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论文类型及要求宽城四中袁瑞庆1、经验总结:积极开展教育经验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富于创新思想的较高层次的总结论文,是教师总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1)、好的教育经验总结论文的标准:①创造性;②现实性;③效益性;④稳定性;⑤可操作性。
2)、教育经验总结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从教育经验总结的内容来看,主要应针对要总结的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回答清楚“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为什么”就是要回答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何意义。
“是什么”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具体要求。
“怎么做”就是要回答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方法,经验,规律,它是总结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所在。
要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大量实例,找出其经验,发现其规律,提炼出要总结的思想观点。
②把提炼出的要总结的思想观点再升华一步,凝聚成若干以正面表述形式出现的小标题,从而构成总结的重点部分的框架和基本内容。
③高质量的经验总结总是善于用事实说话。
3)、经验型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及写作方法①纪实型的方法。
即选取教学中比较精彩的一堂课,一个片断,或者转化后进生的有效做法,组织某项教育活动的做法,进行实录,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②举例型的方法。
即通过一个实例,介绍某种做法,阐述某种观点。
③归纳型的方法。
即对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归纳总结,概括出几条或几个方面,以揭示规律,得出结论。
④探索型的方法。
即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介绍有关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新的探索。
在教育经验总结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题方面要做到题目小,角度巧;②立意方面要做到观点新颖,探讨深刻;③要用自己带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述,使文章内容有新意,但在总结介绍或下结论时,要有分寸,不要用不恰当的形容词;④选材方面要严选择,活运用;⑤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⑥论文标题一般用《……的基本经验》《……的几点体会》《……的几点做法》《……的初步探索》《我是怎样……的》等格式。
也可以此为副标题,另冠以能概括全部经验的突出主要经验的正标题。
2、教学设计3、案例评析(课例):一个课例应该由以下四方面要素构成。
1、主题与背景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
因为课堂教学是复杂的,通常的听课评课往往对一节课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改进意见。
课例研究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
研究的主题最好从课例的题目就能看出、或者开门见山地交代,这样别人可以直接地知道这个课例探讨什么方面的问题,而不要读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还不知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
主题从哪里来、为何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这就需要交代该课例产生的背景。
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扰难点、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
背景的交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整个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帮助读者理解课例中改进课堂教学的背景和条件等。
2、情境与描述课例的载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情境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等同于把大篇的课堂实录直接摆进课例报告里。
课例的描述不能杜撰,它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及其改进教学的研究过程,但其情节可以经适当的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现讨论的焦点问起。
各个课堂情境的选择要环绕课例研究的主题,有时为了凸显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甚至对片段中的语言也可做适当剪裁(如用省略号略去一些无关的话语、删去一些口头禅等)。
除了使用第一手的直接的实录描述,也可以用作者讲述的方法对实录片段进行第二手的描写,包括作者本人当时的想法、感觉等都可以写入课例。
围绕主题的情境描述要追求准确、精简、引人入胜。
3、问题与讨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改进的过程,因此在课例描述中必然包含着提出的问题,以及由问题引发的后续讨论。
因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研究“背后”的故事,交代产生这个课例的过程中的问题线索,使读者知道研究教学进展过程的来龙去脉,否则读者只是感觉到描述了一节“好课”,却不知产生这个“好课”的过程是怎样的。
对读者来说,把研究授课的问题及其讨论梳理出来、展现过程,可能更具启发价值。
课例描述中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在后续讨论中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但都可以呈现出来。
甚至写作者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思维的后续问题或两难问题,留下一个今后可以继续研究和讨论的空间。
对于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筛选和梳理,最好问题的线索能够环环相扣,这样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
那种没有问题的课例描述,或者说只是一节“好课”的展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在这里所倡导的。
4、诠释与研究对课例本身加以解读,赋予它更高一层的普遍意义,就需要对课例作出诠释、增加一些研究的成分,这是课例的另一要素。
不过这种诠释应该是归纳型的、内容紧紧扣在描述的课堂教学和讨论过程上,不宜夸大和跳得太高,否则极易沦为空谈,使得课例前面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后面是一般理论的泛泛而谈。
很多经验性论文就是这样的类型。
对课例的诠释实际上就是交代对于课例研究中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和处理的、包括课堂教学为何如此改进等的原因,也就是要讲出课堂教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的理由,使读者明白这“背后的故事”。
诠释可以选择多个角度解读、尽可能回归教学的基本层面而不要脱离课堂教学。
对课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一节课的改进和研究过程,究竟获得了哪些理性的认识或者初步结论,需要一些概括和提炼。
这些“研究成分”使得课例不仅仅是对研究一节课的描述,而且对老师们在日后课堂教学中考虑一类课的改进有启发。
4、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基本方式教育即生活。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生活,因此,从内容上看,教育叙事通常包含三种基本方式,即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教学叙事即教师将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
教学叙事不只是将课堂教学进行录像。
课堂教学实录不能表现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得到的教学改进策略。
所以,教育叙事通常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的反思插入到相关教学环节的描述中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的考虑。
生活叙事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处于社会生活中。
所以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体现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故统称为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自传叙事主要以自传的形式来表述生活事件及思考从中可以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
老师们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教育叙事的特点具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如下特点:真实性、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是自己经历的教育事件,是真实的教育故事,而不是设计的事件。
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人物性、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叙述者将自己放到故事中,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中的某个角色(学生等)作出较为科学与合理的行为和心理假想,从而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更真实。
情节性、教育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
可读性、阅读者可以从叙事报告的故事情节中感知教学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解释报告中的问题解决方式。
这种影像化的故事情节提供给阅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教育者而言,这种感受对教学观念、方法的改进影响会更具体、更深入,因为我们知道,具体经验对于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感悟性、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共享性、教育叙事研究与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
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因此,教师写自己的教育叙事并结合发表交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四要素根据前面对教育叙事的描述,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含以下四个要素:教育思想叙事研究首先就要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
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秉持怎样的信仰,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做法。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事事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将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
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表现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系统与否!教育认识独特与否。
教学主题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困境,有心理困境才有学习动机。
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动机取决于问题情境。
显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情境的建构都必须孕育在某个环境中,针对教学而言,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主题。
因此,教育叙事研究中,明确教学主题是必须的。
教学情节教育叙事报告既区别于抽象的理论研究,又不同于缺乏理论总结与提升的经验实践。
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包含反思的理论提升,同时具有典型的!真实的故事情节。
正是通过这样的情节,阅读者才能从叙事报告中看到教学影像,从而获得教学启示。
因此,对教学事件的描述,尤其是对那些教学矛盾集中的那些事件进行细致描述(包含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当时的感悟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显得非常关键。
教学反思如前所述,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叙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它的文体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它的内容则包含教师在教学过后的思考。
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才会在经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才能不断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
在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中,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辅导学生6、专题研究(调查、实验)报告7、教学反思(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对于任何形式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连续和周密的思考。
”——杜威。
“教学反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后记”,主要是写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教后的得与失。
(二)、怎样写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表达采用的是叙事方式,它要求对于情境做出灵活过细的处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而且,在表达这种认识的叙事中“教师即反思者”,要求尊重主观性,以第一人称的文体来叙述。