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检索报告范例

文献检索报告范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报告院(系):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姓名:伊力帕尔. 斯干旦学号:20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05月24日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中国声乐的历史发展及教育影响The historicaldevelopment?and educational?impact?of?the?Chinese?vocal二、课题分析1、简述该课题的意义、研究的历史、现状、趋势。

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以中国的声乐艺术而言,近些年来,我们的艺术团体和个人,以我们民族精彩的声乐艺术,昂首挺胸地跨入国际最高级别的艺术中心或剧场:维也纳金色大厅宋祖英独唱音乐会、吴碧霞亚洲巡回独唱音乐会、《和谐之声》谭晶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向世界各国展示我们古老悠久的文化;大众化的“中华情”栏目、“同一首歌”栏目、“梨园春”栏目(带着我国多种戏曲名角新秀,赴南美洲巡回演出)等纷纷走出国门;在各类国际声乐比赛上,也经常能看到我国的青年声乐才俊摘金夺银的好消息,还有一些歌唱家成为外国专业剧团的主角或职业演员。

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现代声乐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我们不能因此盲目乐观,审视我国的声乐现状,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为严格意义上的我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还不足百年,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问题所在,才能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我国现代专业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从上世纪20 年代创立,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和几代声乐家、教育家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体系。

但是我国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标准与方向发展得很不均衡,或者说多数院校的声乐教育者还不明确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声乐人才,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体系。

如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研究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师生,以能否在国际上拿奖为第一目标,以唱外国声乐作品而自傲,而对如何唱好中国声乐作品研究较少;学习民族声乐的师生,民族自信心不够足,视野不够宽,常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非音乐院校中声乐专业学生选习西方声乐艺术的,由于种种原因,只能蜻蜓点水唱些皮毛;选学民族声乐的学生,多以当红歌星为榜样,也只能囫囵吞枣,唱个大概,深度精度都不够。

现代流行歌唱艺术,还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处于说不清和摸索的状态。

传统的戏曲、民歌教育教学在现代社会发展条件下,如何继承、发展、创新,特别是如何培养年轻一代热爱民族声乐艺术,学习演唱民族声乐艺术,也存在着不足。

虽然这几年相当部分的年轻人对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已开始有了喜爱的苗头,但还有教育体系的问题,也有宣传导向的问题。

如果自己民族的下一代都不喜爱自己民族声乐艺术的传统,走向世界肯定是空话。

2、该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声乐的历史及其发展任何新事物的生成及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因素,文学、美术如此,音乐亦然如此。

这些社会因素包括一定的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个民族特定传统的文化审美、风俗习惯、民族语言、人文精神等。

民族声乐从开始发展到今天亦是受着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自从不同民族的形成,就有了不同民族的歌唱。

“中华民族广大欣赏者的歌唱观及其再创造的实践,即是孕育它的生命生长的母体和乳汁,又是培育它的壮大成熟的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

”(王霭林《我的“民声观”》)。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中不断衍生了广大人民喜爱的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表演艺术中带有演唱形式的就有三百余种,而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唱法及表现手段,因而可以说“中国唱法”是绚丽而丰富多彩的。

从古代传统中的有关唱论的描述可见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是很讲求方法的,如:《礼记·乐记》中描绘: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坠),曲如折,止如搞水,俗中距,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殊”;又如《东府杂录》中讲:“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亢坠之者,即得其术即可致遇云响谷之妙也。

”再上《唱论》中对于演唱风格是这样论述的:“有唱的雄壮的,失之村沙;唱得蕴拽的,失之乜斜;唱得轻巧的,失之寒贱;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唱得打稻的,失之本调”。

古人的这些论述,今天看来是十分精辟和科学的,是和当今被称为最科学的唱法之一的“贝尔康托”唱法的很多要求是相一致的,我国传统这些对于歌唱的科学总结早于“贝乐康托”二千年左右。

这足以说明我国的传统歌唱艺术源远流长,并在演唱实践和理论总结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而当今的民族声乐等称谓则是现代我国乐坛上的提法,这种唱法正是在这种传统的声乐艺术基础上,随着我国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不断的改变而不断的提高发展的,对其它姊妹艺术的长处进行不断的取舍和溶入而形成的。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延安开始,当时广大新的革命音乐工作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鼓舞军民的士气,反映阶级仇恨和表现广大军民热火朝天的学文化和大生产运动,编演了象《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深受边区人民喜爱和欢迎的秧歌剧,那剧中鲜活的3、该课题所属的学科分类(中图分类号)1. 音乐史学;研究;作曲家中图分类号:J609 音乐史学4、提取关键词(中英文对照,不少于三个)。

声乐教育Vocal Music Education发展progress意义significance5 、所需文献的类型以及时间范围。

CNKI、硕士论文数据库、百度、独秀至2011三、检索过程记录:(该部分为检索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为图书资料、中文期刊、学位论文、专利文献及网络资源的检索。

包括对所选用的数据库、检索年限、检索词、检索策略(即逻辑检索表达式)以及检索结果等的记录。

)一)工具书:《中国声乐的历史发展及教育影响》二)图书资料1、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检索词:声乐信息检索表达式:题名=声乐信息检出文献总数:3 检出文献截图和举例:中文图书1. 信息素养教育G202-43/4214/10馆藏复本:3可借复本:3 姚建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中文图书2. 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G201/3827/10馆藏复本:4可借复本:4 主编许征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中文图书3. 信息素养论W194馆藏复本:2可借复本:2 王吉庆编着上海教育出版社?2、电子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读秀任选)数据库名称:读秀检索词:音乐信息检索表达式:书名=音乐信息检出文献总数:2 检出文献截图和举例:1、[ 书名]音乐信息检索[ 作者] 董讯[ 中图法分类号目录页3、图书馆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任选)1、中文数据库名称:CNKI期刊论文第一次检索:检索年限:1980-2012 检索词:声乐、声乐教育检索表达式:(关键词=声乐or 关键词=艺术信息)and (关键词=公共获取or 关键词=信息获取权)检出文献总数:74 检索文献截图和举例:第二次检索:检出篇数过多调整检索策略篇名=政府信息and (关键词=公共获取or 关键词=信息获取权)匹配:精确检出文献数:4 检索文献截图和举例作者孙大锋;文献出处】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2003 年02 期??编辑部邮箱关键词】摘要】作者中文名】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CJFD收录刊信息技术; 计算机; 多媒体; 音乐教育;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计算机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多媒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的发挥; 多媒; 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游驰飞;林区教学, 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on , 编辑部邮箱2009 年08 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文献出处】刊??CJFD收录刊【关键词】音乐教育; 农村教育; 课程资源; 信息化;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因经济基础、地理位置等原因, 教育基础相对薄弱。

目前, 国家正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全国性的教育网络,以信息化带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这些【摘要】举措为农村学校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有效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论文:硕士论文数据库:检索年限:1999-2012检索表达式:题名=音乐声乐信息and (关键词=公共获取or 关键词=信息获取)检出文献:12【作者中文名】周永晓;【导师】李天义;【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学科专业名称】音乐学【学位年度】2010【论文级别】硕士【网络出版投稿人】兰州大学网络出版投稿时间】2010-08-06【关键词】信息时代; 传媒技术; 社会变革; 传承与发展;人类自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 传统的生产方式被打破, 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到了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网络传播手段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不可【中文摘要】避免地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

信息时代社会的巨大改革, 经济的迅速发展, 再加上外来文化和新兴文化的冲击, 导致传统民间音乐固有的地域禁锢被彻底打破, 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严峻的考验。

信息传媒技术和社会变革使得传统民间音乐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状况:极个别种类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扩大了影响, 从地区性的音乐逐步广为人知;大部分却是发展日趋衰微, 面临生存危机。

如何在信息时代让传统民间音乐获得新生继续传播发展, 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本文拟从信息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冲击等方面, 通过数据分析与具体乐种生存状况的考察, 进一步研究信息时代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现状, 通过信息时代传媒技术的应用、传统民间音乐的改革、与综合艺术的结合等方式拓展其生存空间, 探索传统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题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中文名】罗婷婷;导师】褚灏;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学科专业名称】音乐学学位年度】2009论文级别】硕士网络出版投稿人】曲阜师范大学网络出版投稿时间】2009-08-10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小学音乐教学; 应用研究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音乐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对音乐课程的内容、教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入, 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教育的效果问题成为家长、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 那么,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在应用中又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又该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呢? 本文就是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题, 运用了调查问卷、访谈、听课等方式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中文摘要】进行了现状调查, 并运用理论针对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使研究成果更加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