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PPT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 PPT
规划核心思路
规划部署 美好乡村体系构建
分区布局
分类引导
具体建设指引
布局风貌 环境美化 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 文化保护
行动建议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村庄体系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2016、2020年各地级市 城镇化水平与市域总人口
2016、2020年各地级市 乡村人口
各市县 村庄数
专家评审
统计年鉴 空间判读
3.公共服务体系
中心村“11+4”
服务配置关系: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市政服
11项基本公共服务: 小学、幼儿 务
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农
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站、 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
中心镇
心;
4项基本基础设施:公交车站、邮 电点、污水处理#43;1”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结论3:非均衡的发展
建设水平总体指数: 省际有差距,但逐年减少
九省排名由第8升至第7
省内有差距,但逐渐加大
如马鞍山与亳州: 综合评价指数差由4.9上升到8.6
结论4:待完善的服务
乡村垃圾收集和处理 率水平提升最快;
集中供水水平和生活 污水处理率的提升速度 较快。
第二部分:技术路线
基本判断
结论1:不均衡的分布
皖北:大规模,高密度 皖中、沿江:中等规模,高密度 皖西:小规模,中等密度 皖南:小规模,低密度
• 平均行政村人数
• 皖北地区按户籍人口约4335人/个,按常住人口约 2669人/个。
• 皖中地区按户籍人口约3325人/个,按常住人口约 1984人/个。
• 沿江地区按户籍人口约3013人/个,按常住人口约 1923人/个。
镇(乡)域村庄体系规划
村:村庄规划 村庄空间布局及建设要求
村庄规划
核心:上一级规划是下一级规划的依据,规划间预留接口
发展要求
总体目标
生态宜居村庄美 兴业致富生活美 文明乡风和谐美
背景意义 阶段特征
建设美好安徽
非均衡的发展 不稳定的体系 待完善的设施 有差异的分区
建设策略 三化协调 省域统筹 分区推进 分步实施
村庄布局与建设方式
要点三:对接
省域:总体规划
构建体系 落实到县(区)
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 好乡村建设的决定》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2012-2030年)》
县(区)域:村庄布点规划
布点中心村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明确自然村
落实到乡镇 镇(乡)域:村庄体系规划
县(区)域村庄布点规划
布点自然村 明确中心村和自然村的规模
2020 年前,重点建成1 万 个左右达标中心村,整 治约8万个自然村庄。
2030 年以后全省中心村个数趋于稳定, 达到全面建成美好乡村的目标。
第四部分:建设指引
分区指引
皖北片区
中心村 2016年:5240个,达标中心村约2100个 2020年:4200个,达标中心村大于3400个
自然村: 2016年:34000个 2020年:23000个
11+4
2项基本公共服务:健身活动场地、 便民超市。
1项基础设施即垃圾收集点。
2+1
中心村 自然村
空间布局
1.布局模式
分区布局模式
镇区
中心村
自然村
2KM
山体 镇区 中心村 自然村
山
2.5KM
山
6-12KM
皖北片区:中心村平均服务半 径约1.5~2公里。
山
2.5KM 6-12KM
皖中/沿江片区:中心村平均服 务半径约2~2.5公里。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2012—2020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2年9月
规划主要内容
第一章: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四章:建设要求 第五章:行动建议
第一部分:分析与判断
现状概况
2011年: 农村人口
常住人口:3294万人,占55.2% 户籍人口:5299.1万人,占77.1% 村庄建设用地 总面积:1.14万平方公里 占城乡建设用地:72% 行政村:15539个 按户籍人口:3410村 按常住人口:2120人/村 自然村:228763个 按户籍人口:232人/村 按常住人口:144人/自然村
山
皖南、皖西片区:中心村平均 服务半径约1.8~2.5公里。
2.分区布局
分区村庄规模与分布
分市中心村分布
3.美好乡村布局
2016 年: 中心村的40%达 标
2020 年:
规划预测
80%以上的中心 村
2016 年前,每年重点建 成1500 个达标中心村 ,总计约6000 个;每 年整治10000 个自然村 ,总计约4万个。
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自然村:乡村基层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保留乡村特色, 改善人居环境。规划引导逐步减少自然村
2.规模体系
2016年:乡村人口数3040万人,中心村约1.5万个,自然村 不多于17万个。
2020年:乡村人口数2800万人,中心村约1.3万个,自然村 不多于12万个。
2030年:乡村人口数2200万人,中心村约1万个,自然村不 多于7万个。
主体模式:人口集聚、产业高效的新型农村 社区
建设重点:加快农业发展,建设舒适人居,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经济发展、新社区建 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三并重。
皖中片区
中心村 2016年:3720个,达标中心村约1500个 2020年:3220个,达标中心村大于2400个
要点一:统筹
基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规划乡村地区的村庄布局
韩国新村运动:40%-56%
法国现代农村建设:55%-62%
安徽: 城镇化发展阶段:快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2011年44.8%,2020年58%
要点二:差异
历史文化 自然禀赋 发展阶段 布局特征 ……
皖北片区 皖中片区 沿江片区 皖西片区 皖南片区
• 皖西地区按户籍人口约2880人/个,按常住人口约 1666人/个。
• 皖南地区按户籍人口约1500人/个,按常住人口约 1039人/个。
结论2:变化中的体系
变动总体趋势:逐年减少 行政村年均减少:365个/年 自然村年均减少: 455个/年
变动原因:多因素 城镇化 行政区划调整 政策性搬迁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各地、各片区 现状村庄布局特征
村庄布点导则与实践
各片区指引
各片区城镇化水平 与总人口
2016、2020年 各片区乡村人口
耦合确定 征求市县意见
各片区 村庄数
1.功能等级体系:构建中心村、自然村两级美好乡村体系
中心村:每行政村一个; 功能:——乡村基本服务单元,承担基本乡村公共服
务及支农服务功能。 ——村“两委”驻地,按标准建设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