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核算制度设计

成本核算制度设计


二、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二)制定消耗定额的常用方法
经验估计法 根据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定额管理人员的经验数据,直接估算定额水平。 优:简单易行,制定过程短,成本低 缺:容易受估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技术依据不足,准确性差 统计分析法 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结合企业未来的生产、技术、组织条 件和管理方法的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从而确定定额水平。 优:确定的定额标准准确可靠 缺:容易受历史资料平均数的影响,确定的定额水平比较保守 技术测定法 依据利用技术测定所得到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各 种变化情况,计算确定定额水平。 优:比较科学 缺:制定过程复杂,工作量大,成本高 类推比较法 通过与同类型产品或工序的典型定额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后,估算定额水平。
三、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一)生产通知单的设计
生产通知单——记录每一班组每一个工人的产量和工时 的一种原始记录,是在工作结束时由检验员根据验收结 果填制的。 它应设置生产单位、工人行为、工作时间、单位定额、 实际产量、完成工时、检验员签章等项目、栏次。
生产通知单
车间: 工段: 生产班组: 编号: 日期: 姓名
成本核算制度设计
本章概要: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组织成本核算的依 据。本章主要阐述成本核算制度的设计内容和设计 要求,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制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标准成本核算方 法设计。
第一节 成本核算制度与设计要求
一、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作用
成本核算制度设计——针对生产制造过程所发生的生 产耗费,设计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成本核算制度和管理 制度,从而保证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以 及成本发生控制在目标限额以内,帮助管理者及有关 利益方面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和管理业绩评价。 可保证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 可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时 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核算资料 有利于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 经济效益 可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要素费用、成本项目的设计
(一)要素费用的设计
要素费用——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进行分类 所形成的类别。 劳动要素的耗费 劳动资料的耗费 活劳动的耗费
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及职工福利费、 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和其他费用
(二)成本项目的设计
成本项目——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是根据成本管 理的要求,对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用途进行 的分类。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根据以下因素进行适当合并或分解 *设计成本项目时要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管理要求 *设计成本项目时,要考虑各项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 重,比重较大的直接成本费用应单独设置成本项目 *设计成本项目时,要考虑分类的多少、粗细要适当
三、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和分配标准的设计
(一)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一般原则的设计
在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的一般方面,凡费用发生时能 直接确认归属对象的,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凡多 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发生的,应先通过中间环节进 行归集,再采用适当方法定期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生产费用核算和产品成本计算方面,要遵守历史 成本核算原则。 在生产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一般:严格成本开 支范围;贯彻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正确区分五 个费用界限。
五、建立健全厂内计划价格制度
企业内部计划价格是企业内部的原材料、辅 助材料、燃料、在产品和半成品、劳务等内 部转移时进行内部结算的依据。 目的 *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便于成本控制和考核,明确经济责任 制定、发布、相对稳定
第三节 成本计算制度的设计
一、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的设计
成本计算对象的设计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方法和分配标 准的设计
*原则:受益原则、计算简便原则、重要性原则和相对稳定原 则 *方法:比例分配法、扣减法 &约当产量比例分配法 &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在产品陈本法 &定额成本法
四、生产费用核算凭证的设计和一般程序的设计
车间: 产品名称: 废品数量: 废品发生原因:
废品报告单 生产班组: 单号: 产品类型: 可修复废品数量:
日期: 计量单位: 不可修复废品数量:
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其中: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燃料及动力 制造费用 合计: 减: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赔偿 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车间负责人:
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减:回收残料价值 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赔偿 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第二节 成本核算基础的设计
一、成本开支范围的设计
成本开支范围——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内容。主要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 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 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本生产单位的生产活动而发生的管理人 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职工福利费 各生产单位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经营性租赁费、原 油储量有偿使用费、油田维修费、矿山维修费 各生产单位发生如保险费等按规定可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各单位为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机物料消耗等间接制造费用
成本计算期的设计
*成本计算期——企业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 算产品成本的起止日期。它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 *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定期在月末计算本月所生产的产 品成本,其成本计算期应以每月的起止日期作为成本计 算的起止日期 *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成本计算其与生产周期一致,从 投入生产的月份到产品完工月份的月末作为成本计算期
(一)生产费用核算凭证的设计
各项要素费用分配凭证的设计
*在发生的生产费用中,有的费用由一个部门或几种产 品受益。 *要素费用分配表,应设置被分配的费用、分配的时间、 费用的受益部门或产品、分配标准及分配的数额等项 目。
材料费用分配表 年 月
应借科目 原料和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 原材料小计 低值易耗品 合计
(二)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和分配标准的设计
生产费用的分配:要素费用在各受益对象之间的分配 生产费用在完工与在产之间的分配 要素费用分配方法(比例分配法)和分配标准的设计 分配率=分配对象/各种成本计算对象分配标准总数 某成本计算对象应负担的分配数额=该成本计算对象的 分配标准数*分配率 设计分配标准的原则: *相关原则:分配标准与分配费用 *简便原则:作为分配标准的因素,其资料必须易于计算 *稳定性原则
单号:
日期:
其他费用
合计
应否赔偿及理由:
减:应收赔偿 停工损失
车间负责人:
车间核算员:
(四)考勤簿的设计
考勤簿要反映一个职工每日的出勤、缺勤以及缺勤的原 因,单位要根据考勤簿计算职工的工资。 考勤簿应设置车间或部门、考勤时期、职工姓名、每日 出勤情况及全月出勤情况、考勤人员签章等项目。
考勤簿



二、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内容
(一)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设计的内容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按成本计算对象对生产耗费进行归集、分配, 对生产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信息反馈和控 制 建立成本管理制度 应制定成本预测和决策制度,成本计划、费 用预算编制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成本分析 和改善成本措施的落实制度,成本考核和奖 励制度等
(二)成本计算制度设计的内容
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 等成本核算方法体系的设计 生产费用归集分配的原则、分配方法和分配成程序的设 计 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和成本计算中使用凭证的设计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设计
三、成本核算制度的设计要求
要以国家有关成本计算和管理的规定为依据设计 要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要保证各项成本管理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要考虑贯彻内部控制原则 要有利于正确计算成本和简化核算手续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额 年 月 项目 折旧费 基本生 产车间 辅助生产车间 供电 供水 行政管 理部门 专设销 售机构 合计
机器 编号
工人
工号
加工 件
工作时间
开始 时间 结束 时间
每件 定额
实际产量
交验 数量 合格 数量 废品 数量 废品 通知 单号
完成 定额 工时 数
实际 工时
检验 员
(二)废品报告单的设计
废品报告单——该表表明产品经质量检验后已确认为废 品并确定对其返回生产线上进行修复,还是确定为不可 修复废品。 它应列明返修废品的品种、数量、废损程度、修复要求 等内容,及不可修复废品的品种、数量、废损程度、产 品废品的原因及过失人等。
总账科目
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 成本 小计 制造费用 小计 辅助生产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合计
明细 科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一车间 二车间 机修车 间
直接 计入
分配计入
分配率 分配额
小 计
外购动力分配表 年 应借科目 总账科目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月 动力用 照明用 合计
明细科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车间(部门): 班组:
姓 名 工 号 职 务 级 别 1 2 3 年 … 月份 … 考勤员: 考勤统计 30 31 出 旷 病 事 迟到 加班 勤 工 假 假 早退 加点
出、缺勤情况
四、建立、健全与成本有关的各项业务制度
存货管理制度 存货管理制度设计的内容包括存货的主要项目,存货的计价及核算管理, 存货的伎俩、验收及收、发、存管理,存货定额核定及控制管理,存货 的清查盘存等。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其设计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标准及分类,管理固定资产的职责分工,固定 资产增加的业务手续及计价,固定资产报废的标准和减少的业务手续, 固定资产使用、维修、折旧、清查盘点和分析等。 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 其设计的内容包括领用、保管、摊销及再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等。 费用管理制度 其设计内容包括费用预算管理,费用开支标准及费用分析制度等。 工资管理制度 其设计内容包括工资总额的构成及计算办法、工资发放的审批管理、工资 费用的会计处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