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成就:
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文革”时期:科技事业受挫、科研工作瘫痪、科技差距拉大 3、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②科技体制改革、全国科学大会;
(1)措施: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③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实施科技规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等
(2)成就: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空间技术领域:
(2)运载火箭领域:
(3)信息技术领域: (4)生物工程领域
(3)意义:增强了综合国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正确认识
科技、文化、教育的兴衰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息息相 关,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相辅相成。
新中国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密 不可分。
①确定新型教育制度,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1)措施: ②确定人民的教育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 ③刘少奇倡导实行“两种教育制度”。
1965年,初步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成就:
2、“文革”时期: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①全国大中学校招生停顿; 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基础教育受冲击;1968-1977年
利:知识青年了解农村、农民,劳动锻炼增强了体质; 弊:耽误学习,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影响了全民
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措施:①1977年恢复高考;
②形成尊师重教之风; ③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④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芭蕾舞剧
《虎山》 《海港》
《奇袭白虎团》
《龙江颂》 《平原作战》 《杜鹃山》
3、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文化复苏
(1)措施: 恢复“双百”方针,提出“二为”方向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成就:文化事业逐步复苏。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
科技发展
合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建国初期:文化繁荣 (1)措施: 提出“双百”方针: 1956年4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成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①文学创作繁荣,涌现一批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②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2、“文革”时期:文化凋零 (1)“文革”导火线: (2)文化事业遭到破坏: “破四旧”;文化形式单一。
⑤实行“依法治教”:1986年《义务教育法》等;
(2)成就:实现“双基”;
优化教育结构;
成人教育成绩显著;
高等教育体系形成。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建国初期:科研起步 (1)措施: ①建立科研领导和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②建立一支科技人才队伍;
③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1958年,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1)国防科技领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医学和农业科技领域: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内容的处理 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 内容 建国初 文革期间 改革开放以来 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 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 措施 成就 措施 成就 措施 成就 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 2、整合与拓展 文化事业 的矛盾。 知识内容 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 教育事业 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