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 4 是指不缴纳费用而人人都能享受的产品。
1、公共产品2、运输密度经济——- :P85 是指当运输网络的幅员不变的条件下,运输产出扩大引起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现象。
3、运输管制:P2764、固定成本——- :P91 固定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运量范围内不随运粮增减变化,相对保持稳定不变的费用,如房屋建筑物维修费、管理费、计时工资、船舶或车辆折旧等。
5、外部成本:——-P92 外部成本是指运输经营者及运输使用者不用直接支付的成本。
6、运输供给:——-P76 指运输生产厂商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
7、运输价格弹性:8、劳动生产率——- :P190 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有用产品(或完成工作)的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率。
9、边际成本:——-P219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单位运量而引起的总产品的增加量,它是总成本对运量的导数。
10 、运输规模经济:——-P85 包括运输密度经济和运输距离经济。
1.运输经济学——是以作为产业部门的运输业为研究领域的应用经济学科。
2.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借助于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物质的变化,使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3 .产业一—.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b.产业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即企业和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层次。
4.运输基础设施——一国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而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称。
5.运输资源配置——研究资本、劳动和技术这三种资源及其总和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种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以及运输资源在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配置与倾斜配置。
6.运输市场——运输参与各方在交易中产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7 .运输市场结构——运输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市场的性质和组织特征。
8.运输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9.运输供给——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运输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运输服务的数量。
10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1 .产权——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权利的总和。
12 .产权关系——是产权主体之间,在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13 .产权制度——用以明确产权关系,界定产权管理职能,从而有效保证产权约束,最大限度维护和发展资产所有者利益的一整套组织规范和行为规范。
14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15 .运输企业集团——是由以交通运输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组成的集团。
16 .宏观调控——国家按照宏观调控管理目标,运用各种不同的调控手段和机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17 .运输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制定的协调参与运输活动的各个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
18 .运输市场准入规范——对准备经营和正在经营运输业务的经营主体,审核和检验其经营资格。
19 .运输业管理体制 - 国家为发展运输业而建立的一种管理体制,是运输资源配置、组织机构、责权划分、利益分配、运行机制,以及相互间关系的总和。
20 .大部门体制 - 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
1. 城市化——城市化是国家或区域空间系统中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
同时它也是一种经济过程,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
2. 按负担能力收费——- 是指根据运送货物本身价值的大小,高价值收取高运费,低价值收取低运费的一种运价定价理论。
3. 运输市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运输产品的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运输需求的关系总和。
4. 劳动的专业分工——是指各地区或部门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只专门生产对其有最大利益的产品的社会化分工。
5. 递远递减原则——指运输总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而每公里的成本(单位成本)却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的变化规律。
6. 产业带——是指有重要的线状或束状基础设施经过,具有良好的经济地理位置、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因而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和优良远景的地带。
7. 多产品经济——经验表明,当铁路存在联合成本和共同成本时,各种运输产品的成本要比单一产品的成本低,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多产品经济”。
8. 运输管制——是国家对运输业实施的特殊管理,也是执行社会运输政策的手段之一,包括社会管制和经济管制两方面内容。
9. 运输市场垄断——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区域或运输线路的市场上,由某些运输方式或某些运输企业占有了运输总供给中相对或绝对多数的份额。
10. 运输代理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经营方式,它通过提供“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运输代理服务,将多种运输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为货主服务。
11. 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12. 派生性需求——如果一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由另一种或几种商品或劳务需求派生出来,则称该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为派生性需求。
13. 本源性需求——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劳务需求称为本源性需求。
14. 基础结构——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规模和质量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极限。
它包括四个层次:交通运输设施;动力水利设施;通信设施以及计算机网络。
15. 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运输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量。
16. 运输化——运输化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指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
1. 运输需求——- :包括运输需要和支付意愿(或支付能力)两个概念。
指运输劳务的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运输劳务量,就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2.运输总需求:——- 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所形成的运输需求总量。
3.对个别运输企业的需求:——- 具体对每一个运输企业的运输需求。
4.产业结构——- :指不同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例关系。
如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例等。
5.产品:——- 不参与(农民吃自己长得粮食)或未参与流通的生产的物质。
6 .商品——- :参与流通的产品。
商品化率高,就是产品参与流通的比例高,会增加运输需求。
如改革后的粮食。
7.生产社会化——- :表现为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会增加运输需求。
8.产品就地加工——- :产品从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在一个地方就能全部完成。
可降低运输需求。
如在产煤地建发电厂。
9.支付能力——- :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货币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10 .运输供给主体——- :提供运输劳务的单位(或当事人)。
参与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运输劳务,获取利润。
如汽车运输企业、船舶运输企业、铁路公司、航空公司及个体运输专业户等。
11 .运输需求主体——- :旅客或货主。
12 .运输中介服务主体——- :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中间组织,如货代公司、船代公司、客运中心、配载中心、运输交易所等。
国内目前的联运企业也类似于中间商组织。
13 .综合运输体系——- :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运输能力为基础的技术先进、网络布局合理、运输结构优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14 .运输相关市场——- :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
可划分为直接相关市场和间接相关市场。
15 .运输直接相关市场——- :包括运输车辆租赁市场、租船市场、包车(船、机)市场、运输信息服务市场、装卸和搬运市场、货物储存保管市场等。
16 .运输市场客体——- :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媒介物,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即运输劳务关系的运动过程)。
或者说,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交换关系的载体。
17 .收益:——- 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18 .总收益——- :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19 .平均收益——- :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即总收益与销售量之比。
20 .边际收益——- :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 .利润——- :是指厂商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
22 .边际产量——-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23 .边际成本:——- 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4 .成本——- :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 .产品成本——- :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货币表现,即生产产品中耗费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价值,以及管理费用等的货币表现。
26 .运输成本——- :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运输成本划分为固定设施成本、移动设备拥有成本和移动设备运营成本三个部分,对于不同运输方式这三种成本各自所占的比重或伴随产量的变动性也不一样。
27 .运输市场主体——- :运输市场行为的发出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运输供给主体、运输需求主体和运输中介服务主体三大部分。
28 .显明成本——- :指厂商会计帐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费用,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借入资本支付的利息。
29 .隐含成本——- :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a )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厂房、机器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b)厂商的所有主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薪金。
30 .移动设备拥有成本——- :一个项目投资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如铁路的机车、车辆等的投资。
31 .运营成本——- :一个项目投资于日常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如铁路职工的工资。
32 .铁路运输支出——- :在铁路运输企业,为完成客、货运输业务所消耗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切费用称为运输支出,包括支付的职工工资、材料、燃料、电力及固定资产折旧费、各种服务管理费等。
33 .铁路运输总成本——- :铁路运输一定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34 .铁路运输单位产品成本——- :单位运输产品所分摊的运输支出,即单位运输产品成本,它是单位运输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