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012.9.20【复习目标】了解井田制从出现到废除的历史过程,了解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理解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高考考点】土地制度【重点知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难点知识】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课前预习案【预习要求】依据课本独立完成预习内容和自测,记忆带“★”的问题,并在课后拓展案上构建知识体系。
【预习内容】一、土地制度变革1、商周时期---- 土地制度是 .其性质是:,实质上是贵族所有;井田中有私田,但劳动者(奴隶)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权;2、春秋时期-----从土地向土地制转变。
----井田制的瓦解1)原因:①根本原因:的使用私田得到开垦②各诸侯国为增加而实行赋税改革表现:齐国管仲“”;鲁国“”均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作用;打破了井田制中和的界限一律按土地好坏征税,在客观上承认了,加速了。
3、战国时期-----用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战国秦国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全面肯定,还实行的制度,培养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
【预习巩固】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指出上述材料中的土地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名称。
2、“田里不鬻。
”——《礼记》贵族们不得买卖转让土地说明了什么问题?3、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有哪些?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1、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政权直接掌握土地,用于经营或封赏和授田。
包括等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三种。
2、土地兼并1)根源: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是的必然产物。
2)表现:东汉豪强地主、魏晋南朝士族地主及唐朝的田庄经济到宋明请土地兼并日趋严重3)影响:导致大量破产,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威胁中央集权,激化阶级矛盾,引发。
导致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4)政府抑制兼并的常见措施:“”、“”【预习巩固】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土地制度的变化引起人与人关系的变化)1、含义: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和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发展历程战国时期;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现象比较普遍宋代;日益普遍化。
由于,租佃经营日益成为成为仅次于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普及全国,3、影响:①使佃农对地主的_____相对减弱,农民____提高。
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____,促进了________。
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也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条件。
【预习巩固】租佃制的普及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我的疑问】【预习自测】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田现象严重2、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3、(2000年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4、东晋时期,谢安家族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
孔灵符“家本丰,产业甚广,又于永兴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
这些最能说明A、谢安与孔灵符贪污腐化B、东晋时期大地产制进一步发展C、贫富分化严重D、东晋经济发展迅速5、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6、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 、“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7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领队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根据材料概括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事件?在两种土地制度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土地制度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又带来什么问题?2、读8页最后一段及下面小字。
《北魏均田令》想一想: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能否根本解决呢?【当堂检测】1、据《孟子·藤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对这段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材料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C、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D、公田为贵族占有,贵族拥有土地的所有权2.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A.周王室的衰弱 B.井田制的破坏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诸侯的强大3、对于井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井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②井田制中的“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③春秋时期,井田制最终崩溃④商鞅变法标志着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
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5、右图为明朝的地契,下列关于租佃契约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
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A、宋朝以前,佃农与地主之间并不是契约关系,而是人身依附关系B、由于租佃契约得盛行,宋代租佃经营成为超过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C、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D、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有利于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的减弱课后拓展案【体系构建】【课后拓展】1租佃农民与自耕农的区别:(1)背景不同:前者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后者是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而产生。
(2)身分、地位不同:前者是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往往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后者是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3)前途不同:前者在明清时期与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有了较大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后者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课堂探究[研析]第(1)问要求概括材料内容,注意概括的全面性和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初税亩的作用;第(3)问分析影响是要注意从两个方面,除了材料中涉及的消极影响外,还要考虑到私有制确立的积极意义。
[答案]:(1)国有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农民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作私田。
(3)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
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点评] 解答材料题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寻找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帮助理解材料,可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和判断的准确度。
提示:均田制下的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因此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但是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并不触动占田的大地主利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无法实行,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
所以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CDCB课堂探究[研析]第(1)问要求概括材料内容,注意概括的全面性和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初税亩的作用;第(3)问分析影响是要注意从两个方面,除了材料中涉及的消极影响外,还要考虑到私有制确立的积极意义。
[答案]:(1)国有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农民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作私田。
(3)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
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点评] 解答材料题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寻找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帮助理解材料,可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和判断的准确度。
提示:均田制下的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因此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但是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并不触动占田的大地主利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无法实行,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
所以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CD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