分的要求。

不需要大的成功,只需要保证每天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积少成多,最后的结果总能够让人瞠目结舌。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成功都是很遥远的。

人如果都是将时间放在等待机遇上,那往往会一事无成。

只要我们认识到长城是靠一块块石头、一筐筐泥土堆成的,一座宫殿也是一砖一石一木一瓦的杰作,就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只要认真做好规划,将树状结构不断充实完善,我们就是以触手可及的小事来逐渐实现梦想。

各部分需要组织。

将部分组织起来就是将部分归于整体。

在一个方向上,前进一步,就是接近成功一步,就是成功,就是欢喜。

将各种条件都准备好,将各种工序都做到位,人就能够成功。

而积累在于系统学习法,就是将各种知识点都放在妥善的位置,都挂在体系树上,优化体系树的结构以突出各知识点的存在,要能够时刻感受及回忆起它们。

胸有成竹,不仅仅是有着一根竹子的感觉和大致影像,还要有每根竹节、每张竹叶、每条竹枝的感觉和把握,这样才能够有形神的准确表达。

3、关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只有将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才能够确立其自身。

认识更是这样。

孤立的认识是没有意义的。

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必须要更多地了解它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任何一道问题的提出,都是关系整合的代表。

在我看来,关系比知识点本身更重要,因为那更复杂,更难。

4、发展任何一个体系树形成以后,不要以为它就是定型了,不会发展了。

随着事物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应该及时地强化主要关系,进行体系树的重组和优化。

这样人的认识才能够发展。

任何一棵树都是成长的。

不断更新、变化、新陈代谢,才是生命力的所在。

不但是知识点的增减,更是关系的获得。

三、系统学习的操作理念1、简单的是最好的信心难度降低简化Gopla认为,学一点是一点,得到一些是一些,这总比恐惧了逃避要好得多。

用两个小时快速地看完一本书,哪怕这个领域并不熟悉、完全陌生,理解的仅仅是20%,那也是20%,在这么短短的时间里能得到这些知识,比将这些时间放在自责和找办法脱身要有效得多。

等整体感建立起来,体系树渐渐成型以后,再对不懂的部分各个击破。

2、尽可能减少无效重复系统学习法更象是一个补缺的方法。

不懂,或者认识模糊就是“缺”,必须要将其及时补足。

特别是框架已经搭好,需要为里面填充内容的时候。

系统学习法的关键不在“学到了什么”,而是“还有什么没学好”,把精力和时间放在还没学好的部分。

这种自觉的补缺的意识或动力,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培养、不断强化的完整意识。

3、时时提问自己系统学习法要求学习者不断反思,不断向自己提问:这讲的是什么,由来,如何证明,与其他部分关系,对自己有什么用。

也可以以此揣测该知识点会怎么样出题。

提问自己能够防止跑题,减少自己开小差的时间和机会。

这种主动的学习,效果也会更明显。

4、自我超越要有自我超越的信心和勇气。

今天就是要与昨天不同。

系统学习的理念可以从一本书、一项专题、一个学科拓展开来,变成一个人对自己所学所知结构的完善,学一个领域的知识可以提高在其他领域的能力和悟性。

不过这样要求人对自己很了解,并高度自觉,不经过特别训练,对于一般人是有点难做到。

事实上系统学习法常可以用做应急冲刺的最好学习方法。

系统学习法是素质学习的方法。

要有种超越的精神来维系进取。

即使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已经很好,也还要更好,并且相信自己能更好。

这就要分析原学东西的长处和短处,吸取精华,找出缺陷并思考对策。

整体,就是一切的一。

系统学习法强调以不变应万变。

只要一条路铺通,就强化一种思维方法,并以此举一反三。

我反对题海战术。

虽然需要一定的问题解决强化训练把思维方法固化,但是大多数人陷入到题目中,反而忽略了解题的真义。

人不能只会简单解决自己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人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即解决从来都没有碰到过的问题。

这才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

系统学习法只适合自觉学习、自觉提高自我的人。

那些无心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系统学习法的精髓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