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保局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环保局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市环保局
2012年6月
今年上半年,全市环保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总结起来,主要是“四个三”。

一、开展了三项行动
1、开展了污染减排问题大整改行动。

2、开展了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行动。

以全国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行动为抓手,开展了保障群众健康系列专项行动,重点检查了涉及饮用水源、重金属污染、危险废物的企业,共检查各类重点企业66家,督促存在安全隐患的25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整改,其中责令停产整治5家、立案处罚2家。

最近,我们又对全市存在安全风险的企业进行了排查,确定了60多家重点监控企业,计划开展安全大检查行动,保证环境安全。

3、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一方面,认真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

今年,共争取部省农村环境整治项目8个,国家总投资4600万元,其中2011年底确定今年实施的项目3个,2010年后续治理项目2个、2012年安排的项目3个,目前所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其中5个项目将于6月底、7月初验收,2012年的3个项目已经启动,将于12月底完成。


一方面,认真抓好集中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与市畜牧水产局制定了《集中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待市政府研究通过后实施,拟在全市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企业,逐步关闭;对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企业,限期整改达标并限制发展,不再新建;鼓励畜禽养殖业向适度养殖区集中。

目前,已对全市纳入污染减排范围的88家集中畜禽养殖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各企业都在制定完善整治方案,部分已经启动治污设施建设,已有1家完成整改并通过验收。

二、推进了三项建设
法治常德建设、廉洁常德建设、满意政府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我们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分别以不同的着力点推进。

1、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重点,推进法治环保建设。

作为一个执法部门,推进法治建设,最突出的就是严格执法。

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对于恶意破坏环境、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行为,坚持从严从重查处,维护环保法律的严肃性。

今年上半年,共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0多家。

最近,又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68家重点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整改期满后仍不能到位的,将及时启动法律程序进行处罚。

同时,注重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根据实际重新修订了权
力运行制度,对近几年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对环保部门涉及的执法行为,都明确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所有执法程序全部上网公布。

在实际工作上严格按规矩、依程序办理,坚持公开执法,自觉接受企业和群众的监督。

2、以规范环保权力运行为重点,推进廉洁环保建设。

在抓好党风廉政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以廉政机制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一是根据实际重新修订了权力运行制度。

对涉及企业的检查行为进行了严格界定,对涉及面广、应用频繁、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裁量幅度较大的罚款项目进行界定,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

二是认真执行环保执法集体研究审查制度。

在项目环评审批方面,坚持专业部门环评、专家联合评审、审批部门严格把关、征求公众意见、局务会议集体研究决策的审批程序;在项目资金申报和分配方面,对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严格根据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重要性、合规性进行论证、打分,按得分高低排队,最后上局务会决定上报;在排污费征收方面,严格按照收费流程、依据和标准,实行集体办公、公开核定,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三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我们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以及市相关部门中聘请了20名行风监督员,专门监督环保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形象。

3、以优化环保服务为重点,推进满意环保建设。

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一是简政放权。

出台了简政放权的具体方案,将常德经开区、西洞庭食品工业园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将各区县市经济开发区(园区)的环保审批权限,由投资额1000万元以下提高到了2000万元以下,扩大了一倍;属于市级审批的项目中,将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社会服务类项目,全部委托县级审批,包括房地产开发、餐饮娱乐、批发零售、旅馆、办公楼、停车场、城市园林绿化、环境综合整治、体育场馆、学校等。

二是审批提速。

实际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50%以上,对于涉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项目,特别是纳入全市重点工程的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在保证环评质量的前提下加速审批,基本做到随到随批。

三是跟踪服务。

对需要到省级审批的重大项目,派专人跟踪指导、全程服务,尽力为城市建设争取时间、节约成本。

在服务群众方面,全力抓好环境投诉处理,上半年共受理群众环境信访投诉409起,处理率达到了100%,较好地维护了群众合法环境权益。

同时,抓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共承办14件,满意率达到了100%。

三、形成了三项机制
1、出台了《噪声污染防治管理通告》。

针对群众投诉的环境热点问题,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起草了《全市噪声污染防
治管理通告》,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拟推行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噪声污染监管,缓解噪声污染扰民的现状。

《通告》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目前正在办文过程中。

2、起草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办法。

根据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处去的现状,我们一是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目前全市各生活污水处理厂日产生污泥100吨左右。

二是制定了近期处置方案。

经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卢武福亲自调度,确定了临时处置办法,送往创元电厂掺煤焚烧。

三是制定了长期处置方案。

计划引进一家专业处置污泥的公司,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开展污泥无害化处置。

整个方案已完成,待市政府研究确定后实施。

3、起草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准备在全市开展机动车环境标志管理工作,计划在全市新建9条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将环保检测达标作为交警部门车辆年检合格的前置条件,并发放机动车尾气检测标志,限制“黄标车”上路通行、强制淘汰老旧车辆。

目前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初稿已经形成,待全省《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方案》正式出台后,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交市政府研究执行。

四、强化了三项基础
1、强化了环保能力建设。

在基础建设方面,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新
招聘了16名事业人员,补充了“新鲜血液”;对中层骨干进行了轮岗竞岗,调动了干部积极性。

2、强化了项目准入把关。

进一步加大环保审批把关力度,严格根据产业和环保政策,以及全市环境容量审批项目。

上半年市本级共审批各类项目54个,否决不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5个。

3、强化了环保宣传教育。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世纪行活动,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共发放环境保护知识读本近3000册、各类环保宣传资料1万多份,张贴宣传挂画3000多张,布置流动宣传牌500多块,组织群众文艺汇演40多场,接受群众环保咨询300余人次。

同时,联合常德日报、常德电视台、常德政府网等市内6家主要新闻媒体,开展了为期5天的环保新闻集中采访活动,对各地环保工作经验进行推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曝光。

共刊(播)发各类环保新闻稿件50多篇,曝光环保问题3个。

下半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