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最新苏教版《但愿人长久》设计理念及教学反思

3最新苏教版《但愿人长久》设计理念及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设计理念及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设计理念及教学反思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

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

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

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为此,我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作为教者首先要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

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

全文以写月为主线,望月感怀生情,对月浮现、沉思,情感真挚美好,语言生动优美,适合学生朗读。

教学中,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体验人物复杂心的变化过程,更好地体验人物热爱生活、豁达大度的美好情感和人生态度,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我的反思:
本课教学突出关键词“思念”,抓住苏轼情感变化的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走进课文的情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心绪不宁”,“宁”就是安宁,平静;“心绪不宁”就是苏轼的心情无法平静。

理解词语过后,自然就冒出一个问题,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答案的关键词就是“思念弟弟”。

中秋佳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可是只有苏轼背井离乡、亲人分离,所以思念的
情愫油然而生。

此时此刻,苏轼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自然就体会到苏轼“月圆人不圆”的心情,接着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体会兄弟深情;抓住“屈指算来”理解分别越久思念之情越深。

进入“埋怨”环节,先让学生想象苏轼“眼睁睁”的表情,然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与想象说话,学生体验到月亮的“无情”,乃至“残酷”。

抓住“转念”一词,自然进入课文最后两小节的学习。

这部分是课文的高潮,也是教学的重点。

课堂上主要让学生诗文对照反复朗读,这样既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也体会到苏轼由“埋怨”到“宽慰”的心情变化。

教学中,如果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语言表达训练的面还不够广,背诵的任务自然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

所以要提高课堂效率,注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如对“皓月当空”、“手足情深”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读、想、说、悟”,以及积累内化,来拓展延伸,通过收集描写月亮的诗句,苏轼的诗词,来让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苏轼,了解人们对于月亮所产生的意象:以月寄托思乡、思亲、悲愁、时空的永恒、人生的缺憾与圆满、美好的爱情、情感的无奈等。

同时借助《补充习题》中的练习,来训练加深对本课词语及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课外古诗词的积累工作对学习这课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