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


0.00%
<24
발정개시후 배란까지 경과시간 发情至排卵时间
Soede and Kemp, 1995
母猪的繁殖生理和配种适期
配种适期
100
12 11
阴部肿胀
分 80 娩 70 率 60 (%)
50
40 30 20 10
90
产仔数
10
9
8 7
干喂 潮拌 干喂 (2回/日) (2回/日)(自由采食) 4.75 11.0 9.9 6.8 -17 -3.5 8.12 11.3 9.7 7.5 +11 +2.6 7.90 11.5 10.1 7.3 +3 -0.8
(Danielsen et al,1983)
体重损失最小化

哺乳期间采食量最大化
(Dutt and Chaney, 1986)
高温与胚胎存活率的关系
项目 排卵实际存活率(%) 产仔数 35℃ 64.2 9.4 23.3℃ 82.8 12.6 差异 18.6 3.2
应激与胚胎存活率的关系
项目 胚胎存活数(妊娠4周) 胚胎存活率(与排卵数相比) 受应激 11.5 87% 不受应激 12.5 94% 差异 +1 +7%
妊娠中期(妊娠30日~75日)
调节母猪体形 饲喂量:1.9~2.6 kg
调节体形
断奶
配种
30日
75日
95日
110日
分娩
5日
妊娠中期(调节体形)

整个妊娠期管理的核心是调节母猪体形 因受精卵着床,妊娠前期很难做到调节体形,所以 妊娠中期(妊娠30日~75日)重点调节母猪体形


目标体形 : 2.5 ~ 3.0
断奶后母猪的管理

淘汰 母猪个体成绩低于繁殖猪群平均水平 死胎多的母猪 不发情,配种2次时空怀母猪 7胎以上母猪的成绩低于初产母猪时 趾蹄不良 每窝仔猪的体重不均匀,出生体重低
断奶后母猪的管理(续)

不淘汰
初产母猪第2胎成绩不理想:体形管理
初产母猪不发情:排除应激、掌握遗传
156 妊娠母猪料
VE、叶酸、生物素 含量高



增加产仔数 预防母猪产后瘫痪

矿物质平衡、含量


减少流产
157 哺乳母猪料

VE、叶酸、生物素含量


保持母猪体况、延长母猪
使用年限


促进母猪泌乳、提高断奶

赖氨酸和缬氨酸平衡 特种药物添加



预防子宫炎、乳房炎
提高初生重
叶酸(Folic Acid)的效果
增量饲喂与排卵率
平均产仔数 平均排卵数 16 10
12
9
8 8 4
0
限量饲喂 (1.5kg/日)
增量饲喂 (3.9kg/日)
妊娠前期(配种~妊娠30日)
受精卵存活率极大化 减量饲喂:1.9~2.3 kg
着床
断奶
配种
30日
75日
95日
110日
分娩
5日
妊娠前期(着床)

目的 : 受精卵存活率极大化 过多的能量摄取使血中胰岛素含量增高, 降低子宫内能量 的利用率, 导致受精卵的存活率下降
母猪料的特点

采用净能与有效氨基酸的理论 添加叶酸、生物素 均衡的氨基酸、氨基酸与能量精确平衡 高适口性
母猪料的效益

有效地减少受精卵的损失 提高母猪的受胎率 能够维持母猪适宜的体形,促进胎儿的发育 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及生产健康的乳猪 能够维持一定的母猪体脂肪,延长使用年限
配种管理

准确地确认发情 配种技术 精子活力 掌握配种适期

配种间隔
确认发情

确认发情的目的是最佳时期注入精 液
配种管理(续)
按后背不动,接受趴跨 接受公猪
确认妊娠
21日龄确认是否发情
妊娠诊断工具
防止出现空怀母猪
发情症兆

外阴红、肿 外阴有黏液 母猪叫声

母猪过瘦时, 首先维护体形
妊娠早期高采食量降低胚胎成活率的机理
高采食量 提高肝脏血液
提高血液中黄体酮的清除 降低血液中黄体酮水平
降低胚胎成活率
降低子宫乳(子宫特殊蛋白)的分泌
影响着床的因素

能量供应水准
温度
应激
妊娠前期(1~20日)采食量与胚胎的死亡率
采食量(kg/日) 胚胎存活率 (1~10日) 胚胎存活率 (10~20日) 4.1 66.0 67.3 2.5 72.1 72.0 1.25 78.4 71.9
哺乳(分娩后6日~断奶)
哺乳 哺乳
泌乳量极大化 饲喂量:自由采食
断奶
配种
30日
75日
95日
110日
分娩
5日
哺乳(泌乳量极大化)


保障最大采食量
分娩前5日开始采食量每日减少0.5kg


分娩当天饲喂0.5~1.0kg
分娩后5日龄为止采食量每日增加
0.5~1.0kg

分娩6日开始自由采食

氨基酸的均衡非常重要
* 夏季温度高于35℃时,妊娠末期胎儿死亡率高
分娩(分娩前5日~分娩后5日)
分娩前•后疾病控制 饲喂量:分娩当天1kg
分娩
断奶
配种
30日
75日
95日
110日
分娩
5日
分娩(预防疾病)

细心管理,预防难产及无乳综合症
妊娠110日开始逐渐减少饲喂量
分娩当天母猪需要时饲喂1kg左右
夏季多加青草、维生素
母猪饲养的特点
提高排卵率 增加受胎率 胚胎损失最小化 高泌乳、高质量 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减少返情率
哺乳
哺乳
自 由 采 食
促进排卵 胎儿体重极大化 体形调节
自 由 采 食
分娩
着床
乳腺发育
2.6~3.6Kg
1.9~2.3Kg
1.9~2.6Kg
1.9~2.5Kg
2.5~3.5Kg 1Kg
110日)

用高脂肪、高营养的哺乳母猪饲料增量饲喂 蓄积体脂肪及组织 :改善乳量与乳质 体形调节,防止过肥 :预防难产
妊娠后期采食量与分娩成绩
采食量(kg/日) 存活产仔数(头) 出生体重(kg) 断奶头数(头) 断奶体重(kg)
* 调查1080窝
1.82 9.94 1.4 8.32 5.28
发情症兆(续)

活动量多、趴跨其他母猪 按压背部时静立
发情症兆(续)
每天一次用公猪接触确认发情 站立不动
排卵时间
30.00%
25%
25.00%
26%
19%
母 猪 比 率
모돈 비율
20.00%
13%
15.00%
7%
10.00% 5.00%
6% 2% 0% 1%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初生体重均匀度与死亡率的关系
项目 产仔数(头) 平均初生体重( kg) 哺乳期死亡率(%) 初生体重变异 低 11.3 1.2 17.7 高 11.4 1.2 27.2 +54% 差异
妊娠后期(胎儿体重极大化)

出生体重极大化


出生体重与存活率密切相关
胎儿体重的2/3生长在妊娠后期(妊娠95日~
哺乳期间采食量最大化

提高泌乳量 提高母乳的质量
增加断奶仔猪体重
防止母猪营养缺乏
促进母猪发情
增加下一窝的受胎率及活仔数 延长母猪生产寿命
采食量与经产母猪繁殖成绩
饲喂பைடு நூலகம்法
采食量(kg/日) 平均产仔数 断奶头数 断奶体重 母猪体重变化(kg) 母猪背膘变化(mm)
* 4周龄断奶
胎儿体重极大化 饲喂量:2.5~3.5 kg
胎儿体重极大化
断奶
配种
30日
75日
95日
110日
分娩
5日
胎儿的生长曲线
胎儿体重(kg)
出生体重的2/3 生长在最后30天
110日
出生体重的1/3 生长在前84天
90日
妊娠期间(日)
30日 60日
80日
初生体重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体重范围 0.9以下 0.9~1.1 1.1~1.3 1.3~1.5 1.5~1.8 1.8以上 合 计 试验用仔猪数 体重分布(%) 存活率(%) 1035 2367 4197 5012 3268 1734 17613 6 13 24 28 19 10 100 13 68 76 82 86 88 77(平均)
母猪体形评价方法

外观 : 脂肪的70%蓄积为体脂肪, 因此用外观评价 触觉 : 触诊髋骨、脊椎、肋骨等

母猪膘情及其评价
营养管理

不要过瘦 根据体形管理目标 持续性的体形管理 泌乳期饲喂量极大化
营养管理(续)
体形分数 5 4 3.5 3 2.5 1 状态 过肥 肥 稍肥 正常 稍瘦 瘦 <15 18 背膘(mm) 25 20 髋骨位臵 触摸不到 触摸不到 很难触摸到 易触摸到 肉眼可观察到, 且很容易触摸到 肉眼可观察到 外观形态 圆形 基本圆形 椭圆形 椭圆形 倒锥形 露出骨骼(肋骨/脊椎)
1
分娩
断奶 配种 30天 75天 90天 110 天 分娩 5天 断奶
妊娠中期(妊娠75日~95日)
乳腺发育极大化 饲喂量:1.9~2.5 kg
乳腺发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