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专业试题

体育专业试题

1.竞技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成绩包括( )。

A.体能水平和比赛名次两个方面
B.竞争水平和比赛名次两个方面
C.动作水平和比赛名次两个方面
D.竞技水平和比赛名次两个方面
【答案】D。

解析:竞技运动即比赛性的体育活动。

目前全世界通行的竞技运动项目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泳等数十项,各国还有自己的特殊项目,它的运动成绩包括竞技水平和比赛名次两个方面。

故选D。

2.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众多竞技项目分为( )大类。

A.三
B.四
C.五
D.六
【答案】C。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众多竞技项目分为5大类,包括测量类、评分类、命中类、制胜类和得分类。

3.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加大负荷量度的基本形式为( )。

A.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和跳跃式
B.直线式、斜线式、阶梯式和跳跃式
C.斜线式、直线式、波浪式和跳跃式
D.斜线式、阶梯式、波浪式和跳跃式
【答案】A。

解析:渐进式的增加负荷量度的形式有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和跳跃式四种。

4.依据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在运动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有效控制原则
B.竞技需要原则
C.周期安排原则
D.适宜负荷原则
【答案】C。

解析:周期安排原则的科学基础包括(1)物质运动周期的普遍规律;(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5.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运动技能,需要巩固技能,体育教师应使用( )。

A.持续训练法
B.重复训练法
C.间歇训练法
D.循环训练法
【答案】A。

解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运动技能,此时处于分化阶段,需要进一步需要巩固技能,体育教师应使用持续训练法。

故选A。

1.短跑运动员肌肉中哪种酶活性较高( )。

A.琥珀酸脱氢酶
B.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
C.淀粉酶
D.谷丙转氨酶
【答案】B。

解析:长跑运动员肌肉中琥珀酸脱氢酶较高,短跑运动员肌肉中乳酸脱氢酶和磷酸化酶活性较高。

2.下列关于三大供能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氧氧化系统ATP生成总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时间很长,故在强度变换的持续性运动中以有氧供能为特征
B.磷酸原系统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故在最大强度的短时间运动中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
C.糖酵解系统供能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功率输出次之,在递增强度的力竭性运动中,随着强度的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启用
D.在中低强度的长时间运动中,主要以有氧供能为基础,在最后阶段则动用糖的无氧供能系统。

【答案】A。

解析:A项中,强度变换的持续性运动中以有氧供能为基础,以无氧供能为特征。

3.训练引起血乳酸最大浓度的增加可反映哪一供能系统的能力的提高( )。

A.糖酵解系统
B.有氧氧化系统
C.磷酸原系统
D.磷酸原和有氧氧化系统
【答案】A。

解析:由于糖酵解系统产生乳酸,并扩散进入血液,因此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功能能力的最常用指标。

乳酸能系统是1分钟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运动的物质基础。

(如400米跑、100米游泳等)。

4.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不需要氧
B.都产生乳酸
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
D.都可以产生大量ATP
【答案】A。

解析: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是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

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特点是供能总量较ATP-CP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维持时间较短,不需要O2,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5.脂肪在氧化时比同量的糖类( )。

A.耗氧量少,能量释放少
B.耗氧量多,能量释放多
C.耗氧量少,能量释放多
D.耗氧量多,能量释放少
【答案】D。

解析:脂肪氧化时,动员慢、耗氧大,输出功率小于糖。

1.( )是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之一。

A.两眼平视
B.前臂外侧
C.小腿外侧
D.手掌向后
【答案】A。

解析: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2.在卧推动作中,肩关节绕冠状轴进行的是( )。

A.旋内、旋外运动
B.外展、内收运动
C.屈、伸运动
D.环转运动
【答案】C。

解析:冠状轴(额状轴):呈左右方向,并与前二轴相互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冠状轴作屈或伸运动。

屈、伸:指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所进行的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相反)。

3.侧手翻动作是沿着人体哪条基本轴转动( )。

A.垂直轴
B.矢状轴
C.冠状轴
D.额状轴
【答案】B。

解析: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矢状轴作外展或内收运动。

4.人体运动的杠杆、运动的支点、运动的动力分别为( )。

A.关节、骨、骨骼肌
B.骨、关节、骨骼肌
C.骨、骨骼肌、关节
D.关节、骨骼肌、骨
【答案】B。

5.膝关节中起着垫稳关节,缓冲震动作用的是( )。

A.髌韧带
B.翼状襞
C.髌上囊
D.半月板
【答案】D。

解析:半月板在股骨和胫骨的上下关节面之间,分为内外侧半月板。

它加深了关节窝,润滑和保护关节面。

就像缓冲器,功能即在于稳定膝关节,传布膝关节负荷力,缓冲震动。

1.人体速度素质发展最快的敏感期( )。

A.8~9岁
B.10~13岁
C.14~15岁
D.16~17岁
【答案】B。

遵循人体发展规律,在速度敏感期(7~12岁)加强速度素质的提高;发展速度基础上提高神经灵活性;在精力充沛的条件下进行,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小学教育中,应以一般速度为基础。

注意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合理练习,儿童少年时期10~13岁是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2.双人栏网心跟进防守战术中,一般是几号位跟进( )。

A.4
B.5
C.6
D.3
【答案】C。

解析:当对方4号位队员进攻时,我方2、3号位队员拦网,后排中6号位队员在本方拦网时跟在拦网队员之后进行保护,其余3名队员组成后排弧形防守。

其优点是加强了前区的防守能力,缺点是后排防守队员之间的空当较大。

3.乒乓球运动起源于(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C。

解析:乒乓球起源于英国。

它的英语官方名称是“tabletennis”,意即“桌上网球”。

“乒乓球”一名起源于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Pa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

4.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有几种(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C。

解析:人体能量供给的三大系统分别是,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5.直观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

A.运用各种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B.借助视觉、听觉、肌肉本体感觉等感官感知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C.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进行教学的方法
D.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反复做某一动作的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体育教学中直观法的具体方式有动作示范、教具与模型演示、电影、电视、幻灯、投影、录像、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