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要连贯》核心素养教案2(第2课时)

《语言要连贯》核心素养教案2(第2课时)

写作
语言要连贯
第2课时
一、交流分享“‘一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作素材”表格的内容预设1:
预设2:
预设3:
二、明确要求,尝试写作
1.出示写作要求。

(1)利用已准备的素材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片段作文。

(2)交代做了何事。

(3)把做事的过程写出来,并写清楚做事的顺序。

(4)能运用关联词、提示语、过渡句等,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5)写出“我”在做事过程中的感受。

2.学生尝试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赏评习作,交流互动
1.学生同桌之间根据评价量表,互赏互评习作。

评价量表
设计意图
评价量表是学生之间互赏互评的抓手,有了它,此环节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2.出示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赏析与评价。

还记得那节令人难忘的美术课,美术老师教我们剪“双喜”。

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剪“双喜”的由来,随后,便给我们边讲步骤边示范如何剪。

轮到我们实践了。

我认真地看了看课件上指引的方法,脑海中回忆了一遍老师刚才示范的步骤,于是我怀着兴奋的、跃跃欲试的心情开始剪“双喜”了。

首先,我将一张正方形的红纸向右对折两次,折成长条形。

接着便到了我觉得最难的画“喜字的一半”图案的步骤。

我不敢马虎地徒手画:一手握笔,一手拿着直尺,小心翼翼地在长条纸上画着笔直的一横一竖,一个又一个规整的长方形。

但因为一开始时我没丈量好位置,画着画着,我发现纸条不够画完整个图案。

我只好擦掉重来,这一次,我把长纸条分成了四等份,这样就能确保每一部分图案的位置了。

我画线的动作十分谨慎,生怕哪一笔画错就前功尽弃。

这时,老师说道:“为了让‘双喜’更生动好看,大家可以尝试把半个‘口’字的部分画成半个心形,再把心形中间挖空。

”哦,原来有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对剪纸进行一些艺术化的处理!我边听边照做。

整个“喜字的一半”图案画完了之后,我又修改了两处自己不太满意的地方。

然后就是剪裁了。

这时老师又和蔼地提示道:“同学们要捏紧纸条来剪,不然‘双喜’会歪。

”我紧紧地捏住纸条,慢慢地,仔细地用剪刀“咔擦”“咔擦”地沿着“喜字的一半”来剪裁,一刀、两刀、三刀……终于剪好了。

这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

我慢慢地把我的“双喜”展开。

成功了!一个大大的红紅的有着四个线条优美的心形的“双喜”映入了我的眼帘。

评价量表
化的处理;我
的心情十分激

不少于400字/ / ☆☆☆/
3.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用优秀习作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与评价,既可以帮助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本次习作的重点,又可以为写作水平较弱的学生指引修改的方向,提供学习与借鉴的样本。

四、课后完善习作
提示:给片段作文加一个含有总起句的开头和一个含有总结句的结尾;给习作拟一个题目。

设计意图
加一个含有总起句的开头和一个含有总结句的结尾,也是训练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并注意语言表达连贯的好办法。

板书设计
写作:语言要连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