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制度理论
康芒斯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集体行动的种类和范围很广,从无组织的习俗到那 许多有组织的所谓‘运行中的机构’,例如家庭、 公司、控股公司、同业协会、工会、联邦储备银行 以及国家。”“为个人决定这些彼此有关的和交互 的经济关系的业务规则,可以由一个公司、一个卡 特尔……一个政党或是国家本身规定和实行。…… 业务规则有时候叫作行为的规则。不管它们有什么 不同以及用什么不同的名义,却有这一点相同:它 们指出个人能或不能做,必须这样或必须不这样做, 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事,由集体行动使其实现。”
(三)制度可以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吗?
• 肖特:重复进行的策略博弈的解的部分。 • 青木昌彦:制度的本质是对均衡博弈路径显
著和固定特征的一种浓缩性表征,该表征被 相关域几乎所有参与人所感知,认为是与他 们策略决策相关的。这样,制度就以一种自 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并 反过来又被他们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实际 决策不断再生产出来。
拉坦:制度概念包括组织的含义。
否认组织是制度的观点
诺思:要将制度与组织区分开来。组织是在基础规 则即制度约束下,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创立的个人团 体。制度类似于运动员的比赛规则,而组织则是运 动员在该规则下为赢得比赛胜利,把其策略和技能 加以组织或模型化的方式。
柯武刚与史漫飞:普通英语的习惯用法经常将这里 所定义的制度与‘组织’混为一谈。组织是对资源 的系统安排,其目的在于实现一个共同目标或目标 集。因此,公司、银行、政府机构是有目的的组织, 而基督教的‘十诫’和交通规则却是制度。
• 第五,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正式制度较之非正式 制度则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
2.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联系
• 首先,二者是相互生成的。就制度起源看,非正 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反之,一 定的正式制度确立以后,必将约束人们的行为选 择,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行为习惯和伦理观念, 形成一种新的非正式制度。
• 在北美的两个印第安部落之间,由于争夺某一河心岛的狩猎权而发生 了争执。按照以往的惯例,双方诉诸武力似乎是自然的选择。但是, 这两个部落的首领都饱经沧桑,且厌恶战争,因而他们不同寻常地决 定用和谈方式来解决争端。多年的争斗使他们在会面时局促不安,同 时又略带有点傲慢和挑衅的态度。在当时,甚至在今天,人类都有着 这样一种传统,即极可能把和解的愿望误解为懦弱。因此,两位首领 在初次见面时都以保持沉默为策略。在这种多少令人有点尴尬的情况 下,如果当事人着手去做第三种与两个冲突动机无关的事,则无疑会 具有一种放松作用。碰巧,其中一位酋长点起烟管,另一位随后也点 燃了自己的烟管(或许两位还就抽烟这一话题谈点经验或体会)。结 果他们平静下来,逐渐进入了话题,并最终自信地达成了和解。第二 次会面时,可能其中的一位立刻点烟,另一位马上应和。久而久之, 抽烟便成了寻求和解的必要仪式或习惯,烟管也变成了和平的象征。 最后,它成为每个印第安人必须遵循的法律——典型的规则:在抽过 烟后就禁止相互攻击。由此,所谓“和平之烟”的制度便昭然于世了。
新制度经济学家的界定
• 舒尔茨:“我将一种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 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例如,它们包括管 束结婚与离婚的规则,支配政治权力的配置与使用的 宪法中所包含的规则,以及确立由市场资本主义或政 府来分配资源与收入的规则。”
• 诺思:“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 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应 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 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 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制度形成的自发演进观
• 早在18世纪,休谟、福格森就提出了自发过程可能产生 未预期的制度安排的思想。休谟曾谈到,一种体制“对 公众有利”,但它的发明者却可能“并未打算达到该目 的”。福格森也说过:“国家的偶然创立确实是人类行 为的结果,但却不是任何人类设计的产物”。哈耶克认 为,“传统人类习惯形成的结构,既没有遗传决定意义 上的自然性,又没有智力设计意义上的人为性,而是筛 选或过滤过程的产物,受到群体从习惯中获得的差别优 势的引导,而群体接受习惯的原因尚属未知,或许还纯 属偶然”。凡勃伦也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许多制度 的形成不过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所带来的未预期的制度 后果。
5.利益性
• 制度的利益性是指制度的创立或废除 总是与人的利益有密切的联系,又包 括利益中性和利益非中性两种情况。
(二)制度结构的特征
• 制度结构是由许多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 度安排构成的总和,它们组成了一个系 统。
• 制度结构系统往往具有下述共同特征, 即:相关性和层次性。
1.相关性
• 制度结构系统中的制度安排之间的关 系主要有三种,即:互斥关系、耦合 关系和独立关系。
(一)制度的不同界定及评价
旧制度经济学家的界定
• 凡勃伦:“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 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 惯;而生活方式所由构成的是,在某一时 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 合,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 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一种 流行的生活理论。 ”
1.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别
• 第一,就表现形式而言,非正式制度是无形的,正式 制度有明确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 第二,从实现机制来看,非正式制度无外在强制约束 机制,正式制度有外在强制约束机制。
• 第三,从实施成本来看,非正式制度几乎不需要花费 多大的社会成本,正式制度运行成本较高。
• 第四,从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来看,非正式制度的建立 和形成需要较长时间,而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 性,正式制度则相反。
组织与三方面制度有关
• 任何组织都有其成员必须遵守的内部制度。 组织内部制度主要有:进入制度或成员制 度;目标制度;职位制度或授权制度等。
• 关于组织本身是否被允许存在及组织需要 具备什么特征的制度,可简称为关于组织 本身的制度。
• 任何组织还面临规制整个组织行为,调节 各个组织之间关系的外部制度。
(四)与制度相关的两个概念
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
制度安排就是管束特定行动和关系的 一套行为规则。
制度结构,指的是某一特定对象中正 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
二、制度的特征
(一)制度安排的特征 (二)制度结构的特征
(一)制度安排的特征
• 就单项制度安排而言,其主要特征有:强 制性、外部性、公共性、有界性、利益性、 明晰性或模糊性等。
第七章 制度理论
第一节 制度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第二节 制度的形成 第三节 制度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一、制度的含义 二、制度的类型 三、制度的特征
一、制度的含义
(一)制度的不同界定及评价 (二)组织是不是制度 (三)制度可以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吗? (四)与制度有关的两个概念
案例:悬赏天文钟
• 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为发明这种计时钟悬赏1000金克郎。后 来荷兰把赏金提到10万弗罗林,而英国最后将赏金依天文钟 的精度定为1-2万镑不等。到了18世纪,这笔赏金由一位叫 哈里森的人获得。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耗尽了半生精力。从 结果上看,为精确测定轮船方位虽有花费,但它给社会带来 的好处,按减少的轮船损失和降低的交易成本来衡量却是巨 大的。这里,付给科学家的赏金无疑是刺激或鼓励能人来成 功地迎接挑战的人为办法。如果说类似的办法最初只是在遇 到特别的,有时是随机的挑战才使用的话,那么它被制度化 或法律化时,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专利制度。
2.层次性
• 制度结构系统的层次性是指一个制度结构 系统的各项制度安排从总体上看构成一个 层级系统,其中一些是最基本的制度,其 他制度则由它们衍生而来,可称之为派生 制度。
三、制度的类型
(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界定 (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
(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定界定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分是新制度经 济学的一种最重要制度分类。
1.强制性
• 制度的强制性是指不论行为主体愿意与否都必须遵 守制度。
• 一项具体制度安排通常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角色规 定、行为规定、度量标准和奖惩措施。
• 制度的强制性大致可以看作是三个因素的函数:一 是度量标准的清晰度,二是奖惩措施的强度,三是 违规行为被发现或确认的概率。
2.外部性
• 制度的外部性是指一项具体制度安排 的创立、维持和取消,往往对大量并 未参与创立、维持和取消诸决策的人 造成可能好或坏的影响。
• 其次,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 何正式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都离不开一定的非 正式制度的辅助作用。同样,非正式制度作用的 有效发挥,也依赖于正式制度的支撑。
第二节 制度的形成
一、制度形成的途径 二、制度自发演进的博弈论解释 三、制度设计对制度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制度形成的途径
案例:“和平之烟”的产生
对上述定义的评价
• 在新旧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无非是约束 和规范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和约束。
• 仅把制度定义为约束个人行为的规则不全面, 制度的完整定义是约束个人与组织行为的规 则。因为不仅个人会受到规则的约束,各种 具体组织同样会受到规则的约束。
(二)组织是不是制度
认为组织是制度的观点
康芒斯:制度——这三种类型的交易(指买卖的交 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合在一起成为经济 研究上的一个较大的单位,根据英美的惯例,这叫 做‘运行中的机构’。这种运行中的机构,有业务 规则使得它们运转不停;这种组织,从家庭、公司、 工会、同业协会、直到国家本身,我们称为制度。
3.公共性
• 制度类似于产品(劳务)中的公共物品, 具有影响上的非排他性。当某人从某种 制度的创立、维持和取消中获益(受损) 时,不会排除与他有相同身份角色的其 他人也同时获益(受损)。
4.有界性
• 制度的有界性是指各项具体制度其适应 范围或管辖范围有大有小,但总有一定 的界限。这里的范围有三重含义:一是 指适用行政区域的多少,二是适用人数 的多少,三是适用的组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