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复习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复习
古希腊 古罗马
黄河、长江 爱琴海
长城、司母戊鼎、 四大发明 史诗、民主制等 建筑、罗马法
• 古代埃及历史发展
1、公元前3500 年前后 (产生)出现几十个小国(孟斐斯) 公元前 3100年 (美尼斯统一) 公元前15 世纪 (强盛)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地跨亚非 2、古代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 (1)金字塔 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医学:解剖学等 (3)象形文字 (4)天文历法:太阳历 与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有关。 3、尼罗河(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产生的影响? (1)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埃及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 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埃及的统 一提供有利的自然条件; (3) 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尼罗河的涨落,发展了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 历。
P1
古埃 及
建立
前3500 年 前3500 年 前2500 年
统一
前3000 年
文明渊源
尼罗河
文明成就
金字塔 、太阳 历、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太阴历、星期制度、 楔形文字、字母文字
古巴 比伦
古印 度
前18世 幼发拉底河 纪 底格里斯河
前 3世 纪
前2070 年
印度河 恒河
佛教 阿拉伯数字
中国
• 夏朝 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 公天下----家天下 3.夏朝后期都城: 二里头 4.末代暴君:桀 商朝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 有重要的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 历史就是从商朝开 始的。 西周 1.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武王建立西周。 2.都 城: 镐(今陕西西安) • 3.重要制度: 分封制 礼乐制度 • 4.西周灭亡: 公元前771年 5.末代暴君: 周幽王
• 两河流域国家的产生、统一情况? • 1.早期城市国家的出现: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的实质(性质)是: 维护奴隶主
•
阶级利益法律。 3.地位(历史意义): 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内容 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 社会阶级状况。
• 齐桓公能首先称霸的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 (2)心胸: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管仲改革, • 富国强兵 • (3)谋略:尊王攘夷,树立威信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仁”的学说。兴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 用也。 孔子 故知新 儒家 •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P12
• • • •
①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③内容:王都以外的土地和民众; ④义务: ⑤作用: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确立周天子的权威,开 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弊端: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地 中 海 的 霸 主
罗 马 帝 国 建 立
地 跨 欧 亚 非
分 裂
灭 亡
476年
公元前 前509年 公元前 公元前公元2 395年 8世纪 2世纪 27年 世纪 中期
政治文明:民主制(竞选班委) 精神文明:(希腊字母、古希腊文中民主、 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词发展为英文; 雄辩家、哲学家) 物质文明:(建筑:剧场、竞技场)
•
• 4、西亚地区的主要文化成就? (1)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 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发明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2)字母文字 贡献:文字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尤其 • 是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出现, 形成22个字母,为以后欧洲的
• •
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 1.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一些小国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2.印度的种姓制度 (1) 等级名称: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 (2)社会阶层、职责(义务)(见P7) (3)目的: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 (4)实质(性质):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 • (5)影响: 种姓制度 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 • 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3.佛教的产生 (1)背景: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 (2)时间:公元前6世纪 (3)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4)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 种姓制度。 ②提倡消灭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 • 世界”。 (5)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前3世纪 朝鲜\日本\印 度\中亚 \ • 东南亚\中国
提示:古希腊和中国都处于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气候适宜。
讨论二
这两个文明区域的地理环境(地形、河流 等)对其发展有什么有影响?
提示: 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区域所在的巴尔干半岛,丘陵 广布,面积狭小,河流短促,农业生产潜力有限。经 济上主要依靠濒临地中海的众多优良港口发展海外贸 易,商业发达。 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域是黄河中下游流域,该 地区黄土土质疏松,矿物质含量高,黄河及其各条支 流有着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
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
西方文明的摇篮
前8世纪 前6世纪 前4世纪
古希腊
城邦时代
雅典 相对民主 公民大会 希 腊 文 化
亚历山大帝国
传播、交流
斯巴达 崇尚武力
文明后续
欧 洲
古希腊
亚 非 洲
古 埃 及
洲
1.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涉及哪些文明古国?
古罗马兴衰史
罗 马 城 建 立 罗 马 共 和 国 建 立
西方文明之源:
• • • • • • • • • • 1.政治: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影响深远。 2.现代西方人使用的“哲学”一词来源于希腊。 3.科学: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亚里斯多德创立物理学等学科体系。 4.文学: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欧洲戏剧的故乡。 5.体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希腊。 6.艺术:《掷铁饼者》 米隆 7.法律: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8.文字:拉丁字母 9.建筑:广场,圆形剧场等,庄严厚重,规模宏大,多 使用柱子 和拱形结构。
孟子 老子 道家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具 有辩证法思想。 “无为”
庄子
墨家 墨子
要顺其自然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兼并 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 主张改革;提倡________ 权的封建国家
法家
韩非子
讨论三
在国家制度方面,古希腊和中国有着哪些差异?
提示: 古希腊实行的是城邦民主制,各个
城邦之间相对独立。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分封制。
克里特文明 古 代 埃 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中国(夏商周)
哪些可以作为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 志?
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 字的发明,都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 的重要标志。
P27
表格
周边的河流、
海洋名称 爱琴海 尼罗河 两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 黄河、长江
古代文明名称
A B C
文明诞生的
大致时间 约公元前20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
应用示例
例 [2011·苏州]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 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a)
铁制农具
图(b)
穿有鼻环的牛尊
·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 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 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约公元前3500年 (最早)
克里特文明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D
E
古代印度 中华文明
约公元前2500年 约公元前2070年
这些早期文明区域在地理位置和环境 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地理位置 北半球 温带地区
大 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 河 古代西亚文明——两河流域 文 古代印度——恒河、印度河 明
中华文明——黄河、长江流域
环境特征
大河流域、海洋
海 洋 文 明
古希腊——地中海东部 爱琴海西部 古罗马——地中海
(1)处于温带,气候条件适宜早期人类生存。 (2)临近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 (3)除位于岛屿上的克里特文明外,其他几个文明 区域都位于河谷或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 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4)克里特岛自然环境优越,农业以谷物、橄榄、 葡萄种植为主,同时也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发展对外贸 这些文明区域大体位于北纬 易,促进了区域的繁荣。 30°附近,属于北温带。
古代希腊与中国的比较
古代希腊
中国春秋时期形势图
繁荣 时间 公元前8 世纪至 前4世纪
文明 类型
地形 特征 海岸崎 岖、岛 屿众多
周边的河 流或海洋
古希腊
海洋 文明
爱琴海
公元前 平原广 阔、河 流众多
黄河、 长江
讨论一
这两个文明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势?
·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 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说明:当时社 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 主要措施。 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 励农耕;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4)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后失去了政治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