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一课时)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基本概况、北京悠久的历史、以及北京现代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八年级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的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作为专题介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北京,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②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
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学习查找资料并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总体把握北
京的城市职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名胜古迹众多。
2、了解我国曾经的辉煌,增加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多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
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对北京并不陌生。
从所接触的电影新闻中、从有关的歌曲中有了大致的印象。
又基于学生喜欢探讨的特点,教学中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熟悉,有的同学是北京的,有的同学去过北京。
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一些,学习这部分内容会相对比较方便。
【说教法、学法】
1.教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等
2.学法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2016年巴西奥运会引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
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还有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在学生探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来进入北京职能的学习,为了让学生了解北京具有这些职能的条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在了解北京是文化中心时,我列举若干项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任选一项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我适时地穿插一些视频和音乐,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同时这一活动又检查了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
在理解北京现代化进程时,我先播放一组北京现代化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前面的图片风格有什么不同,然后跟学生强调把北京建设成为既具有古典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大都市才是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基本概况:
1、北京的位置:
(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邻省区)
2、北京的气候:
(温度带、干湿区、季风或非季风区、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3、北京的地形与地势:
(1)、地形以平原为主;
(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华北平原。
4、河流:
主要河流及流向、注入的海洋、作用。
二、城市职能:
作为首都,北京为祖国的腾飞发挥着哪些主要城市职能,辐射全国,起着什么中心带动作用呢?同时,作为古都,北京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你又知道多少呢?
1、政治中心
2、文化中心
3、国际交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