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外阅读(医古文)教学文案

课外阅读(医古文)教学文案

医古文复习——课外阅读扁鹊传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柑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均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人诊之太子股阴当湿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祷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汉·刘向《说苑·辨物》)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中庶子赞扬俞柎的一段文字,反映俞柎命名的含义是什么?②赵王所称“粪土之息”与“犬马”指什么?反映古人称谓上的什么现象?③“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与全文是什么关系?答案: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

”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村,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

”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

物故有昧捕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

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

以为不然,人诊之,太子股阴当湿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

”中庶子人报赵王。

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

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

”言未已,涕泣沾襟。

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祷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

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甚之之辞也。

2.①造:到②卒:通“猝”。

突然。

③得无:莫不是;该不是。

④肓莫:膏肓与横隔膜。

莫,通“膜”。

⑤昧揥:暗中抛出。

⑥跣:赤脚;光着脚。

⑦趋:急行;奔跑。

⑧反神:恢复精神。

⑨息:子息,儿子。

⑩将:就要。

3.①中庶子责问他说:“我听说上古有个做医生的叫苗父,苗父行医,用菅草编成席子,用刍草扎成狗,面向北方祝祷,不过念十句咒语,那些被扶着来的,抬着来的,都康复如故。

您的治病方法能像这样吗?”②中庶子说:“您的治病方法是如此不行,好比用竹管看天,用铁锥刺地,被看的事物很大,见到的东西很少。

像您的方法,怎么能吓唬小孩呢?”4.①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日俞柑。

②赵王所称“粪土之息”是自谦之词,犹“贱臣之子”的意思。

“犬马”是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亦用为卑幼者对尊长的自谦之称。

反映了古人称谓上的自谦现象。

③这句话是由上面的故事引发的感慨,也是作者把上面的故事升华到一个理性的概括。

华佗传题目: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猛丕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唐·刘禹锡《刘宾客文集·华佗论》)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的意思是什么?其用意何在?②作者认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答案:1.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苟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

”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

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

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谓大哀乎?2.①工:精良。

②宥:宽恕。

③原:原来。

④轻:轻率。

⑤口实:话柄。

⑥苟:如果。

⑦壬人:佞人。

花言巧语献媚之人。

⑧曾:竟然。

⑨再:第二次活。

3.啊!凭着曹操的聪明才略,能够看见事物的征兆,仍然还是像这样杀害有才能的人;凭着荀文若的智慧地位名望,用言之有据的道理来说服曹操,然而还是不能使曹操的愤怒平息,掌握权柄的人的愤怒,真是可怕啊!也是值得谨慎小心啊!4.①意思是作者感叹凭借曹操的聪明和大略,能够观察到事物不明显的情况,但却轻易地杀害了像华佗这样的人才。

像苟文若这样具有很高名望的谋士,仍然不能劝说曹操,改变他的愤怒。

可见,掌权人的愤怒是多么的可怕啊!也要慎重地对待这样的人。

其用意在于告诫后人要宽恕那些有一技之长而有不足的人,要倾听像荀文若那样的贤能人的规劝,而惩罚那些轻率杀戮无辜的残暴者。

②作者认为最大的悲哀是:“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日:‘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日:‘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谓大哀乎?”黄帝内经·素问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世所奉行唯素问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出入..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杀人尤毒于梃刃医书犹为不孝也仆本庸昧自髫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辄丕自揣叁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尾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令崧专访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有自.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锦官史崧题(《灵枢》南宋·史崧序) 要求:1.给上文断旬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作者为何反复强调“读医书”?②作者校释《灵枢》的严谨学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1.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

灵枢九卷。

素问九卷。

乃其数焉。

世所奉行。

唯素问耳。

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

皇甫谧次而为甲乙。

诸家之说。

悉自此始。

其间或有得失。

未可为后世法。

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

咳逆者。

哕也。

谨按灵枢经曰。

新谷气入于胃。

与故寒气相争。

故曰哕。

举而并之。

则理可断矣。

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

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

世或以为流注。

谨按灵枢经曰。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又曰。

神气者。

正气也。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

流注也。

井荥输经合者。

本输也。

举而并之。

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

但恨灵枢不传久矣。

世莫能究。

夫为医者。

在读医书耳。

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

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不读医书。

又非世业。

杀人尤毒于梃刃。

是故古人有言曰。

为人子而不读医书。

犹为不孝也。

仆本庸昧。

自髫迄壮。

潜心斯道。

颇涉其理。

辄不自揣。

参对诸书。

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

共八十一篇。

增修音释。

附于卷末。

勒为二十四卷。

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

了无差别。

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

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

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

令崧专访名医。

更乞参详。

免误将来。

利益无穷。

功实有自。

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

锦官史崧题。

2.①次:编次。

②得失:义偏在“失”。

③法:规范。

④标指:指明。

⑤游行:运行。

⑥不啻:不异于。

⑦恨:遗憾。

⑧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⑨梃刃:棍棒刀剑。

⑩自:起始。

3.我本平庸昏昧,自童年到壮年,潜心钻研医学,稍微懂得其中的道理,就不估量自己的浅陋,参合核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在卷末,汇总为二十四卷。

或许能使爱好养生的人们打开书卷容易明白,全无差错。

4.①为医者,在读医书耳。

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

是故古人有言日: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②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其二,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其三,专访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

丹溪翁传题目: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学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蜡遂直以为直书不宜于今厌而弃之相率以为局方之学间有读者又以济其方技漫不之省医道隐晦职此之由可叹也震亨三十岁时因母之患脾疼众工束手由是有志于医遂取素问读之三年似有所得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药而安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然犹虑学之未明至四十岁复取而读之顾.以质钝遂朝夕钻研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通又四年而得罗太无讳知悌者为之师因见河间戴人东垣海藏诸书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又知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著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由是不能不致疑于局方也局方流行自宋迄今罔间.南北翕然..而成俗岂无其故哉徐而思之湿热相火自王太仆注文已成湮没至张李诸老始有发明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虽谆谆然见于素问而诸老犹未表章是宜局方之盛行也震亨不揣.荒陋陈于编册并述金匮之治法以证局方之未备间以己意附之于后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之一事故目其篇曰格致余论未知其果是否耶后之君子幸改而正诸.(朱震亨《格致余论·序》)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在学习《素问》问题上作者批评了当时社会存在哪些错误态度?②作者如何评价《素问》和《本草》在医学中的作用?③作者是如何看待《局方》的?答案:1.《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