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姓名:吴泽浩宿舍:220409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材目标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
他们的成长成材,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明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成材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近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中华民族遭受了不尽的屈辱。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华民族勇敢而自信地面对国际竞争,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着。
这就是大学生所处的历史时代,他们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具体说包括以下五点:1.1 担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大学生是继往开来的一代。
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所谓开来,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逐步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百年的历史,它需要几代,十几代人的不懈奋斗,而重任自然落在一代代青年大学生身上。
1. 2 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当今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
以激光技术为例, 1958年,激光产生的原理尚是一篇论文。
两年之后,美国得到了世界第一束人造激光。
几年后,激光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大显身手,从精细的眼科手术到摧毁洲际导弹,从传送图像到获得全身摄影,速度之快令人始料不及。
有人做过这样的分析,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科技成果,比过去的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有人预测到2003年,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大概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将比现在增加3~4倍;到2050年将是现在的5倍。
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中科技的成分逐渐增加,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目前,以生物、信息、材料等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面展开。
大学生是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的群体,他们具有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能力。
谁率先抢占了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抓住了机遇,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就能迅速地发展。
新的科技革命,为各国家各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挑战。
因此,大学生必须敏于关注世界新科技发展动态,结合专业特长,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力争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1.3 扩大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和影响。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打开国门,通过改革开放走向世界,世界也由此走进中国。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成功地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扩大了对外贸易,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大学生将以其掌握的先进文化和知识,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果的主力军。
他们可以通过对外的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将人类发展中的先进成果引入中国,也将中国介绍给世界,使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1.4 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被世界人民所认同。
可持续发展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是我们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的专业,为最大限度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及协同发展献计献策。
1.5 做改革的先行者改革是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时,进行的自我修正,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举措。
综观历史,青年学生历来是改革的先行者,他们对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有极大的热情,但由于经验不足也会出现良莠不分的情况。
因此,青年大学生首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前进。
其次,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利用社会实践等形式,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实施经济的持续发展战略尽智尽力。
2 大学生的成材目标和要求从根本上讲,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政治发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2 21:55展、经济发展、科技和教育发展等,都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的展开。
因此,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大学生成材的关键。
大学生成材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2.1 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第一要素,要求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其次,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把强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操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真正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以“为人民服务”为内核、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最后,大学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通过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等方式,自觉抵制和消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
2.2 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素质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两大方面。
基础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扎实地掌握数、理、化、中文、外语、计算机、写作等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文化素质的具体要求是,懂得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其发展动向。
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获得主要通过学习,要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的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有刻苦学习的毅力和虚心的学习风格。
2.3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即无德智。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有强健的体魄,这是工作之本。
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谐的人格、乐观积极的态度、奋发进取的精神及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
健康的身心素质首先来源于对健康新概念的认识,还要有正确的锻炼方法,遇到问题,要积极进行咨询,并按要求进行治疗或校正。
总之,大学生应成为21世纪所要求的,在思想、道德、文化、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人才。
顾名思义,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代表着最有年轻活力的一族。
一、当代大学生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全面竞争空前激烈。
而对人才的争夺则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之一。
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的大学生们受到了来自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他们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就是未来和希望。
他们素质如何,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容小觑。
二、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弊端从全局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他们能够胸怀祖国和人民,致力于为祖国而奋斗,为人民服务,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
他们关注时事,勇于鉴言践行,对关系到的国计民生的事情相当关心。
他们真正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致力于自身的完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他们发愤图强,艰苦卓绝,但却心底光明。
他们勤劳简朴,惜时节约但却乐观豁达。
他们给人们以光明,以希望。
但是,有部分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感也着实令人担忧:沉迷网络不思进取、集体观念薄弱、奢侈浪费虚荣攀比之风盛行、目标模糊得过且过、大学生犯罪现象屡见不鲜。
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现象不满,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生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一)受社会不良影响的侵蚀随着中国入世程度的加深,我国经济日新月异,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心志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无法抵抗西方腐朽思想的侵害,加之刚离开中学教育阶段,他们就像匹脱了缰绳的野马,在大学里自由奔跑。
殊不知,在那片自由的草原地外面竟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出草原尽头的时候,他们往往已经迷失了方向。
(二)我国教育部门重视不足。
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阶段,近年来大学生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再教育的机会,大学教育发展迅速。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们只看到了数量上的增长却忽略了质量的提高。
重科学,不重人文;重理论,不重实践;重能力,不重品德;重形式,不重实质等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责任与使命教育缺失的重要根源。
我国教育部门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但收效甚微。
(三)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
社会风气的下降,也使的我们家庭教育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父母们给我们灌输的更多的是怎样去与别人斗智、争夺,怎样去投机取巧,怎样去牟取个人利益;五讲四美三热爱,早就被压在床头柜下面了。
三、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面对诸多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二十一世纪振兴中华使命的群体,应如何克服上述困难,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层次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中国当代大学生不是以个体而存在的,他们是生活在“社会主义”这把保护伞下的。
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国家的荣辱兴衰与他们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因此,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当之无愧成为当代大学生首要的历史使命。
他们应该更多的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环境,敏锐观察和判断国际动向,向着国际上需要的人才战略目标迈进,从而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
(二)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大学生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三)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
固步自封就会导致逡巡不前,只有不断的改革,着眼于历史的高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能不断保持年轻的生命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千年前,有哲人就说过:“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
”人无全才,人人有才。
关键是怎么发现这个才。
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的使命要与21世纪的中国接轨,与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界接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提高自我素养,了解国情,增值自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