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日本明治维新(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日本明治维新(共46张PPT)


日本武士
德川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外患)
倾销商品
(1)外:殖民侵略加强 掠夺原料 民族危机加剧
套购黄金


(2)内: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社会矛盾激化
运 动
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中下级武士、 西南强藩
大 政 奉 还 图
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幕府统 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 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在对外政策上,幕 府实行闭关锁国策, 禁止日本人出海,只 允许中国、荷兰等少 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 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 易。
3.西方入侵:1853-1854美国海军舰队入侵










佩里登陆图(1853年)打开日本大门)
1853 年,美国司令官马修·佩里 率领4艘战舰,出现在扼守江户湾要 冲的浦贺近海,在武力威逼之下, 面对美军的强硬态度,第二年,日 本幕府只好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的 《日美神奈川条约》和《下田条 约》。


县县
东 京
县县
日本海军舰队
早在1867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 华条约》……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 正式吞并朝鲜。
军事: 实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 对外侵略扩张
殖产兴业: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以国营军工企 业为主导,移植西方的样板企业,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进入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 治强烈不满,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下级武 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他们后来成为明治 维新的领导者。
大盐平八郎领导了 1837年起义。
1866年,大阪发 生“米骚动”
史料补充: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 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 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三、明治维新
背景:(内忧外患) (1).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2).面临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机 (3).思想上:兰学盛行。(启蒙思想影响)
前提条件: 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成立
县 县

京 都

县 县






三府七十二县
经济
1872年东京与横滨铁路通车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 横滨丸”)从筑地驶往横滨 。
富冈缫丝厂于明治5年(1872年 )由明治政府为实现“文明开化”(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向西方学 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倒幕派:王政复古 (1868年,建立新政府)
二、倒幕运动
1、背景:内忧外患
2、王政复古 1868年 推翻幕府统治
倒幕派(武士、商人、资产阶级、新兴地主) 人民 部分大名(西南四强藩)
3、迁都东京
明治天皇 东京
明治天皇名睦仁, 1867年继承皇位。1868年 改年号为明治元年,在位 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日本完成了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的过渡。
军,二者形成主仆关系。
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阶级构成 等级森严
天 皇 (傀 儡)
(幕藩体制)
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阶 层

将 军(实权) 大名
社会分为士、农、 工、商四个 等级, 士阶级是统治阶级。
武士
身份等级世代相继, 不能逾越。
农工商
2.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与我国清朝相似)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 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
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 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 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从根本上引 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改革派的形成
幕府的镇压使部分下级武士觉醒,从统治阶 层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改革派,公开反对 幕府。他们对内抨击幕府篡权,打着“王政复 古”的旗号,主张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 对外要求废除幕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驱逐侵 略者。位于西南的长州藩成为改革派的大本营。
这是锁国以来,外国军人首次 踏上日本国土,从此打开了日本的 大门。西方列强风闻日本开国,纷 纷来到日本强行与其签订各自的不 平等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 地的危机。
民族危机
思考:这一事件给日
本造成了哪些影响? 从中我们能又一次受到 哪些启示?
黑船事件
美国东印度 舰队司令佩里
浦贺港
1853年
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危机)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 1868 年,目的:变__法__图__强___、_富__国__强__兵___。
方面 政治 军事
经济
社会生活 文化教育 性质


废藩置县 ,实现中央集权 。
实行___征__兵__制_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 的 “武士道” 精神。
推行_地__税__改__革_,在_殖__产__兴__业_ 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 济。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凡国之富强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 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 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 诱导奖励之力。 ——1874年大久保利通 《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
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 ,发展近 代经济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经济
图为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允许土地买卖)
穿西装的政府官员
吃牛肉火锅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 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 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 域。
——伊藤博文
剪 发
银座景象
提高国民素质
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普及率
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8%;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
国家教育经费其中50%都用于义务教育。
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幕府统治与锁国政策 2、知道倒幕运动。 3、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4、正确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德川幕府的统治
德川家康
在日本历史上,17—19 世纪中期称为江户时代,因 最高统治者德川将军的统治 机构幕府设置在江户(今东 京)而得名。江户时代的统 治机构有两级——幕府(掌 管国政)和藩国。将军把领 地分封给藩主,藩主效忠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