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言语治疗学

言语治疗学

实验一:失语症的治疗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要求:必做一、实验目的1.掌握失语症的治疗原则。

2.熟悉失语症的检查方法与评估标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法。

3.了解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非语言交流方法的训练。

二、实验内容通过观看录像/病例讨论,能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失语症的临床表现的理解,进一步利用临床常用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法、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非语言交流方法的训练,熟悉失语症的评定、鉴别诊断、评定报告及训练规划、治疗、康复。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失语症是指由于脑部器质性病损,导致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受损,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表达和组织运用能力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功能障碍的临床症候群。

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障碍,也不包括视听器官、发音器官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阅读、听语、构音和书写障碍。

因先天或幼年疾病引致语言学习困难,因其语言系统未建立,也就无所谓丧失,造成的语言功能缺陷也不属失语症范畴。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功能较多的称为优势半球。

失语症通常是由于优势半球受损引起的。

除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位于左侧大脑皮质及其连接纤维。

优势半球不同特定部位受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语症。

例如,Broca和Wernicke 提出的语言分区分别与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相关。

失语症的治疗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治疗时间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

治疗的目的是提高病人的听理解能力、阅读理解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书写能力以及实用交流能力等。

最早报道对失语症病人进行系统言语治疗主要采用口语训练和模仿训练诱导等方法治疗病人,6个月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长期实践证明失语症的治疗不仅要考虑到病人语言功能的缺失,还要重视对病人不利的社会家庭环境,低下的实际交流能力和心理障碍等。

因此系统性的失语症治疗应包括:言语训练;促进交流能力的措施;家属健康教育和社会环境调整;心理疏导等四个方面。

其中前两个方面是治疗师训练的重点,但对社会障碍和心理障碍的调整也必不可少。

(一)失语症的治疗目标在对失语症病人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后,要为病人的康复治疗制订正确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1.长期目标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做出全面分析后,根据不同病人的实际情况设定长期目标。

轻度失语症病人,通过改善语言和心理障碍使其逐步适应职业需要,达到恢复职业能力的目标;中度失语症病人,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并改善其残存语言能力使其适应日常交流的需要,达到日常生活自理的目标;重度失语症病人,尽可能发挥其残存语言能力使之减少对家庭其他成员的依赖,从而回归家庭。

2.短期目标在长期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失语症病人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治疗的不同阶段,设定当前较短时期内有望达到的言语水平和所需时间。

如某失语病人经过1个月治疗后能说单音节词,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病人恢复多音节词语言能力的时间。

此外,还要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即时调整短期目标。

(二)失语症治疗开始的时间正规的言语治疗开始时间是在急性期已过,病人病情稳定,能够耐受集中治疗时间30分钟以上时。

尽管发病后3~6个月是最佳治疗时间,但是对发病后2~3年的病人仍旧不能放弃治疗,虽然他们恢复缓慢但是还有改善语言功能的可能。

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全身状态不佳,意识障碍,重度痴呆、拒绝或完全无训练动机者要停止言语治疗。

治疗过程中病人感到过度疲劳也要暂时中止治疗,并即时休息。

经长时间的系统性言语治疗后仍无进展者可考虑中止治疗。

(三)失语症治疗的方式1.个人训练个人训练是言语治疗师与病人一对一的训练。

要求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由训练者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制订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并实施一对一的言语训练。

2.自主训练自主训练是病人经个人训练之后,能理解言语训练的方法,并根据言语治疗师的指导要求独自在家或病房进行言语训练的方法。

自主训练是个人训练的有效补充。

3.小组训练又称集体训练,是将相似言语问题的病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言语训练,可以减少病人挫折感,并可相互分享经验,通过“镜子”效应使病人相互促进。

这种形式的治疗通常在已经具备一定口语和听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

4.家庭训练家庭训练是指治疗师将言语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告诉病人的家属,并教会家属掌握训练技巧,逐渐使病人过渡到在家中进行言语训练。

此方法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个人适应家庭生活的能力,利于长期治疗和巩固治疗效果。

治疗师必须定期上门复查评估、指导调整训练内容。

(四)失语症治疗的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训练计划要稍高于病人的实际言语水平,即在该水平上病人不会全错或全对,并通过训练可以加以纠正。

如果训练难度过低,病人的言语水平将很难提高;如果难度过高,病人将有挫折感,挫伤病人训练的积极性。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当难度的训练题目,使病人通过努力能达到目标正确率后,再增加难度。

2.个性化原则根据失语症种类不同,训练重点要有选择。

例如,Broca失语症病人主要问题是口语表达障碍,因此训练时应侧重在口语表达训练上,通过反复诱导,只要病人能发出相似读音,立即给予强化。

对于Wernicke失语症病人偏重视、听、动作训练,增加其感知能力。

命名性失语则将重点放在物体命名的训练上。

3.持续性原则坚持每天训练、反复刺激。

言语功能的最佳恢复时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只有反复地进行剌激、不停强化训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安排太多的训练内容,使病人感到过于疲劳。

4.综合性原则“听、看、说、写”四者并重。

听和看可以刺激大脑出现信号反应,有助于唤醒原有的言语功能;多说可以提高言语交流能力;多写可以提高联想力和记忆力。

只有综合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言语训练的效果。

5.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指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趣味化。

可利用多媒体训练,也可采用绕口令、讲故事、接句子等训练形式。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医院治疗与家庭训练相配合等。

本实验利用临床常用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法、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非语言交流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失语症的评定、鉴别诊断、评定报告及训练规划、治疗、康复。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本实验根据先集中授课,使学生明白常用失语症检查、评定、训练的方法,再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教师辅助、指导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1.康复实验实训室。

2.言语治疗卡片、失语症临床常用量表。

六、实验步骤(一)Schue||剌激疗法(Schell stimulation approach)是一种刺激一促进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强的、控制下的听觉剌激,最大限度地促进失语症病人对受损的语言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最早是于1951年Joseph Wepman描述了使用剌激—促进技术改善病人言语功能的治疗方法。

1964年Hildred Schuell将这种方法改进、丰富,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失语症病人的言语治疗,称为Schuell刺激疗法。

该方法是多种失语症治疗方法的基础,也是目前失语症治疗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1.Schuell剌激疗法的原则 Schuell剌激疗法的机制和原则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6条原则。

(1)采用强听觉刺激:强的听觉剌激是Schuell剌激疗法的基础,听觉模式在语言过程中居于首要位置,只有听理解改善,其他刺激才能产生效果。

(2)适当的言语刺激:根据失语症的种类和失语程度,选择病人熟悉的并易于接受的刺激,并且要有一定难度。

(3)多途径的言语刺激:多途径剌激输入,即在给予听剌激的同时给予视、触、嗅等剌激(如给予实物),从而相互促进提高疗效。

(4)反复刺激:一次剌激得不到正确的反应时,可以反复剌激,可以提高其反应性。

(5)剌激—反应:一项刺激引出一个反应,这是评价剌激是否恰当的唯一标准,它为治疗师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并为治疗师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提供调整依据。

(6)强化正确反应及矫正剌激:当病人对剌激作出正确反应时,要即时给予正强化。

当剌激得不到正确反应时,要找出原因,即时修正刺激。

2.治疗方案的设计与注意事项(1)剌激条件:条件包括:①剌激标准:如听理解剌激时选用词的长度;让病人选词训练时图片的数量;采用几分之几的选择方法;所选词是常用词还是非常用词等;②剌激方式:包括听觉、视觉和触觉等训练,以听觉刺激为主,重症病人要多种方式刺激综合应用,最后逐步过渡到听刺激为主;③剌激强度:指剌激的强弱程度,如刺激的次数、以及有无文字、图片、手势等辅助刺激;④材料选择:一方面要考虑语言功能现状,同时要注意日常生活交流需要,以及个人背景和兴趣爱好等。

(2)刺激提示:病人接受剌激后如果数秒没有反应或出现错误时,可以进行提示。

重症病人提示项目包括描述、手势、首音提醒等,轻症病人多用单一提示即可。

(3)反应评价: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设计的标准和条件做客观记录,因失语症的程度和类型各异,不同的病人对剌激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正确反应:除设定的时间做出正确回答外,还包括延迟反应和自我更正反应,均以“+”记,表示正确。

误答:不符合设定标准的回答为误答,以“一”表示。

剌激无反应时,需要按规定的方式提示病人。

如果连续无反应或错误率过高,说明设定的训练难度过大,应该考虑降低难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果病人的正确率连续3次超过80%,可进行下一层次的训练。

(4)反应强化:反应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正确使用强化的作用,对加速失语症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当病人对剌激做出正确反应时,对其表示肯定或奖励称作正强化,正强化可提高病人的兴趣和增强其信心,当病人误答时给予否定,称之为负强化,但要注意不要挫伤病人的积极性。

3.治疗课题的选择:(1)根据语言模式和失语轻重程度进行的课题训练(表1-1)。

表1-1不同语言模式和不同失语症程度的训练课题选择注:所谓“是或非反应”是指治疗者根据剌激的内容提问,病人答“是”或“不是”。

如果不能口头回答,可用文字卡片指示的方式代替。

(2)根据失语症类型选择训练课题(表1-2)。

4 .失语症训练举例(1)听理解(speech-picture,SP-P)训练:根据病情将5~10张图片摆放在桌面上,每次由治疗师说出其中一张图片主题的单词(word),病人从摆放的图片中指出相应的图片(picture)。

如此逐一进行,并做好记录。

(2)复述(speech,SP -SP)训练:复述是指对单词、短语、句子、短文等的重复,当治疗师说出内容后,紧接着由病人复述。

对于重症病人,还应在其面前摆上与治疗师说话内容相应的图片和文字做提示。

(3)称呼(picture-speech,P-SP)训练:根据病情准备5~10张图片,图片可摆放在桌上,也可由治疗师一张张抽出。

训练时治疗师逐张提问“这是什么?”由病人作答。

当回答不出或答错时,治疗师可根据图片物品的用途做出口型、动作或给予首字提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