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处理

第七章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处理

判据:Ur=UA+Uel+Us+Ust+UH
9
7.1.3 粉体的分散方法
主要有介质分散、机械搅拌分散、超声波分散、静电分散、 分散剂分散和表面处理
(1)介质分散
介质的选择原则:非极性颗粒易于在非极性介质中分散,极 性颗粒易于在极性液体中分散
颗粒在介质中的分散行为除与介质的极性有关外,还与其他 因素有关,如pH值、温度等
第七章 粉体的分散与表面处理
7.1 粉体的分散
7.1.1 颗粒间的作用力 7.1.2 颗粒的分散原理 7.1.3 粉体的分散方法 7.1.4 颗粒分散性的表征与评价
7.2 粉体的表面处理
7.2.1 粉体处理的方法及工艺 7.2.2 表面处理剂
1
7.1 粉体的分散
7.1.1 颗粒间的作用力
主要分为短程作用力和长程作用力 短程力作用范围小于2nm,长程力作用范围5~100nm
液体介质中颗粒间的主要长程作用力有:范德华力、双电层 静电作用力、位阻排斥力、溶剂化膜作用力、疏水作用力 以及偶极作用力和磁作用力等
2
(1)范德华作用能及作用力
半其径U作分A用别能为 6URhAA1(和和1R321作R12R用的R22力两) ,F个分球别F形为颗6: h粒A21(,3R2 R1当1R间R2 2距) 为h时(h<<R),
如触果(颗a粒=的0)润,湿且性H良在好1(10(.-44~0趋°1.近之8)于间0时r),,毛颗细粒管与作颗用粒力间近相似互为接:
7
7.1.2 颗粒的分散原理
(1)颗粒的分散原则
润湿原则与表面力原则
(2)颗粒的润湿
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润湿性常用润湿接触角来度量
>>/2
完全不润湿
/2>>0
部分润湿或有限润湿
位阻作用包含穿插作用和压缩作用
5
*颗粒在空气中的作用力
(1两)个范半德径华分力别为RF1M、R6A2h的112 球RR形1 1R颗R2 2粒间的范德华作用力FM可
表示为:
式中A11为颗粒在真空中的Hamaker常数
(2)静电作用力
Ru达m式pf:对作用于F两个Q球D1Q2形2 (颗1粒2D之a )间的静电引力提出了下列表
根据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分散剂可分为无机分散剂和有机分 散剂。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分散剂又可分为无机电解质 类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偶联剂等
7.1.4 颗粒分散性的表征与评价
包括沉降天平法、粒度分布测量法、图像分析法、扫描和透 射电镜法、黏着力法等
14
7.2 粉体的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的目的:改善或改变粉体的分散性;提高颗粒的表 面活性;使颗粒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以及 新的功能;改善或提高粉体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容性
频率也增加,反而导致颗粒团聚
12
(4)静电分散
静电分散就是给颗粒荷上相同极性的电荷,利用库仑斥力使 颗粒分散,表面处理、电极电压、颗粒粒径和湿度都是影 响静电分散的重要因素
静电分散的时效性不长
13
(5)分散剂分散
分散剂的主要作用:增大颗粒表面电位的绝对值,提高颗粒 间的静电排斥力;增强颗粒间的位阻效应;调控颗粒表面 极性,增强介质对颗粒的润湿性,增强溶剂化膜作用
基料中的分散性的同时,增强两种不同性质材料之间的结 合力
16
(2)沉淀反应处理
将一些无机物质沉积到颗粒的表面,形成异质包覆层,达到 表面处理的目的。由于在颗粒表面形成特殊包覆层,因此 可产生光、电、磁及抗菌等功能
(3)机械力化学处理
利用粉碎及其他强烈机械作用对粉体表面进行激活,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颗粒表面的晶体结构、溶解性能、化学吸附和 反应活性等
半径为R的U球A形颗粒A61与3h2 R片,状颗F粒间A61的h322R作用能与作用力分别为
A132为在液体介质3中颗粒1与颗粒2相互作用的哈马克常数
3
(2)双电层静电作用能及作用力
来自于扩散层中的离子互相靠近时产生的排斥或吸引作用
(3)溶剂化膜作用能
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由于其表面极性区域对附近的溶剂分子
10
(2)机械搅拌分散
指通过强烈的机械搅拌引起液流强湍流运动而造成颗粒聚团 碎解,其必要条件是机械对液流的剪切力及压力大于颗粒 间的黏着力
机械搅拌分散的时效性不长,即在停止机械作用一定时间后 颗粒可能重新团聚
11
(3)超声波分散
作用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在介质中产生空化作用 使悬浮体系中的各组分产生共振效应 低频时易产生空化作用,高频时易产生共振作用 强度不宜过大,否则由于热能和机械能的增加,颗粒碰撞的
=0
完全润湿或称铺展
润湿过程也可以用铺展系数S1/s来表示: S1/s=s/g-(s/l+l/g)=l/g(cos-1)
8
可添加润湿剂或浸润剂,或对粉体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浸 润条件
(3)颗粒悬浮液的分散状态及判据
两种不同的分散状态:一种是形成团聚体,即单一颗粒由于 互相吸引,形成较大的二次颗粒;另一种是颗粒之间互相 排斥,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产生极化作用,在颗粒表面会形成溶剂化膜,并产生溶剂
化作用:
Us U0s exp( h / h0 )
(4)疏水作用
由于颗粒表面与水的极性差异而导致的一种粒间相互吸引作 用:
U H C Re xp(h / D)
4
(5)位阻作用
两个颗粒互相接触时,受外力作用以及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吸附层中的物质将重新调整以建立新的平衡。如果吸附层 中的物质为小分子或小离子,它们的扩散速度很大,可以 在很短时间内达到新的平衡;如果是长链状的表面活性剂 或高分子时,其调整速度非常缓慢,短时间内难以建立新 的平衡,此时颗粒间就会产生位阻作用。
式中Q1、Q2为两颗粒表面带电量,a为两颗粒的表面间距,
D为颗粒直径
6
(3)液桥力
实际的粉体往往含
有水分,由于水的 表面张力将在两个
H
2r
sin
r 2
sin
1 R1
1 R2
sin(
)
颗粒之间造成液桥力
液桥力的计算式为:
式中r为颗粒半径,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为液体接触角, R1、R2分别为液桥的两个特征曲率半径,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粒润湿接 触角
7.2.1 粉体表面处理的方法及工艺
按实际使用方法,分为表面化学包覆处理、机械化学处理、 胶囊式处理、高能表面处理和沉淀反应表面处理
15
(1)表面化学包覆处理
A、表面活性剂处理 软团聚和硬团聚的区别 基本作用:吸附并降低表面张力和胶团化作用 既可湿法进行,也可干法进行或干湿结合
B、偶联剂处理 可提高粉体与其他物质的相容性,在改善颗粒在有机高聚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