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19
(二)转化过程(可分3阶段) 1.自然转化 (1)感受态的出现 这是转化的第一步。是使转化DNA与受体细
菌间的成功地相互作用,这包括:转化片 段的大小、形态、浓度和受体细胞的生理 状态。除此之外,受体细胞必须在生理上 处于感受态。 感受态是指细菌在某一特定阶段所呈现的能 从周围环境中吸收DNA分子的状态。
一、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也称噬菌体的感染周期。是指噬菌体从吸附细菌到 后代噬菌体由寄主细菌中释放出来。
根据生活周期的特点,噬菌体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 温和性噬菌体
9
(一)T4噬菌体的裂解性生活周期 T4烈性噬菌体在感染细菌细胞后,随即在宿主
细胞内繁殖并裂解宿主细胞。 感染细菌时, T4噬菌体的尾丝附着在大肠杆菌
抗性突变包括:抗药性或抗感染性。
5
二病毒
病毒是比细菌更为简单的生物,它们也只有 一条染色体,即单倍体。有些病毒的染色 体是DNA,还有一些病毒是RNA。
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被的核酸所 组成的颗粒。
病毒可根据宿主(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或遗传物质(DNA或RNA)来分类。
6
细菌病毒称为 噬菌体 (phage)(如 图),
表面时,通过尾鞘的收缩将噬菌体DNA经中 空尾部注入寄主细胞,破坏寄主细胞的遗传 物质,并合成大量的噬菌体DNA和蛋白质, 组成许多新的子噬菌体,最后使细菌裂解, 释放出无数个子噬菌体。
10
11
(二)λ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侵入后并不使细菌裂解,而是以原噬菌体或
质粒的形式存在的一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 噬菌体。如λ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具有一个溶源性 的生活周期。 在溶原周期中染色体并不单独复制,而是插 入宿主染色体特定区域,随着宿主染色体 一道复制。 整合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带有原噬菌体 的细菌叫做溶原性细菌。通常有10ˉ5频率 的原噬菌体从溶原性细菌中释放出来,进 入裂解周期。
过以下途径转化为致病性的S型。
17
1928年 Griffith 的 实验
18
他将活的R型和经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球 菌混合液注入小鼠。惊人的发现:这种混合 液使小鼠致死, 而单独活R型或经加热杀死 的S 型都不能使小鼠死亡。在致死的小鼠 血液中发现了活的S型肺炎链球菌。
因此, 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球菌以某种方 式将活的R型转化成了活S型肺炎球菌。 这 一转变是永久性的:转化的细菌还能产生致 病性的S型后代。
是目前经过 广泛研究,了 解比较清楚的 一种病毒。
7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可以归为: (1 (2 (3)遗传物质比较简单 (4)存在着拟有性过程 (5 (6 (7)便于研究基因的微细结构 (8)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
8
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噬菌体存在一个拟有性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 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通过对噬菌体遗传学的大 量研究,获得了关于基因结构,重组机理和基因 功能的大量知识。
20
(2)双链DNA的结合与进入 ①革兰氏阳性菌(G+)转化
非感受态细胞
转化因子 吸附
洗涤
感受态细胞
外源DNA被洗掉了 外源DNA仍与细胞结合
进入
核酸内切酶
两种核酸酶: 核酸外切酶 切为约14kb的片段 使外源DNA片段变为单链 后与特异蛋白质结合。
21
②革兰氏阴性菌(G-)的转化
转化因子 吸附 感受态细胞
转化小体(内含双链DNA)
进入
DNA进入细胞质 前,双链DNA被 降解为单链。
22
(3)DNA整合 进入细胞后的单链DNA不经复制便以单链的
第八章 细菌和病毒的 遗传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第三节细菌的遗传分析
1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
遗传学的研究从细胞水平推进到分子 水平的时代,是由于两项重大的发展: 一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对基因的化学和物理 结构的了解日益深入; 二是研究材料采用了新的生物类型—细菌和 病毒它们繁殖迅速,而且每个世代繁殖数 量庞大,最容易使遗传学家获得有意义的 资料,因此,它们已经成为遗传学研究中 必要的试验生物。
14
h+r-×h-r+培养所产生的四种噬菌斑
h-rh-r+
h+r+ h+r-
15
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h+r-×h-r+
接种在同时长有B和 B/2
株的培养基上
h+r-
h-r+
r-
混浊,大亲本型 透明,小
h+r+
h-
混浊,小重组型透明,大。
重组(R 值f)重 总组 噬噬 菌菌 斑 1 斑 数 0% 0 数 16
2
一、细菌
1.细菌DNA 是一个环状双链分子,通常也称细菌染色体。 2.质粒 是一种细菌染色体外小型环状DNA。携带着
决定细菌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如抗药、 产毒、致病、形成芽胞、产生色素或抗生 素等的基因。
➢能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和复制,还能在细胞间传递。
3
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通过简单的裂殖呈 几何级数增长,完成每个世代只需20分钟 。
12
13
二、噬菌体的基因重组
噬菌体有两种性状可作为遗传标志, 噬菌斑的形态 宿主范围
噬菌体的突变可从其噬菌斑的形态和宿主范围来判断。 1.噬菌斑突变:T噬菌体的r-突变体(速溶性)
正常噬菌体,r+,产生的菌斑小而边缘模糊 突变噬菌体,r-,产生的菌斑大两倍而边缘清晰 2.宿主范围突变: T2噬菌体的h-突变体 正常噬菌体,h+,只能以大肠杆菌B株(Ttor)为宿主 突变噬菌体,h-,能以B株和B/2株(Ttos)为宿主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分析
一、转化
转化是指指某些细菌(或其它生物)能通过其细 胞膜摄取周围介质中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 DNA片段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中的过程。
(一)格里费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肺炎链球菌有两种类型:S型(光滑型)
R型(粗糙型) 1928年, 格里费斯发现一种非致病性的R 变种可以通
单个细胞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107个子细胞并 聚集一起形成菌落。
一个菌落的全部细胞是由一个细胞产生 理论 上应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又称克隆 。即 无性繁殖系。
4
细菌可产生多种突变,如:形态性状的突变, 生理特性的突变或抗性的突变
菌落形态性状的突变包括:菌落的形状、透明 度、颜色和大小等。
生化突变包括: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的 营养缺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