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撰写要求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内容主要介绍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概念。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开始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历史发展、学科构成、知识结构等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本课程通过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结课。
以下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的相关要求及参考题目,请各位同学按要求高质量按时完成。
一、参考题目论文选题题目自拟,以下是可供大家选择的一些参考选题(也可自己另拟题目),内容必须与土木工程相关,可以结合自己后期专业方向撰写。
每个同学的论文题目不能相同,内容不能雷同。
1、对土木工程的基本认识2、从我国当前土木工程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成就看土木工程未来发展3、对土木工程子项目(如招标、设计、施工、管理、材料选择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认识4、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5、对土木工程发展史的理解与认识(包括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等)6、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7、地下工程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对土木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认识9、对各类土木工程结构物(如建筑、道路、桥梁、机场、港口、隧道、水利工程)等构造特点的认识10、谈谈身边的土木工程建筑物(校园里面的,家乡的)的特点11、中国的国内形势与土木工程发展13、结合自身专业,可以从工程管理、工程保险、工程营销等方面谈谈对土木工程的认识二、论文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论文封面,格式见附录1“论文封面样式”。
3、论文要求内容详实、层次清楚;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侧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严禁在网上下载或原文抄袭他人文章。
4、请按照论文标准格式撰写,要求要有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引言、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
具体样式请参阅附录2“样稿”。
5、论文排版要求:(1)论文一律要使用A4纸打印;(2)字间距设置为“标准”;(3)段落设置为“单倍行间距”;(4)字号设置为:a) 标题:宋体二号加粗;b) 作者信息:宋体小四号粗;c) 摘要、关键词:宋体小四号d) 正文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e) 正文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f)其余汉字均为宋体小四号:g)正文中所有非汉字均为Times New Roman 体;(5)页边距:上 2.54cm 下 2.54cm 左 3.00cm 右 2.00cm(6)页眉:1.50cm 页脚:1.75cm,页码置于右下三、论文完成时间各班学习委员以班为单位收齐后,按学号顺序排整齐,土木1-4班交给范凯函,土木5-8班交给罗明镜,土木9-12班交给栗书朋,土木13-17班交给张磊。
大家抓紧实践中做,具体的上交老师时间,王院长会通知。
四、附录1、论文封面;2、论文排版模板。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概论》结课论文题目: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学生:娄高峰专业班级:土木2013-13班学号: 311307001315 指导教师:王辉时间: 2014年12月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娄高峰土木工程13-13班 311307001315摘要:文拟从城市地下空间的几个方面,根据课本,实际工作经验以及长辈的交流中学习到的一点粗浅认识来谈谈城市地下空间未来的开发与利用前景。
关键词:地下空间;地铁规划;资源利用;现代社会城市化已经变得十分拥挤,土地不断被占用,空气污染在加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战争与自然灾害等,这一切都构成了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威胁。
城市地面空间及上空被高层建筑和高架路挤占,给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威胁,开发地下空间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土地紧缺的有效途径。
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是位人类活动创造更美好、更有意义的生存环境,通过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来提高生活质量。
城市地下空间的简单概述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层是有形形色色的影响因素组成的。
这些因素必须从结构中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其自身意义,它们也处于不断变化中,永恒不练的关系结构是不存在的。
系统性原则指导下的城市空间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不断地发展能适应这个有机体各方面的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人。
随着两者关系的更加紧密,空间不断演化、更新。
因此,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随着各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要求协调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保持人口、环境、经济资源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包括城市生态环境的改造,旧城改造与资源利用,城市生活空间以及交通功能组织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的之一,正是从强调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持续性出发,使社会与城市的发展循序渐进,创造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与中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相称的。
1. 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体现设计结合自然环境,环境建设应体现地方特色和结合当地的气候,材料与能源,保持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国内外一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践中对城市公园、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2. 社会文化的持续发展城市是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的人居环境,需要保持具有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城市人工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的文化因素是在对历史建筑实行保护与再利用,保持社区结构和文化的多样性的基础上,使环境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满足人民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要求,使社会文化得以持续发展。
3. 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旧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可以作为潜在的资源和存储的资源。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采取措施,合理分配空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的环境和设施,可以节约资源,同时保持城市历史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方的时代,知识经济对社会结构,人性的发展以及声场生活交往方式等方面来影;城市的居住生产交通和影响这些传统物质的功能,以及服务管理等非物质功能都将随之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的发展趋势———城市功能的转变带来了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变化,体现在工作场所,居住空间形态,公共设施和城市空间结构几个方面。
总之,知识经济的发展给城市空间领域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各组织部门之间交流的加强,使空间系统的决策、规划能符合多方面综合要求而更具有可操作性等。
当然,知识经济对城市空间与人的面对面的交流,造成公共生活的衰退等。
而对城市空间进行立体化开发是一条可行而且有效的途径。
其中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已被证明是解决城市矛盾,改善城市环境、改进城市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立体化开发意味着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上发展,在垂直方向上又包括向高空和地下发展两个方面。
随着城市人口的稠密,我们不仅要努力经营社会公共空间,还要努力争取生态空间,并且不仅要争取地上空间,还要争取地下空间、水上空间。
因此,要想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十分重要,其必要性也显而易见。
一个项目的进度般寒冷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历时最长、波动最大的为中期即施工期。
这也是本人经历最多的一个阶段。
城市地下空间目前的问题1. 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意义是什么?城市化的快速粗放发展的一大恶果是正在中国城市中心形成的“城市综合征”。
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是其集中表现。
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环节城市交通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更具解决“城市综合征”,的有效途径。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原因?工业革命时期到现在全球环境污染破坏严重,臭氧层逐年缩小,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土地不断被占用,空气污染在加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跟定资源也在逐渐缩小,给人类生存中欧成极大的威胁,为使这些现象得到化解并逐步得到解决,因此提出了可耻学发展战略。
3.地替他开发和利用的意义是什么?目前,地面公共交通的拥挤,对环境的我然及交通事故等给社会带来了十分突出的矛盾。
地铁的建造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矛盾。
它不仅可以节约地面空间,同时绝有安全可靠性、速度快、省时、准时、全立交。
极大地降低交通事故,使大气环境得到改善等优越性。
4.地下空间开发的复杂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在规划地铁的准备工作时①拟规划地段的地形图、城市规划图、规划红线位显示及红线宽度、道路及建筑规划模式②规划地段内的地下水状况,主要是附近建筑的基础资料,地下观望资料(电、水、煤气位置标高等),已建地下建筑状况(性质、形式及标高等)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包括土质状况、地下水、深度、图的物理学性质等④自然气候状况,如:风力、风向、风雪分布,地震烈度及洪水等⑤其他资料,如河床、坡度,重要保护性建筑,古文物,古树等⑥地铁线路的防护等级、基本要求防火等级等资料⑦调查预测近期和远期列车编组的车辆数,由近期、远期客流量和车辆空员数确定5.怎样保证地下空间开发的持续发展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修建地下商业街、停车场、地下铁道、交通隧道及大型地下综合体,并结合城市广场,修建绿地、下沉式广场等都应当又规划,有序地开发利用。
6.地铁规划的原则和内容是什么?(1)输送量预测:设定对象范围,将调查目的划分成小区,设定夜间和昼间人口,也侧就业,从业和就学,入学入口,预测通勤、通学的OD交通量,预测高峰时的需要,最后设定作为对象的地铁网络(2)推算各个地铁车站的乘车人数:车站圈域的人口及其乘车率,从相接近的交通工具转移的人数,新设路线对沿线的开发效果,人口的自然和机械增长,其后,从各站乘车人数计算出各站相互出发到站的人数,并按流量分裂整理,计算一天内各站间通过人数,在此基础上,可以输送能力进行规划(3)地铁网规划原则:①贯穿城市中心区,分散和力求设换乘点并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②尽量沿交通主干道设置③加强城市周围主要地区与城市中心区、城市业务地区、对外交通终端、城市副中心的联系④避免与地面路网规划过分重合⑤与城市未来发展相适应7.地下步行街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1)以地铁站为节点(2)以地下商业为中心(3)力求便捷(4)环境舒适宜人(5)经济实用明8.地下工程施工的方法有哪些?新奥法、长大隧道机械化施工、钻爆施工、盾构施工、浅埋矿山法、沉管法、明挖法参考文献[1] 万铁杰.土木工程建设概论[J].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 王学增.地铁规划[J].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3] 凌新星.岩土工程概论[J].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4] 尹祥超.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与前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