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政治四个全面专题复习课件

中考政治四个全面专题复习课件


8、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
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 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9、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 力保障。
10、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增进人民福祉。
11、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 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 斗争,维护宪法尊严。
10、我国宪法和法律规范并保障公民权利,与公民 的生活息息相关。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 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
⑦(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创新精 神,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⑧(经济制度)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6、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是(
)
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②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③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3、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关于深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六个更加”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政、文、社 、生。 改善民生的五个目标、改革的本质和目标。 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改革的原因。社会主义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我国的社会主义 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生 机和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 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 3、(重要性)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 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4、改革开放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经济、 社会、科技等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 际地位影响力日益增强。
三、依法治国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 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其中“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体现了教材中的 哪些观点? ①(法律特点与本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② (全国人大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③ (人民是主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 (依法参政)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批评、建 议权);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 ⑤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⑥ (法律作用)我国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5、改革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②(基本路线,一个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④(中共)坚持党的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 ⑤ (国策,方略,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依 法治国方略。 ⑥(人民努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8、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9、(公民做法)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每个公民都要自觉学法守 法用法,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 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又是一 切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B.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 D.要更加注重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
5、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我国(
)
①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②农业基础仍不稳固
③基本经济制度已不适合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④经济结构不甚合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全面深化改革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是中国有效防范各种
经济风险的必要举措。比如,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条件以鼓励创新;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户籍制度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全的社会保障制 度将在稳定国内需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实行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政 策;等等。这些举措将有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并为经 济持续增长提供制度保障。
D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B.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
C.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为了让全体人民同步、同等富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
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
D 的是 (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D 究”。下列有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说法中正确的
D 6、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来,需要我们(
)
①把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作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深化科技体系改革,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④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某市在河道治理工作中问计于民,通过媒体、互联网等途 径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并召集水利、规划建设等各方面专家多 次进行论证,先后收到3 000多条意见和建议,有效吸纳200多 条,形成详实的决策,使城市的规划建设更科学。相关决策一
D 经公布,立刻得到市民的响应和拥护,老城区1000多户居民的
搬迁快速顺利完成。这说明 ( ) ①当地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②公民依法享有 批评建议权 ③公民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④我国公民依法直接参与政府的决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今年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代表和委员们通过网络搜集社情民意,利用电子邮件、博客、 微博等渠道加强与民众的互动;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两会
全面依法治国能够创造有利的商业投资环境。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营造更适于商业活动的投资环境。
全面从严治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全面从严治党,保障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 全面小康的特点: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 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6、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解。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 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3)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 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 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
4、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
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
7、(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 (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 求、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 (核心)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 (主体)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 (4) (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 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重要保障。
专题:四个全面
一、热点材料
中国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实现可持续和更具包容性的增长,这一点已经得 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赋予中国发展新内涵。人们 注意到,“四个全面”不是口号式的倡议,而是实实在在的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经济目标更丰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少有以
下几层经济含义。首先是实现环保型和包容性增长。为此,应提高服务业在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环保产业,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经 济增长应使更多人受益。为此,应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工资水平, 提高消费率,改善人民生活。居民消费需求占比提高也会增强一个经济体对 外部经济冲击的抵御能力。第三,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应更多转向创新 驱动,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