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一、学校基本情况概述:两城一中是一所县属农村普通完全中学。

学校筹建于1959年9月1日,开办于1959年11月。

最初命名为宁县七中,属两年制初级中学。

1961年更名为宫河中学,1962年秋更名为正宁县第三中学。

目前,学校有4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教学班15个,高中教学班31个,现有学生2237人。

学校共有教职工174人,其中专任教师165人,本科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54 %。

高级职称教师19人,占专任教师的11.4%,中级职称教师53人,占专任教师的31.9%。

35周岁以下年轻教师65名,占比例39.1%,学校拥有各级骨干教师39名,其中,校级骨干教师36名;省级骨干教师 3名。

省园丁奖获得者2名。

学校现有教学楼2幢,学生宿舍楼2幢,平房207间。

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

其中,建有物理实验室120平方米,化学实验室120平方米,生物实验室60平方米,微机室120平方米,多媒体教室480平方米。

美术画室60平方米,图书室60平方米,现有图书16547册。

学生阅览室240平方米。

各室内配设施、实验室设施、仪器、体育器材、音乐器具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近几年,我校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德育方面,德育工作体系和网络进一步完善,学校“三风”进一步好转,广大教职工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已初步养成。

操行合格率由三年前的95.8%上升到现在的98.8%。

三年来无一起违法案件发生,学生打架斗殴现象得以杜绝。

我校广大师生先后为困难罹病职工,贫困学生,西南大旱、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累计达10多万元。

校党支部和校团委三年共吸收党员7名,吸收团员5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

学生先后有35人被授予市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光荣称号。

教学方面,近五年有50名教师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离岗进修等途径取得了合格学历,业务能力大大提高。

目前,高中学历达标率为54%,初中学历合格率为100%。

三年来,科任教师中有28人次先后获得省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陇上名师”“首席教师”等荣誉称号;高中会考合格率分别为89.7%、89.59%、94%,优良率分别为20.4%、30.65%、50.69%,高考学业提高率为75.28%。

三年累计为高职高专以上各类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738名。

有80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县市级以上奖励。

学校先后被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庆阳市文明单位”、“庆阳市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学校”、“绿色学校”。

获得“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庆阳赛区第二名”。

近三年,学校曾先后获得“县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县高考目标责任制二等奖”等各类奖励十三项。

共青团两城一中团委分别于2006年、2010年两次被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二、使用指标及自评过程在这次庆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校的督导评估验收中,学校接到上级下达的督导通知后,严格按照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制定的《甘肃省普通高级中学综合督导评估方案》的要求,按照学校自评的要求认真开展了自评。

学校召开了专题行政会议,成立了以校长师谋占同志为组长的“两城一中综合督导评估自评领导小组”,成员在以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工作人员为主体的基础上,邀请有关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广泛参与。

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并且拟定了《综合督导评估三级指标分工表》和《综合督导评估档案材料搜集分工表》(附下文),将责任落实到人。

依据《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中的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对涉及的(1)——(46)个子项,按照分工,对照《评估方案》中的自评要求,逐项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自评,在自评中坚持边评边改,以评促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安排整改。

在自评过程中各自评小组运用座谈、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多渠道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按要求填写了《督导指标自评表》与《自评结论量化表》,写出了专项分析报告,并对收集的各种资料,由办公室系统整理,按“指标体系”条目分类按序收装。

领导小组结合分报告及有关资料,根据《评估方案》对自评工作进行讨论、分析、综合、评定,补充了三级指标自评的定性意见,调整了评估满意度,指定专人撰写了自评报告初稿,经专题行政会议审议后,通过教职工大会等方式征询意见,经行政会议修改审定后上报。

三、自评结论(一)学校管理(A1,400分)自评得分348分1.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B1,40分)自评得分40分C1.学校管理者能够结合学校实际,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 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

这一校训既体现了办学方向和时代要求,也符合学校实际;学校办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制度健全,“成就学生,发展教师”的办学理念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同。

既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又牢牢地抓住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体现了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办学宗旨。

又制定了宣传落实办学理念的计划与措施,在教职工中开展了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学习和讨论,召开了宣传学校办学理念的专题家长会,进行了问卷调查,使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在学校形成了“知识决定命运,素质成就未来”的共识。

本项C1实际得分20分。

C2.我校在科学务实的教学理念下,明确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良好的社会声誉,教育和谐发展,师生和谐共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村普通中学”的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管理兴校、科研活校”的办学方针。

根据学校实际,认真落实《正宁县第三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07.8年—2010.6年)》,制定详尽的年度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校园环境明显改善,师资队伍的师德风尚、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本项C2实际得分20分。

2.领导与管理(B2,90分)自评得分85分C3.(3)校长的学历、年龄、职称、能力等均符合任职资格,思想素质良好,创新意识强,重视自身学习提高。

学校干部能积极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带头学习教育法规、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能理论联系实际,高瞻远瞩,站在学生、教师、学校、教育的发展高度,为学校的发展定位,为学校确定了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办学思想,并用此指导办学行为。

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较全面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能与时俱进地规划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具有开拓精神和民主、平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有丰富的办学经验,能深入工作一线,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对学校各环节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C3.(4)领导班子能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有明确的办学方向,教育思想端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践精神;领导坚持兼课、听课,包教研组、包级组,深入教学一线,工作扎实、作风正派、团结协作、廉洁奉公、依法办事、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不断反思总结提高,与时俱进。

本项C3实际得分28分。

C4.(5)学校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制,校长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既是学科教学的行家,又是学校管理的里手,深得教师们的信赖。

校级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勤奋踏实,作风民主,高效廉洁。

学校领导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教师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校党支部能够发挥政治核心监督保障作用,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政治学习形成制度,加强师德修养,并定期撰写政治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体会,学有计划,学有制度,教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校党支部近年来被评为全县“先进党支部”。

能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团委、学生会的作用,教代会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制度规范,教代会定期向教职工通报学校工作,实行校务、政务公开,征求教职工建议,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实行民主监督,健全校内民主决策制度,不断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形成了校长总负责,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教代会履行民主管理和监督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主动接受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任期考核、审计及教育督导部门的督导评估。

本项C4实际得分20分。

C5.(6)学校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并有经过民主审议产生的《两城一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订,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职责明确,制度规范,落实有效。

学校有高效的管理机制,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了学校的有效管理。

C5.(7)学校有应对防盗事件、食物中毒事件、政治突发事件、化学实验室突发事故的预案,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近三年内无一起因学校责任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

C5.(8)学校财务制度健全,年报、月报等账目清楚,能严格按国家和省上制定的标准收费,收费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了收支两条线,坚持了正宁县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报账及核算制度。

经各级各类部门检查,无乱收费现象。

C5.(9)学校制定了学籍管理的规定,规范学籍管理。

2007.6—2010.5每学年班级分别为43个、44个和46个,班额平均为48人、 52人和49人,正逐步取消招收高三复读生。

C5.(10)学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严禁在课时计划外进行集体补课的规定,严格学校作息时间,编制学期行事历,规范安排教学内容。

本项C5实际得分36分。

3.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B3,100分)自评得分88分C6.(11)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常规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常规教学的各项基本要求,每学期规范安排教学内容,定期检查作业、教案,形成了以教务处为主体,教研中心、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为依托的教学管理渠道,初步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学校对课程改革与发展有较清醒的认识,建立了学校课程改革委员会,制定了课程发展规划。

校本课程开发初见成效。

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进行师资培训。

C6.(12)学校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本质,制订了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着眼于现代化教学,开发课程资源,建立了学校课程委员会,制定了课程发展规划,课程计划,并开发了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项C6实际得分18分。

C7.(13)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制定学校课程表。

课程设置合理,必修课保证开全开齐,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需要。

学校通过制度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军训活动,推动体育、文艺、美术等兴趣小组活动的展开,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课程资源,校本课程体现本地和学校特色。

本项C7实际得分35分。

C8.(14)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教与学的过程,教学目标明确,资源配置合理,能采用远程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