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论文
爬楼机器人设计
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台能够转向和平地上行走的爬楼机器人,要求机器人从四个方位都能攀爬楼梯,在攀爬过程中机器人要保持水平姿态。
从机械系统观念出发,提出不少于二套设计设计方案,并进行必要的方案评价和技术论证。
二、设计背景与意义
在城市里, 楼梯是人造环境中最常见的障碍,也是最难跨越的障碍之一。
因此, 机器人的爬梯能力是移动机器人的重要越障性能指标。
通过加载不同的仪器设备,机器人可广泛用于危险环境探查、救灾、助残、搬运等作业, 其应用价值巨大[1][2]。
三、爬楼机器人研究现状
总结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爬楼梯装置和专利,按爬楼梯功能实现的原理主要分为履带式、轮组式、步行式爬楼梯装置[3]。
(l)履带式
履带式爬楼梯装置的原理类似于履带装甲运兵车或坦克,其原理简单,技术也比较成熟。
履带式结构传动效率比较高,行走时重心波动很小,运动非常平稳,且使用地形范围较广,在一些不规则的楼梯上也能使用。
它除了具备爬楼梯功能外,也能作为普通的电动轮椅使用。
但是这类装置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重量大、运动不够灵活、爬楼时在楼梯边缘造成巨大的压力,对楼梯有一定的损坏;且平地使用所受阻力较大,而且转弯不方便,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推广使用。
(2)轮组式
轮组式爬楼梯装置按轮组中使用小轮的个数可分为两轮组式、三轮组式以及四轮组式。
单轮组式结构稳定性较差,在爬楼过程中需要有人协助才能保证重心的稳定;而双轮组式虽能实现自主爬楼,但由于其体积庞大且偏重,影响了它的使用范围。
轮组式爬楼梯装置的活动范围广,运动灵活,但是上下楼梯时平稳性不高,重心起伏较大,会使乘坐者感到不适。
此外,轮组式爬楼梯装置体积较大,很难在普通住宅楼梯上使用。
(3)步行式
早期的爬楼梯装置一般都采用步行式,其爬楼梯执行机构由铰链杆件机构组成。
上楼时先将负重抬高,再水平向前移动,如此重复这两个过程直至爬完一段楼梯。
步行式爬楼梯装置模仿人类爬楼的动作,外观可视为足式机器人,采用多条机械腿交替升降、支撑座椅爬楼的原理。
步行式爬楼梯装置爬楼时运动平稳,适合不同尺寸的楼梯;但它对控制的要求很高,操作比较复杂,在平地行走时运动幅度不大,动作缓慢。
四、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 袋鼠滑冰”机器人
(1)、设计构想
本产品通过曲柄凸轮机构的运动特色,设计出爬楼梯时的组件,也就是四个脚。
人爬楼梯时,腿是弯曲的,用在机构上,就可以采用曲柄式的摇臂,带动袋鼠腿式的板结构,实现
爬楼的运动。
在最上面的板边上,装有红外传感器,可以根据编程设置在哪个楼道实现转弯,手工操作亦可。
整个机构,传感器的应用和机构电气控制很重要。
机械和电子要实现一体化,不能单单依靠机构,那样运动机构的设计太繁琐太笨重,机器人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代表。
(2)、机构组成与三维建模
机器名称:“袋鼠滑冰”机器人
机器人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机器人组件分解爆炸图
此机器人由多个部件组成:上平板、箱体、4个用于爬楼的“脚”、4个摇臂、还有一些其他的零小部件。
(3)、工作原理:
图2 机器人爬楼时立体图
3.1 爬楼
如图2所示,4个“脚”上都装有压力传感器,当蓝色的“脚”接触楼梯,压力传感器感应,摇杆转动带动红色的“脚”向前进,同时蓝色的“脚”会缓慢转动,当红色的“脚”接触上面的楼梯,压力传感器感应,摇杆转动带动蓝色的“脚”,依次循环爬楼。
4个“脚”分别装有锁定装置,使得爬楼运动的时候,摇臂转动360°,而4个“脚”始终保持图示姿势,实现爬楼的目的。
图3 机器人平地行走时立体图
3.2平地行走
如图3所示,在平地上行走时,4个“脚”收缩至上图所示,此时三个滚轮支撑整个机器人实现直走或者转向,滚轮可360度转动。
<方案二>蜘蛛式爬楼机器人
(1、)机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1、可变轮设计
可变轮的设计是本方案的核心设计,通过轮子的变化,实现平地行走与爬楼两种功能,在平路上行走时,可变轮收缩成跟普通轮一样的轮子,可在平稳的路面上行驶。
当爬楼时,爬升爪张开,通过爪与楼梯接触,使整个车架上升,从而完成爬楼过程。
可变轮采用双电机结构,正常时,两个电机工作状态相同,当需要转弯时,通过控制电机,使两轮转速一大一小来实现转弯[4] [5]。
图4 可变轮收缩状态图5可变轮伸张状态
2、伸缩系统
为实现设计要求中的“爬楼过程中保持水平姿态”和“四个方位”均能攀爬楼梯,本方案借鉴飞机起落架的结构原理,采用四气缸控制收缩,内外嵌套式的系统。
这样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机器人可以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自由行走和爬楼。
当需要处围系统工作时,内层系统的相应气缸同时收缩,而使轮架收起,反之亦然。
图5伸缩系统结构图图6伸缩系统结构俯视图
图7 伸缩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2]
工作原理:
车体在爬楼过程中,前轮高后轮低,此时楼梯下方电动推杆伸张,位于楼梯上方的推杆收缩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
(2)、工作方式与爬楼模拟
爬楼时,外脚架(或内架)升起,内脚架(或外脚架)一端升起,一端下降,使上端保持水平。
爬上楼梯后,外围轮架放下,收层轮架收起,开始与楼梯垂直的方向的移动,行至下一个楼梯,然后使用内层轮架重复爬楼过程。
图8 爬楼过程
图9平地或楼梯过渡过程
五、方案评价和技术论证
方案一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越障能力不高;方案二功能全面,但机构复杂,且控制系统将较为复杂,成本高。
本次设计只是对爬楼机器人的系统结构做了概念性的设计,设计中没有涉及到运动学的分析问题,同时对于系统中的控制系统并没有深入分析,由于对这方面有点模糊,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王占礼,赵德超等. 曲柄星轮式爬楼梯轮椅爬升机构设计[J].长春工业大学学
报,2004.4(32):105~108
[2] 刘祚时, 童俊华, 胡发焕. 一种轮组结构爬楼梯机器人的传动和结构设计[J]. 电机工程
学报,2009(25):48~51
[3] 黄先琪.一种新型的爬楼梯机器人[J]. 机器人技术,2009(36):75~76
[4] 可伸缩叶轮式爬楼机器人/project/15526/
[5] 全国3D大赛优秀作品---助老助残爬楼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