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吴秀成【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一册,P75;例5【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三单元最后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含两个例题,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例5的教学是其中的第1课时。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按比例分配问题大致有三种解法,教材是采用先把比转化成份数,再转化成分数,使题目成为分数乘法应用题,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

这样安排使得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对前面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这里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后,也可以把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所以,教学中可以补充归一解答,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材注意联系生活工作实际导入例题,使学生从中体会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并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对于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方法。

【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使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考步骤,理解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理解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把比转化成份数或分数,使题目转化为归一应用题或分数应用题。

【设计思路】: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

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常常要把一个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价值。

但教材中的例题是“图格子”,这个材料对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不熟悉的学生来说,形成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有困难,所以在设计时第一步换成了“体育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该怎么分?”,让学生初步感知,再讨论,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于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了不同的分配方案(如平均分、男同学多,女同学多、按人数分等),按比例分配是其中的一种方案。

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源自生活。

2、尊重学生起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例知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

所以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3、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的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购买图书”“如何分配利润”等,情境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试图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育课上,李老师要把20个篮球分给我们班男、女两大组进行分组练习,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男同学、女同学组各能分到多少个?可能大多数同学采用“平均分”的方法,老师进一步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的。

接着老师抛出问题:男生有意见,因为“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

老师并在讨论过程中问“那么,男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4:3)(引导得出: 男生人数多,但他们分的和女生一样多,所以他们有意见,应该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来来分:人数多的多分一点,人数少的少分一点。

)师指出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一定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

(揭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从平均分引入按比例分配,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利用学校生活中体育活动课上的分篮球是否公平引入,学生兴趣盎然,立刻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极大的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视数学知识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尝试探究:1.出示例5,感知解题信息。

师问: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回答:①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2.讨论解题方法(1)师:想一想,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计算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生尝试列式解答,小组内交流、讨论。

(2)组织交流讨论结果,归纳、板书:①解法一: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量,最后求出各部分数量。

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3+2=5红色方格:30÷5×3=18(格)黄色方格:30÷5×2=12(格)②解法二:根据比得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将比转化成分数来解。

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红色方格:30×3/5=18(格)黄色方格:30×2/5=12(格)3.验证解题方法。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解题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涂一涂,算一算进行验证。

4.初步运用解题方法。

师:现在请你帮老师分一分,怎样把20个篮球分给男女生分组活动比较公平。

(1)学生自主解题,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解题情况。

(3)“平均分”是否可以看成是按比例分配?5.小结解题方法。

(1)阅读课本后,老师问你学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计算时可以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量,最后求出各部分数量,也可以根据比得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将比转化成分数来解。

(设计意图:揭示按比例分配问题后,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老师以问题引路,引导思考——巧妙指点——探究方法,借助学生已有的比的知识、分数乘法应用题、整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自主探究出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实现了学与教的有机结合,在运用小结方法时不忘回顾导入中的信息,促进学生理解,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1、初步应用:(P75,试一试)如果把图的30个方格按照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你能算出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吗?讨论:(1)1:2:3是什么意思?(2)三各颜色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发展应用:下面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你对自己有多了解?说说你的身高。

(学生对自己的身高几乎是脱口而出,对自己不要太熟悉哟!)说说你头部的长度?(很多同学一下子懵了:有学生开始一同桌互相比画,也有的只好猜了。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条信息:12周岁的儿童,头与头部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

2:13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自己的身高算一算头部的长度吗?(有同学算出后,还用尺量一量,用来检验这条信息的真实性。

)(设计意图:学生猜一猜、算一算,学习兴趣非常的浓厚,关注我们自己,原来人身上也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2、发展应用: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有很多是书迷,最喜欢到阅览室、图书室看书、借书。

现在学校决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电子读物(VCD光盘、录像等)、科技书和故事书。

现在征求大家的意见,这6000元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各花多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1:1(平均分)1:2:3(1:2:3代表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定?)5:3:2(比较喜欢看VCD、录像等)。

并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钱?反馈。

有用1:1:1来解的吗?6000×1/3=2000(元),6000÷3=2000(元),1:1:1来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自主设定三种读物的比例,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字的爱好体现其中,真是不亦乐乎!)3、综合应用:(游戏:看谁爬的高)第一级:某校要在四五六年级评选三好学生共36名,按各年级人数分配名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人数60 80 100第三级:小红期中考试数学语文的平均分是80分,数学和语文的分数比是3︰2,她两门各考多少分?第四级:一根长8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5︰3︰2,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第五级:一根长8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5︰3︰2,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冠军级:商店运来一批洗衣机,卖出80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比是2∶3,这批洗衣机一共有多少台?(设计意图:到了课的最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疲劳,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猜测(多与少)、推理(球的个数)、验证(球的个数),进一步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拓展延伸,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以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进行按比例分配?生回合答后,师总结: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基本特征:已知:1、总量2、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的量。

2、步骤:第一步求总份数;第二步求各部分量。

3、解题关健在把比转化成每一个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解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