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既要重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6.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既不能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从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
然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7.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错误价值观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和坚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8.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9.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原理内容】个人和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首先,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其次,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我们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青年学生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10.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
体差异性。
11.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和条件)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这要求我们要全面地提高个人素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要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反对享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