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相关知识
按钮:绿—开关、黄—分析、红—电击
电极:已有导电胶,安放位置机体及电极包装表面有图
锁骨下胸骨右缘)。
示
,(“A”电极左胸前壁覆盖心尖,“S”电极右肩胛下区或右
操作:打开电源操作过程有文字显示和语音提示。
AED自动除颤操作步骤:
患者平卧位—电极正确粘贴—开启除颤仪—按
分析按钮—仪器提示“正在分析”—仪器示知
9. 评价除颤效果:电除颤后立即继续CPR,经过 5组CPR后,检查心律,有指征时再次给予电 除颤。
10. 操作完毕,关闭电源,复原按钮,清理电极 板,按规定位置准确摆好。
电除颤的程序
确诊室颤
纱布 除颤 充电 CPR,评价
能量选择
涂导电糊/盐水
离床 整理用物
电极板放于胸壁上 心律恢复
手动模式中的“简易1-2-3”步骤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的部分机场、大型公共场所如 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故宫博物院等先后设置了AED 机,我国的一些外资企业,如戴尔(大连)分公司也 配置了AED机,员工多数经过培训,能够熟练操作。
除颤的分类
1、按操作方式可以分为 手动除颤仪和自动体外除 颤仪(AED)
2、根据电极板放置的位置 可以分为体内除颤器和体外除颤器
导冲动
VF—室颤
心室有无数个异位兴
奋灶无序地激动窦房
结传导冲动
电复律的原理
就是让一定量的外加电流瞬间使所有心肌细胞在 同一时间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 由兴奋点最高的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产生 最终引起充足血流的有效心律的治疗过程。
除颤与CPR的联合关系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 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归结 五个链环来表达: (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可见早期电除颤是影响心脏骤停转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保证操作中的安全 ,患者去除假牙; 导电膏涂抹均匀,避免局部皮肤灼伤;
掌握好手柄压力 , 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的可垫盐水
纱布,不能留有空隙。
保持电极板的清洁、间隔>10cm病人两电极板之间的 皮肤应保持干燥,防止形成短路;
避开溃烂或伤口部位;
避开内置式起搏器部位;
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然后在从另一个通路 流回。选择的能量较小,电流峰值较低或相 对“恒定”,对心肌功能的损伤轻微。
目前双相波除颤仪已经逐步取代单相波除颤
仪。
4、根据放电形式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复律 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容易损伤心脏, 目前已经不用。 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充电,可以储存安全剂 量的最大电能,然后再向心脏释放。由于电压电能、 电脉冲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粘附式 电极板大多用于自动除颤或同步电复律
前-前位(多用于急救时)
心底部:在胸骨右缘第2-3肋间 心尖部:左腋中线第5肋间
两个电极距离大于10CM
前-后位:(多用于选择性电复律)
心底部:在脊柱与左肩胛下角之间 心尖部:置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
除颤的方法
用物准备
除颤器、导电膏/盐水纱布、 抢救设备
电除颤的方法
1、迅速检查电除颤仪各部位按键、旋钮、电极板是否 完好,电能是否充足。
2、患者取仰平卧位,操作者位于患者右侧位。
3、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显示患者心 。 律,明确除颤指征
4.
能量选择 能量可选范围为2~200焦耳。 成人首次除颤用200J; 儿童首次用2J/KG, 第二次可用4J/KG
三个步骤:
1、选能量:转动面板左侧旋 钮到所需的能量水平成人推荐 150J-200J 2、充电:对除颤器充电只要 按下按钮“2”就行了 3、放电:同时按下两个电极 板上的橙色放电按钮 另:如使用多功能电极衬垫, 按下面板上的除颤电极按钮 “3”
自动AED操作步骤
需操作的只有3个按钮和2个一次性粘贴电极
80年代以后被认为除颤是终止室颤的最有效的方法
3
除颤原理
搏动的产生位置:
1.SA Node 窦房结(60100bpm) 2.AV Junction房室结(4060bpm) 3.Ventricles心室(2040bpm)
从窦房结开始搏动才是 窦性心律。。。
VT—室速
心室有一个异位兴奋
灶反复激动窦房结传
除颤器的保养
1、每次用完仪器后先用专用的湿抹布擦拭,再用75%的酒 精进行擦拭。 2、每周专管人员定期检查机器效能,清洁机器外壳,做 好记录。 3、除颤仪电能耗尽的电池完全充电需4小时。 4、每月专管人员将除颤仪与电源连接,检查电源蓄电情 况,若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 5、不允许将液体倾倒在仪器上,不允许使用有腐蚀性的 液体或溶剂清洁仪器 6、不要让电击板受到碰撞或尖锐锋利物品碰划。
(3) 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 近期有血栓史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已用大量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电击后可影响正常 心律的恢复。
除颤后的护理
(1)继续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面色、肢体情 况及有无栓塞表现,随时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返回病 房。 (2)卧床休息1-2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 食,保持大便通畅。 (3)房颤复律后,继续服用药物维持,并观察药效及不 良反应。 (4)保健指导,向病人说明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 绪激动等,防止复发。
除颤与CPR的联合关系
当抢救者目击院外心脏骤停,且身边有AED
可用,抢救者应尽快使用AED。如果EMS人
员不是亲眼目击院外心脏骤停,应先做5个周
期的CPR。
对院内心脏骤停者,除颤仪到达之前先做 CPR,除颤仪到达后立即除颤.
除颤与CPR的联合关系
心室颤动(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是心脏骤停早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5.将电极板涂抹导电膏或将盐水纱布放于患 者胸壁上,涂抹要均匀。
6、按电极板上充电按钮进行充电,充电完成会 有短暂蜂鸣提示音。
7.将电极板放于患者的胸壁上紧贴胸壁,适当 加以压力。 放电 8.清楚响亮的喊一声“现在 除颤请离开”。术者,自己 的身体也离开床缘,然后双 臂伸直同时按下放电按钮, 进行除颤。
电复律/除颤能量选择
电复律 类型 心律失常 类型 房颤 同步 房扑 阵发性室上速 单型性室速 单相波能量 (焦耳) 100-200 双向波能量 (焦耳) 100-200
50-100
100 360 360
不确定
不确定 150-200 150-200
非同步
多型性室速 室颤和室扑
电极连接部位
电极板有两种:手持式和粘附式 手持式 电极板上都有对应位置提示(Apex心尖)
除颤的相关知识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仲启凤
电复律的概念:
电复律:是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率失常的一
种方法。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率时称电复律。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电除颤。
电复律的发展
1775年,研究人员发现鸟可以电击而死亡,再电击又 可飞走。
Leabharlann 1889年Provost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 1947年德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 1956年德国医生证明电击可以用于室颤以外的其它心 律失常。
若为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扑、室颤 刻不容缓立即除颤。室颤是电击除颤的绝对适应症 。
除颤的技术要求
除颤要选择有效的能量,产生足够的电
流流过心脏,同时,要求对心肌产生最
小的伤害。
除颤的成功与否,关键因素是电流,而
选择的能量是产生电流的手段。
要在正确时间让电流流过心脏 要有足够的电流流过心脏 要有足够的时间让电流流过心脏 要让电流通过所有的心肌细胞
体内除颤器是将电极放置在胸内直接接触心肌进行 除颤, 早期体内除颤器结构简单, 主要用于开胸心脏 手术时直接对心肌电击, 现代的体内除颤器是埋藏式 的
体外除颤器是将电极放在胸壁处间接进行除颤, 目 前临床使用的除颤器大都属于这一类型。
3、按波形分类
单相波 双相波
(电流从一个电极单向流到另一个极) 电流在两相流动,第一相是从一个
尽量避免高氧环境;
除颤放电时,操作者保持双手干燥,操作者及其
他人员切勿碰到病床、病人或任何连接到病人身
上的设备。
电除颤的并发症
心律失常: 早搏、室颤、窦性心动过缓、房室 传导阻滞等。 低血压、肺水肿、栓塞。 心肌损伤。 皮肤灼伤等。
电复律禁忌症
(1)洋地黄(西地兰、地高辛等)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电 击后可引起心室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 (2)严重低血钾:可使心室颤阈值降低。
分析结果—如示知“建议除颤”则告知大家离
开患者身体—按压“电击”按钮进行除颤。
2005年《ECC及CPR治疗建议国际会议共识》中强 调三处重点:①在AED示知“建议除颤”时首选除颤 ;②否则(无除颤心律,多为心电直线)先做5个周 期CPR再考虑除颤;③强调1次除颤后不做生命评估, 马上接着做CPR,5个周期后再评估,因为除颤导致胸 外有效按压中断。
早期除颤的理由
研究显示表明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除颤,患者 存活率可以达90%,5分钟则下降至50% 。 美国心脏协会的要求是院外除颤不超过5分钟,院内 除颤不超过3分钟。
为何提倡普及公众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