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效率与喷淋层数之间的关系(理论VS实践)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效率与喷淋层数之间的关系(理论VS实践)

50%理论 VS 50%实践
王连军

脱硫吸收塔构造 脱离效率计算理论依据 脱硫吸收塔设计思路
脱硫吸收塔构造
石灰石 贮仓 石灰石 破碎 湿式球 磨机 喷淋层 吸收塔
脱硫系统
净烟气
除雾器 旋流器 吸 收 区 石膏 氧化区 真空压滤 脱硫废水
浆液回用
磨机浆 液箱
旋流器 石灰石 浆液箱
原烟气
氧化风 机 石灰石 浆液泵
中和区
浆液循 环泵
石膏排 出泵
图1 石灰石-石膏法工艺流程
脱硫吸收塔构造
理论计算
理论计算
理论计算
理论计算
个人观点 实现传质单元的条件是:(1)足够的洗涤液—液气比 (2)合理的洗涤方式—接触面积、接触时间
双膜理论及其公式转化为实际工程设计,需要考虑 以下内容
SO2 去除效率计算
L/G = f ( Number x Flowrate Circulation Pumps )液气比选循环泵流量
LS G B
Y1 Y 2 X * X 2 min



根据吸收塔吸收传质模型及气液平衡数据计算出 液气比(L/G)。 美国能源部编制的FGD-PRISM程序的优化计算 ,L/G以15L/m3 为宜,此时,SO2的去除效率已 接近 100%。 L/G超过15.5L/m3 后,脱硫效率的提高非常缓慢 ,而提高L/G将使浆液循环泵的流量增大,增加 循环泵的设备费用,同时还会提高吸收塔的压降 ,加大风机的功率及设备费用。 循环浆液量为液气比乘以烟气量(体积)
SO2 去除率的计算
SO2 = 1 - e
k = La Gb Fc Hd Re (pH, d, )
-k
R = pH1.47 df -g
L: G: F: H: 循环浆液量 烟气流量 吸收塔截面积 反应区高度 pH: d: : : pH 值 液滴直径 化学剂量比 石灰石粒径
1. 物料衡算:
G B Y 1 Y LS X 1 X
LS LS 操作线方程: Y X Y1 X1 GS G S
操作线与平衡线的关系:操作线必须处于平衡线之上; 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反映了吸收推动力的大小 ;操作线与平衡线不能相交或相切。 2. 最佳液气比的确定:
(1)烟气流速 在保证除雾器对烟气中所携带水滴的去除效率及吸 收系统压降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提高烟气流速,可 加剧烟气和浆液液滴之间的湍流强度,从而增加两 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较高的烟气流速还可持 托下落的液滴,延长其在吸收区的停留时间,从而 提高脱硫效率。 另外,较高的烟气流速还可适当减少吸收塔和塔内 件的几何尺寸,提高吸收塔的性价比。在吸收塔中 ,烟气流速通常为3~4.5m/s。许多工程实践表明 ,3.6m/s≤烟气流速(110%过负荷)≤4.2m/s是 性价比较高的流速区域。
经过软件计算(或为实际测定,然后反映在软 件中):一般设置为3~6层,与前文所说的 NTU吸收单元基本相同。
tResidence = f ( Number of spray levels, vGas )
SO2 = f ( L/G , AExchange, tResidence , pAbsorber )
AExchange = f ( dDroplets ) dDroplets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pNozzle ) pAbsorber = f ( vGas, Absorber )
(2)喷淋层设计 吸收塔喷淋层的设计,应使喷淋层的布置达到所要 求的喷淋浆液的覆盖率,使吸收浆液与烟气充分接 触,以保证在适当的L/G条件下能可靠地实现所要 求的脱硫效率,且在吸收塔的内表面不产生结垢。 一个喷淋层由带连接支管的浆液母管和喷嘴组成。 浆液循环一般采用单元制设计,每个喷淋层配一台 吸收塔再循环泵,从而保证吸收塔内所要求的浆液 喷淋覆盖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