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梗并发症的超声表现

心梗并发症的超声表现


附壁血栓
左室附壁血栓的形成多是继发于急性心梗之 后,是急性心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附壁血 栓形成后反过来引起急性心梗的可能很小, 主要是可能会出现血栓的脱落,从而出现体 循环动脉栓塞的可能性加大,最常见的栓塞 部位就是脑。
Thank you for your participation!
超声心动图

正常人左室内径以基底部最大,愈靠近心 尖则愈小。如左室心尖部舒张末期内径反 而超过左室基底部舒张末期内径,应考虑 室壁瘤的诊断 局部心腔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向外膨出,膨 出部分与心室腔自由交通 膨出部位室壁运动消失或呈矛盾运动 应注意瘤体内是否有附壁血栓 瘤体内血流缓慢,方向不定

左室假性室壁瘤
假性室壁瘤是心肌梗死中少见的并 发症,易自发性破裂,有作者报告 破裂发生率可达31%—45%,患者常 因瘤壁破裂和难治性心力衰竭死亡
超声心动图


左室腔外有一无回声腔,左室壁连续性 回声中断形成一狭窄孔,心外无回声腔 与左室腔借此孔相交通。 彩色多普勒可见瘤体内血流缓慢,并可 见由心室经破口处与瘤体之间的往返血 流束。 脉冲多普勒于破口处可探及双期双向分 流信号。
超声心动图

乳头肌增粗,回声异常,可见光点、光带回声 乳头肌收缩减弱或无收缩 可见与二尖瓣尖端相连的腱索及断裂的乳头肌 残端,随二尖瓣前叶或后叶连枷样运动 二尖瓣口重度收缩期反流血流信号
要注意与单纯二尖瓣腱索断裂、感染性心内膜炎相鉴别。 单纯腱索断裂:心肌梗塞常并发腱索断裂,导致二尖瓣脱垂。当出现二尖 瓣脱垂时吗,应当注意观察腱索情况,但单纯腱索断裂不会出现附加异常回 声,故易与乳头肌断裂相鉴别。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形成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病理改变。赘生 物多附着于二尖瓣的左房面,且瓣叶表面粗糙,尤其是二尖瓣闭合缘。较大 的赘生物也可于收缩期进入左房,舒张期摆入左室。感染性心内膜炎容易引 起瓣膜局部组织损害甚至穿孔,亦可侵及房室瓣下的腱索及乳头肌使之断裂 ,此种情况需要结合患者相关病史相鉴别。
室壁瘤
心室壁瘤或称心室壁膨胀瘤,是心肌梗死的后遗症之 一,其发生是梗死区愈合过程中心肌由结缔组织所替 代,变成无收缩力的薄弱纤维瘢痕区,不能如正常心 肌那样承受心腔内的压力。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年 内产生,是心肌梗死时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心肌 梗死患者的3.5—38%,平均20%。 室壁瘤有真性与假 性两种类型。前者临床多见,系由于梗死区心肌变薄 ,心室内压力使其逐渐向外膨出所致,一般不进行性 增大,自发性破裂罕见;后者少见,乃是由于心肌穿 孔后局部心包和血栓等物质包裹血液形成的瘤样结构 。
细菌性心包炎并发假性 室壁瘤(女,13岁)
6年后随访所见
心室游离壁破裂
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4-5天
内。以左室前侧壁破裂多见,主要 引起心包积血和心包填塞。65%的 病例是逐渐破裂致死,也可于心脏 破裂发生后即突然死亡。占心脏破 裂的90%。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内凝固血液和心脏破裂位置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 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能够随时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心肌梗死的 诊断十分的重要,超声心动图检查能 够方便、简捷的观察梗死部位心肌的 运动情况,评估左心功能,还能够判 断心肌梗死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死并发症
室壁瘤形成 心脏破裂 乳头肌功能失 调或断裂 附壁血栓形成
室间隔穿孔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 症,约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1%,75% 的穿孔部位在左冠状动脉梗塞所致的大 面积前壁梗死所涉及的心尖间隔部。

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局部变薄,向右室腔突出 局部运动消失或矛盾运动 室间隔回声连续性中断 彩色多普勒在室间隔回声中断处可见左 向右分流信号 频谱多普勒在室间隔穿孔的右室侧可探 及高速收缩期湍流信号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乳头肌功能失调指房室瓣腱索附着的 乳头肌由于缺血、坏死、纤维化等原 因,收缩功能障碍或乳头肌方位改变 ,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产生二尖瓣 反流。乳头肌断裂多发生于急性心梗 后5-7天,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的1%, 临床上可以突然出现肺水肿、心源性 休克。
前外侧乳头肌短而粗,因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共同供血,则较少发 生断裂;后内侧乳头肌细而长,绝大多数血供来自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单支血 管供血,所以其断裂发生率远高于前外乳头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