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主备:审核:教材分析:这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识字韵文,《识字1》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全文共12 个词语,分为四组,每一横行又从“气象” 、“草木”、“动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
课文田字格中的范字,是本课要求学生学会的9 个生字,标在田字格上方的是要学生认识的 4 个偏旁。
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诵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学习目标:1.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朗读词串,积累词汇。
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9 个,绿线内的个3 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 个偏旁。
3.通过诵读,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识字、写字;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学习时间:2 课时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树、梨、杏” 3 个生字,认识“木”字偏旁。
掌握“春” 、“谷”、“布”的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3.把图画上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自主导学:1.根据拼音诵读韵文,做到读准字音,朗读流利。
2.想一想文中的事物你都知道吗?不知道的查查资料。
3.根据笔顺表书空生字。
学习过程:一、音乐激趣,进入春天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猜猜,这是什么歌曲?2.对!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在哪里呢?3.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习《识字1》。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音乐,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1•让我们来认识这些词语吧!看看图,自己读读词•自由读词串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读这12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1)他们都是介绍春天的。
出示春天。
学习“春天”:重点指导“春”,记忆字形,突出日字旁。
2)说一说每组词语与春天有什么关系?归类。
第一行词语说明春天气候的特点;第二、三行词语是标志春天到来的植物和动物;第四行介绍了春天里果树开的花。
3.学习:春天、春风、春雨春风姐姐是怎么样吹得呢?谁来当一当,表演一下。
出示课件:柔柔的风伴随着怎样的春雨?(细细、绵绵)板书:春雨像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 ,又像 __________________ 。
(1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描写春雨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读出春天风雨的轻柔吗?有感情读一读词。
4.学习:柳树、小草、嫩芽柳树(1)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着大地万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2 )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和小草在干什么?真像什么?嫩芽(1)嫩芽可小了,它们藏在哪里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读读。
(2 )还有一些春天的小信使,也给我们送来春的消息。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谁知道它为什么又叫“布谷”?播放声音,图片(强调捉虫)5.学习:梨花、杏花、桃花(1)白的像什么?杏花什么颜色?(2)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到哪个词?鲜花真美啊!只有你们的笑脸能和它比美啦,朗读词。
(设计意图:复习音节,为学习本文做好铺垫。
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读准字音,这为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识字、学词,并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力求达到识用结合,学以致用。
)三、练读课文感受春天1.看到这幅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做什么?你想对春姑娘说什么呢?请你把对春姑娘的赞美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请小朋友一边诵读词语,一边看图上的景物,想象:春天到了,春风柔柔地吹,春雨细细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布谷鸟唱着春天的歌,蜜蜂在花海中忙着采蜜……小朋友兴高采烈地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诵读词串,不要一个词一停顿地读,也不能读成了顺口溜。
读的时候,速度要适中,节奏要明快,读出韵味来。
多读几遍,把词语记下来,你的词汇就更丰富了。
教师范读。
2.纠正字音,巡视指导。
3.指名读、小组读。
同桌互读。
4.读全文。
5.课件提供填空,把学过的生字词填入括号里。
春天来了,()轻轻地吹,()淅淅地下。
柳树()了,小草()了。
()、()、()都开放了,()在花丛中采蜜。
()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真美啊!(设计意图:能借助拼音读通顺诗句,读通、读顺课文,最后以朗读课文达到要求者过关。
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呆读傻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
)四、学习偏旁,写字指导。
1.指名读。
2.学习偏旁:日字旁、木字旁、草字头、巾字底。
出示生字:树、梨、杏,认识“木” 字旁。
木字旁、草字头的字还有哪些?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木字旁” 的字多与树木有关。
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
书空生字。
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重点指导“树、梨、杏”三个“木”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重点反馈“树” “梨”的笔顺。
教师重点点拨并范写“树” “梨”。
当堂练习: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巩固延伸:1.有关春天的词语可多了,找一找还有哪些带有“春”的词语。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也用简单的词语写下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会读会写会用三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剩余生字,朗读词串,积累词汇,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自主导学:1.认读4 个偏旁,想想还有哪些同偏旁的汉字。
2.诵读词串。
学习过程:一、复习1.认读生字卡片。
2.板书偏旁,说偏旁名称。
3. 诵读词串。
(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识字。
这样,学生身临其境,学起来兴致很高。
)二、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意思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3.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图中的布谷和燕子表情怎样啊?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指名读,齐读)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你认为这些词该怎样读呢?6.齐读词语。
7 •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一一(设计意图: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词语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三、朗读词语,抒发情感。
1•多媒体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图画,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2.与喜欢的小伙伴合作朗读。
3.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幻无穷,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多彩的春天吧!师生齐读这些词语。
4.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词语背下来。
(设计意图:抢答和合作朗读的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春天美景,既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增强趣味,又符合阅读从整体一一部分一一再整体的螺旋上升规律。
)四、识字交流,写字指导1.课件呈现词语,你会认吗?学生尝试自我认读。
2.同桌互读,交流认字方法;互考,互相辨音,看谁读得准。
注意“苏”是平舌音,“柳”是边音,“冰、丁、争、鸣”是后鼻韵。
3.游戏:燕子报春。
让学生当“燕子” ,课件随机出现生字(生字放进以“春”字为背景的各式漂亮的窗花图上),要学生随口正确读出生字。
4.说说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哪个最难写。
重点指导“万”字,教师具体范写,着重强调“横折钩”运笔过程的轻重和笔势的变化。
当堂练习:1.完成本节课学习生字对应的《习字册》。
2.完成《补》相关练习。
巩固延伸:实践活动:找春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找春天。
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色彩。
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听到哪些声音,用上一些词语,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
(设计意图:把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
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关注“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
这13 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在整体感知词语中已经多次呈现,学生已经不陌生了,因此会比孤立呈现生字来机械识记的效果好。
)板书设计:识字1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